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低位震蕩格局不改 信用債錨定“事件驅動”型機會
2025-11-22 記者 楊溢仁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以來,債市信用利差總體處於低位,波段震蕩特徵明顯。分析人士認為,展望2026年,在信用風險未明顯抬升的背景下,信用利差預計維持較低水平,增量事件帶來的利差走闊將創造配置時點。

  信用利差低位震蕩

  “央行降準降息、公開市場操作投放流動性等舉措,讓今年的市場資金面始終保持相對充裕,疊加信用債買盤總體較為穩定,直接壓制了利差上行的空間。”一位機構交易員指出,另一方面,隨着宏觀經濟的逐步修復,企業盈利能力出現改善,違約事件發生率處於低位,意味着市場對信用債的風險溢價要求下降,這也使得信用利差難以大幅走闊。

  “就信用擴張的角度而言,當前,市場中關於政策托底的預期強烈——‘寬信用’政策的持續發力,如信貸支持工具、房企融資‘三支箭’等,將緩解特定行業信用壓力,增強市場對信用債的信心,約束利差波動幅度。”上述交易員補充&&,“‘資産荒’背景下,各機構的配置壓力仍存,低風險資産收益率下行,銀行、理財等機構為追求收益,現階段仍有繼續加大信用債(尤其是中高等級信用債)配置力度的需求,這也將進一步壓縮利差空間。”

  展望後續,中信建投固收首席分析師曾羽判斷:“在政策支持和個別事件衝擊的影響下,信用利差仍將呈現出階段性走闊和持續性壓縮的特徵。”

  耐心等待增量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信用債通常很難脫離利率債形成獨立走勢,因此,信用債的擇時與波段操作本質上仍是延續利率擇時的框架。”曾羽&&,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基於增量事件的擇時應為操作核心。從大趨勢上看,貨幣政策保持適度寬鬆,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依賴政府債供給,信用市場資金供給多而債券供給少的核心邏輯並未轉變。也就是説,市場持續緩慢走強的格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難以轉變。此間,增量突發事件帶來的信心變化和短期回撤將拉扯出估值空間,構成信用債配置和波段交易的時機窗口。各機構需關注增量事件帶來的市場回撤,並積極在出現利差空間後布局。

  回溯信用債市場的歷史表現,尤其是前五輪迴撤過程,記者發現,不同的驅動因素將帶來市場的非對稱變化。其中,因資金因素驅動的調整更多會影響短端,因資産配置因素帶來的調整更多會影響長端,而政策預期變化對長、短端的影響較為均勻。

  相關機構測算,隨着信用債估值絕對值的下降和市場預防性舉措的強化,短端信用債市場的調整幅度在收窄。特別就前幾輪調整來看,1年期品種的調整幅度已從近100BP降至40BP一線,而最近一輪調整僅為10BP;5年期品種的調整幅度已從75BP左右逐步降至30BP一線,10年期品種的調整幅度則穩定維持在30BP至40BP一線。

  “2026年,各機構仍需關注可能引發市場調整的增量事件,例如財政赤字安排超預期、權益市場再度走強、個體性信用風險事件、機構贖回行為放大波動等,待出現30BP以上的估值回撤時,各機構可以考慮開始布局,提前博取波段收益。”曾羽説。

  投資“不立危墻之下”

  “結合2025年11月信用債市場的資金動向、利差空間及機構配置偏好,當前信用債投資可重點關注3年至5年期高等級普信債、4年至5年期二永債,同時可擇機布局部分優質城投債、産業債。”一位券商固收部門負責人&&,另外,各機構應謹慎對待超長期信用債。

  首先,就3年至5年期高等級普信債而言,支撐其配置的核心邏輯來自攤余成本債基(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債券型基金,核心是按債券買入成本逐年攤銷溢價/折價)的增量資金。2025年9月以來,大量攤余成本債基進入開放期,且從利率債逐步轉向信用債配置。這類基金的封閉期大多在5年以內,難以匹配5年期以上的超長債,3年至5年期限的普信債是最佳選擇。儘管當前該類産品的性價比已有所降低,後續收益率和利差大概率維持低位,但其穩定性較強,因此適合偏配置型的機構。

  其次,就4年至5年期的二永債(以二級資本債為主)而言,該類産品的近期表現弱於同期限普信債,反而形成了比價回歸的交易機會。隨着普信債估值持續被壓縮,二永債的相對吸引力會逐步顯現,尤其適合追求一定收益彈性的投資者關注。

  再就優質城投債與産業債(聚焦2年期左右産品)來説,這類債券適合偏好票息收益、風險偏好適中的投資者。城投債方面,當前2.3%以上估值的品種佔比約為22.1%,可重點關注籌資主體資質相對穩健的個券,選擇短期限品種也能規避部分長期償債壓力風險;産業債中,房企領域可關注地方重要國有房企的2年期左右債券——受益於房企融資政策托底,其信用風險相對可控。

  最後,對於超長期信用債(5年期以上),目前建議適當止盈或謹慎介入。一方面,其收益率進一步下行的空間較為有限;另一方面,機構配置意願減弱的“苗頭”已現——銀行對超長端信用債的凈賣出規模有所增加,且攤余成本債基因封閉期限制,難以向其提供增量資金。同時,超長債的交易量近期小幅放量,可能是機構獲利了結的信號,後續波動風險較大。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