“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十四五”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地區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區域生態治理的重要任務持續推進。記者了解到,國家稅務總局通過稅收大數據持續跟蹤京津冀區域發展情況。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京津冀地區企業、産業、能源、交通綠色轉型深入推進,有效促進空氣質量持續向好。
——企業綠色轉型成效明顯。2021年—2025年前9個月,京津冀企業因大氣污染物達標減排共享受減徵環境保護稅16.3億元,京津冀企業每萬元GDP相應承擔的大氣污染物環境保護稅成本由18.6元下降至17.6元,從而引導企業進一步優化工藝、節能減排。
——區域産業結構持續優化。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高能耗、高排放的行業銷售收入佔製造業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從2021年的40.6%降至2025年前9個月的34.4%。
——區域能源交通向綠向新。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清潔能源發電銷售收入佔比由2021年的47.1%穩步提高至2025年前9個月的56.5%,化石能源依賴度進一步降低。從交通結構看,新能源車輛逐漸成為交通主角。機動車發票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汽車銷量的比重由2021年的13%增至2025年前9個月的45.8%。
隨着企業降碳減排成效顯現,産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持續優化升級,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稅收數據顯示,京津冀三地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量在2021年至2024年間持續下降,降幅達47.2%,反映出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取得積極成效。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陳斌開認為,“十四五”期間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充分體現了“政策引導+稅收調節+多領域協同”的治理成效。企業、産業、能源、交通的同步綠色轉型,構建了全方位的污染防控體系,47.2%的主要污染物降幅與多項綠色指標提升,印證了治理路徑的科學性。他指出,這種區域協同治理模式,不僅改善了群眾生活環境,更為全國跨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對推動高質量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共進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稅務部門將繼續配合生態環境部門落實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提質增效行動方案要求,更好發揮環保稅及相關稅收政策調節作用,進一步助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環境空氣質量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