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組織的《醫療健康行業智能體——淋巴瘤AI醫生》標準啟動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以及全寧醫藥、安吉邁醫療科技等行業內的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與會,共同為推動淋巴瘤診療領域人工智能標準化發展建言獻策。
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加速融入醫療行業,患者對安全、有效、可獲得的智能化診療服務的需求正在不斷提升。淋巴瘤作為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之一,其診療過程複雜且信息更新速度快,對規範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推動健康行業智能體標準化建設的核心使命,是讓人工智能始終以患者利益為導向,服務於提升患者體驗和就醫質量。”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愛華&&,淋巴瘤診療路徑長、專業依賴度高,AI介入須建立在嚴格規範和明確能力邊界之上。“淋巴瘤AI醫生”標準的制定,有助於建立行業基線,確保模型安全、專業、可解釋,讓患者在獲得智能化服務的同時更安心、更放心。
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馬軍&&,近年來,智能化工具在循證醫學、知識更新和臨床決策支持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有望緩解醫生工作量大、經驗傳承困難等現實問題。當前,“淋巴瘤AI醫生”標準的研製承載着將專家經驗結構化、標準化並惠及更多患者的目標。未來,行業各界需共同推動技術完善,為腫瘤患者帶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淋巴瘤患者在整個診療周期中對權威信息和風險判斷需求強烈,但醫生資源有限,難以及時覆蓋所有關鍵節點。”北京全寧醫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韓聖日説,智能體技術可以為患者提供可靠支持,同時輔助醫生提升管理效率。標準的制定將為行業樹立統一規範,使智能化工具在安全、有序的框架下發展,為患者構建可信賴的AI診療輔助體系。
北京安吉邁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錢序介紹,公司研發並構建的“專家數智分身”系統,通過深度學習臨床知識、整合隨訪數據、模擬專家思維,將專家經驗結構化沉澱並應用於管理和隨訪場景,實現“專家輔助、患者互動、數據回流”。該系統旨在讓醫生的知識高效觸達更多患者,也讓患者在院外獲得科學、規範、可依賴的指導,提高治療管理連續性和安全性。
會議期間,來自國內權威醫療機構的多位專家分享了臨床一線的真實需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大所數字健康部主任馮天宜圍繞醫療健康行業大模型標準工作進展進行了系統介紹,“通過搭建AI醫療在數據質量、安全管理、模型評價、風險控制等方面的標準化框架,為‘淋巴瘤AI醫生’的建設提供重要基礎。”他&&。
專家&&,“淋巴瘤AI醫生”標準的制定,不僅有助於將最新指南與循證證據轉化為可執行的臨床建議,也有望在隨訪管理、風險預警、用藥輔助等方面提升整體效率,為患者帶來更規範、更可及的診療體驗。
王愛華&&,未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將繼續聯合醫院、科研機構與企業,共同推動標準深化落地並不斷完善,助力人工智能在淋巴瘤診療領域更加成熟、安全、可靠,讓科技創新惠及廣大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