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多部委密集會見外企高管 充分釋放引資利好
2025-11-21 記者 王文博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注意到,多部委近期與外資企業的互動頗為頻繁。商務部、國家知識産權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多個部門通過座談會、圓桌會議和高層會見等形式,傳遞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歡迎外資企業共享發展機遇的積極信號。同時,中國“十五五”規劃藍圖釋放諸多對外開放利好,進一步穩固外企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

  11月18日,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進入最後一個月倒計時之際,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海口召開外資金融機構座談會,了解機構經營情況和發展規劃,聽取相關意見建議。金融監管總局&&,將着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更多金融改革開放措施在琼先行先試。

  像這樣的會見在近一個月內頻頻發生,聚焦金融、製造業、科技創新、生物醫藥、零售等不同領域,精準回應外資企業關心的市場准入、知識産權保護、政策穩定性等問題。

  進博會期間,在上海,商務部與外資零售企業共話消費市場前景;召開外資企業圓桌會,宣介“十五五”規劃中我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主張,解讀近期&&的系列穩外資政策,並就中國經濟、營商環境、全球經濟問題等進行深入探討。

  在北京,一系列高層會見同樣頻繁展開——從商務部與KKR投資集團、因美納公司等美資企業暢談投資機遇;到國家知識産權局在與瑞士羅氏集團會見中,重申知識産權保護決心;再到國務院國資委在中外企業家對話會上,強調國資央企願與全球夥伴繼續攜手同行,以高水平科技創新共同書寫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中國多個相關部委以開放姿態,回應着全球資本的關切。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對記者&&,近期的系列動向是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政策的一貫延續和有力證明,向所有外資企業傳遞了明確的信息: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並且正致力於通過更具體的措施,將開放的承諾轉化為企業真正能感知到的優質發展環境。

  更多利好還在釋放。當前,中國邁入“十五五”建設時期,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吸引外資的安排已經躍然紙上。《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塑造吸引外資新優勢”。

  記者獲悉,服務業是接下來開放的重點,要擴大增值電信、生物技術、外商獨資醫院等開放試點,有序擴大教育、文化領域自主開放。同時,我國還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促進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産業發展,讓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應用場、利潤場。

  在高凌雲看來,中國吸引外資的方向正經歷一場深刻而積極的轉型升級,從過去追求“量”的積累轉向更加注重“質”的結構優化。“政策焦點正從傳統製造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産業與現代服務業傾斜。這與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國家戰略同頻共振,旨在吸引全球的創新要素,共同塑造未來産業競爭力。”

  數據也印證着這一趨勢。今年1-9月,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8921家,同比增長16.2%。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1708.4億元,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55.2%、38.7%、17%。

  政策利好、大市場優勢、産業轉型升級等積極因素疊加,進一步穩固着外資企業在華發展、深耕的預期。日前發布的畢馬威《2025年跨國企業中國展望》報告顯示,超過一半參與調研的跨國企業對2025年中國內地經濟增長持樂觀態度,而對未來三到五年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度更上升至64%。

  中國德國商會發布的調查報告也顯示,92%德企願繼續深耕中國市場,超過半數德企計劃未來兩年增加對華投資。中國美國商會2025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指出,近一半的會員企業仍將中國列為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

  一個個數據彰顯着中國大市場的引力。“雖然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外資企業深耕中國的意願依然強烈、信心依然堅定,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備的産業體系、豐富的創新資源、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外資企業投資興業提供了一片難得的沃土。”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王冠男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