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漸近,多家券商研究機構對銀行業在新一年的整體發展狀況進行展望。整體看,市場預判銀行業營收利潤將保持平穩態勢,凈息差壓力縮小、手續費收入企穩回升等因素將築牢行業業績底盤。同時,一些機構也在關注銀行增長動力與長期價值,認為部分銀行有望進一步打開成長空間。

潘悅 製圖
2026年上市銀行業績預期平穩
“穩定,仍然是2026年銀行業業績的大概率情況。”中金公司研究&&,預計上市銀行營收利潤同比保持平穩,主要源自凈息差壓力進一步縮小,包括降準以及有限地對稱降息,政策更加重視降低負債成本、保護息差;信貸投放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主要源自信貸需求疲軟以及風險補償不足,社融增速則取決於財政政策;經過幾年的降費讓利和高基數壓力消化,手續費收入增速有望企穩回升;預計行業供給側改革加速,主要表現為銀行牌照數量快速減少,行業競爭和經營格局改善。
國泰海通證券銀行團隊也&&,2026年上市銀行業績預期平穩,營收及歸母凈利潤均有望實現同比正增長。利息凈收入增速有望優於2025年。信貸規模預計同比多增、增速持平或微降,一方面隱性債務置換消化已過半,寬財政持續發力撬動項目需求,另一方面零售進一步少增空間有限,個人信用修複利好銀行貸款客戶擴圍。息差受益於高成本存款到期重定價和活化率邊際改善,降幅有望逐年收窄,2026年部分存款改善幅度突出的中小行息差或見底企穩。非息方面,代理和結算業務紮實的銀行中間收入或有不錯表現,但其他非息有不確定性。
“展望基本面,延續當前築底趨勢。”中信建投證券銀行研究團隊指出,從規模看,信貸增速將保持在7%至8%左右,存款定期化趨勢仍在延續。目前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尚未明顯改善。期待在消費貸貼息、國補等政策持續加碼下,中小企業、零售信貸需求能夠逐步改善。從價格看,資産端定價仍有下行壓力,負債端成本持續優化下,息差降幅收窄。央行在降息後同步引導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呵護銀行凈息差的意味濃厚,預計未來對稱性降息或將是常態。非息收入方面,中間業務收入持續改善,三季度債市走弱下其他非息有所拖累。資本市場持續回暖,中間業務收入趨勢向好,債市波動疊加高基數下其他非息預計將拖累營收。資産質量方面,不良率保持穩定,零售貸款風險仍在暴露。
部分機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在關注業績穩健性的同時,市場也在捕捉更具成長性的銀行股。
“當前市場對銀行股的認知仍高度集中於‘高股息’和‘防禦性’,但對於其內在增長動力和長期價值定價存在顯著分歧。”開源證券研究提出2026年銀行業投資邏輯是買“高股息、防禦性”,同時關注銀行增長動力與長期價值。
該機構從“穩健錨”與“增長帆”兩個維度構建起銀行的價值邏輯。其中,“穩健錨”指銀行堅實的凈息差底線、優異的資産質量、豐厚的撥備覆蓋和穩定的分紅政策,這是價值的壓艙石,對應“紅利重估”邏輯。“增長帆”指銀行在金融市場及同業、財富管理、投資銀行、交易銀行、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差異化能力所帶來的非息收入增長和估值溢價,這是價值的推進器,對應“能力定價”邏輯。“增長帆”的具體觀察角度包括,穩定較高的風險調整資本回報率,強調風險調整資本回報及使用效率;財富屬性及客群基礎佔優;不良結構優且穩定、不良處置能力強、平滑業績能力突出;金融市場投資能力強且調節能力佳。
中金公司認為,部分機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宏觀經濟、産業結構、科技應用以及監管周期的外圍約束條件在變化,經營壓力倒逼更多機構調整公司戰略和經營模式,真正實現從規模訴求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主要表現為,一是按照業務發展規律組織優化生産要素以實現專業性目標,運用科技大數據等技術以及調整考核以提升戰略執行落地效率,信用卡、財富管理、理財資管等細分業務的市場份額變化印證了上述判斷以及演化;二是回歸本源,更多銀行經營焦點轉向目標客群的獲取與經營,相應經營結果可以從負債成本、負債結構等指標跟蹤觀察。
多路資金具有較強增配動力
從資金面分析,中信建投證券銀行研究團隊認為,險資等長期資金、“國家隊”、公募基金未來增配銀行板塊的動力都比較強,預計增配資金規模或每年在5000億至6000億元,能夠帶動銀行板塊股價進一步上行。
具體而言,保險公司對於高股息權益資産配置需求加大。銀行板塊兼具高股息、低估值特徵,成為險資配置的重點板塊。而銀行板塊作為權重藍籌股,“國家隊”對ETF的增持能夠托底銀行估值。同時,公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指引落地,目前銀行板塊明顯低配,部分較比較基準欠配的銀行將有望獲得增量資金注入,估值具備提升空間。銀行業公募基金配置權重為4.05%,而標準行業配置比例為12.16%,低配程度為8.11%。
板塊配置上,中信建投證券銀行研究團隊&&,國內銀行實際經營和預期的底部進一步夯實,以底線思維、高置信度、高勝率為核心訴求的配置型需求安全邊際進一步提升。但由於經濟環境目前尚未顯現強勁復蘇特徵,因此銀行板塊內部仍難以全面切換至順周期品種,繼續看好高股息率紅利策略。
投資層面,中金公司研究&&,作為金融基礎設施,銀行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僅少數上市銀行錄得兩位數增長,高股息投資成為主要範式,高股息財務指標錄得更需要高質量發展。國泰海通證券銀行團隊建議,重點把握三條主線,即尋找業績增速有望提升或維持高速增長的標的,重視具備可轉債轉股預期的銀行,以及紅利策略仍有望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