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科技板”正式落地半年多以來,科技創新債券(簡稱“科創債”,含銀行間、交易所科創債)融資持續增量擴面,呈現強勁增長態勢,資金正加快流向科技創新實體領域。Wind統計顯示,自5月7日至記者發稿,全市場科創債累計發行約1322隻,發行規模逾1.47萬億元,佔年內整體發行規模近80%。業內人士&&,科技創新債未來或進一步獲得政策傾斜以及創新發展,債市“科技板”生態有望繼續完善。
一級市場發行熱 期限匹配性提升
根據已披露的安排,本週有約34隻科創債陸續發行,銀行間市場、上交所、深交所分別為17隻、10隻、7隻。其中,貴陽銀行18日至20日將發行5年期固定利率、規模10億元的科創債。根據公告,本期債券所募集資金將專項支持科技創新領域業務開展。另外,本週,紅獅控股、通威股份、立訊精密三家民營企業2025年度續發債也穩步推進。紅獅控股第八期科技創新債券、通威股份第三期綠色科技創新債券、立訊精密第五期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規模分別為5億元、5億元和8億元。
從當前新增科創債情況來看,中誠信國際研究院統計顯示,期限匹配性有所提升。目前科創債平均發行期限3.5年,發行期限集中在2至5年期,其中3至5年期科創債發行規模佔比最大,達69%,10年期以上産品規模佔比超過6%,有利於匹配科技創新較長周期的資金需求特性。發行成本方面,目前九成以上新增科創債票面利率不超過3%。
參與主體多元化 非銀機構加速入場
整體來看,科創債年內發行主體範圍不斷拓寬,市場結構正從傳統國企主導向多元化、市場化格局演進。中誠信國際研究院數據顯示,年內民營及其他類型企業發行家數已從去年同期的29家增長至162家,發行規模同比增幅達74%。
非銀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頗受關注。記者了解到,民營股權投資機構盛景嘉成近期擬在銀行間市場發行本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創新債券。此前,君聯資本、東方富海等多家股權投資機構也相繼落地科創債項目。中誠信國際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盧菱歌分析稱,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和創業投資機構等“耐心資本”,在早期企業投資經驗和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方面具備優勢,其發行科創債所募資金可用於對相關科創企業進行股權投資,有效提升對初創期、成長期企業的資金支持,助力培育、孵化科創類企業,推動産業鏈整體升級。
此外,券商機構年內科創債發行規模也已超600億元。不久前,廣發證券、國投證券、第一創業證券等多家券商相繼將已獲批或發行中的公司債更名為科創債。
“多元金融機構參與科創債市場,有利於形成‘産業+金融’雙輪驅動的格局,未來發行規模仍有提升的空間。”盧菱歌指出,提升金融機構科創債的發行意願,一方面可通過完善風險緩釋基金機制設計,為債券發行提供“組合拳”式增信,降低單一風險敞口。另一方面,大力推動各類資金入市,鼓勵商業銀行、社保基金等中長期資金加大科創債券投資,提升投資端活力。
創新激活資本效能 “硬科技”支持有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首單科創可轉債獲批令科創債市場在産品創新層面取得重要突破,進一步增強了科創債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11月上旬,由西安鋼研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的全國首單科技創新可轉換公司債券正式獲批,規模3億元,募集資金將用於高精度精密合金箔材項目。業內人士&&,此舉是落實今年5月監管鼓勵科創債設置轉股條款相關政策的具體實踐。科創可轉債的推出將引導更多“耐心資本”投向硬科技領域。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伴隨科創債市場進入股債聯動新階段,在政策推動下,未來市場或催生更多含權條款設計。後續需要引導支持民營企業等機構積極參與,推動股債聯動模式發展,並且對科創債資金用途進行規範,確保專款專用提升科創領域資金來源。
“科技創新債未來或進一步獲得政策傾斜以及創新發展,債市‘科技板’生態有望繼續完善。”盧菱歌&&,一級市場方面,未來發展可關注融資主體擴容、發行條款創新與融資效率提升。比如,與研發周期相匹配的長期債券、挂鉤創新績效的浮動利率債券等創新産品市場期待較高,若得以推廣,將有助於債券融資更好地匹配科創企業的生命周期。另外,二級市場方面,優化方向或聚焦於提升流動性、定價效率和投資生態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