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電商&&拼多多(PDD.US)發布的2025三季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營收和凈利潤繼續保持增長,但增速持續放緩。《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拼多多&&在“千億扶持”項目上的持續投入,或是影響其本季度業績表現的主要原因。
“千億扶持”投入 半年營收凈利同比增長
財報顯示,拼多多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083.00億元,同比增長9.00%;實現歸母凈利潤293.30億元,同比增長17.00%,收入與凈利潤均有所放緩。
行業人士分析認為,拼多多的業績表現或是受其半年來不斷持續地進行“千億扶持”等生態投入的影響。今年以來,拼多多在電商行業首次推出“千億級別”的惠商助農行動,並通過“多多好特産”“新質供給”“電商西進”等舉措,持續推動&&生態的高質量發展。據拼多多發布的《2025農産品上行半年報》顯示,&&對農業的投入收效顯著。今年上半年,農産品銷量同比增長47%;農貨商家數量同樣保持高速增長,尤其是00後農貨商家的數量同比增長超30%,農産品上行的空間、潛力較大。
2025年第三季度是拼多多“千億扶持”項目連續投入的第二個季度,“多多好特産”專項行動先後走進湖北荊州、河南商丘、山東萊陽、四川安岳、陜西米脂等地的數十個農特産區,為當地商家推出定制方案,推動各大産區從規模化向品質化發展。9月,各地農産區迎來豐收季,拼多多投入10億補貼資金、20億流量資源包,聯合&&30萬農貨商家上線“多多豐收館”,助力各地農貨及時出村進城,促進各地農戶豐産增收。

▲三季度,“多多好特産”團隊深入數十個農産區,助力農戶豐産增收。(李靖 攝)
例如,在山東萊陽,當地種植的蘋果和梨此前主要依賴出口和商超,最近幾年出口銷量大幅下降,大批果子成了滯銷品。為了解決困境,當地的年輕人在拼多多做起了電商,並通過“多多直播”成功開拓了銷路,單個店舖累計銷量超過160萬單。此外,&&商家還將農戶分散的果園進行統一管理,大幅推動當地水果産業的標準化,也為農戶提供了更多保障和收入。
助力産業實現價值躍遷 加大投入積極回饋社會
在成立之初,拼多多通過“拼”的模式創造性地解決了産業帶的存量問題,帶動各地産業迅速完成了規模化。目前,很多産業帶已經進入了轉型的關鍵節點,正在謀求更高的質的升級。拼多多“千億扶持”在三季度積極推動産業帶完成新質轉型,並實現價值的進一步躍遷。
拼多多“新質供給”專項團隊先後深入惠州零食、佛山童裝、邵東箱包、平湖羽絨、曹縣漢服等數十個産業帶,借助&&的數字化能力,通過“減免+扶持”的舉措繼續為商家提質增效,促進商品、原材料等供應鏈各個環節實現“累進式創新”,積極破解同質化競爭的産業難題。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湖南邵東一直是書包行業的“隱形冠軍”,生産了全國七成以上的學生書包,但長期以代工為主的模式一度讓當地面臨“同質化競爭”的困境。在拼多多的扶持下,當地商家借助&&的數據分析,進行精準的産品研發,先後涌現出了多個爆款品牌,推動邵東完成了從“代工腹地”向“品牌高地”的産業轉變。
據拼多多今年9月底發布的《新質供給一周年發展報告》顯示,&&産業帶商家數量快速增長,95後商家數量同比增長31%,00後商家數量同比增長44%,優質産品SKU數量同比增長超五成,産業帶的品牌店舖也實現大幅增長,各大産業帶正在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專注電商主業邁向下一個十年
值得肯定的是,成立至今,拼多多始終以“costco+disney”為長期願景,致力於打造融合Costco(零售商開市客)的極致性價比與會員價值,疊加Disney(迪士尼)的沉浸式體驗與情感連接,打造“高性價比消費+強情感認同”的複合模式。
過去10年,拼多多一方面不斷進行産品創新、技術迭代和服務升級,如推出百億補貼、多多果園、多人團等多種産品創新,持續為用戶帶來更多樂趣;“以人為先”的分佈式AI,摒棄了傳統電商的“物為先”,尊重每個點擊背後的用戶需求,珍惜每個訂單背後的用戶信任,不斷升級售後服務體系等。
另一方面,拼多多推出“千億扶持”“百億減免”等系列舉措持續普惠供給側,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優質好物,提升了供應鏈效率,持續滿足廣大用戶蓬勃增長的多元化需求。
作為行業中堅,拼多多也在思考“規模之上、利潤之上”的問題。去年以來,拼多多更多地承擔起社會責任,推出“電商西進”“千億扶持”等系列舉措,持續的反哺用戶和商家。
“從成立的第一天起,我們的使命就是普惠廣大的普通人,為他們帶去多實惠和好服務。”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CEO陳磊&&,站在十周年的節點往前看,拼多多將沿着為用戶創造價值的使命,專注於電商主業,繼續為廣大用戶創造價值,堅定地投入&&及産業的高質量發展,邁向“Costco+Disney”的下一個十年。(實習生蔡振達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