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國際經濟貿易秩序加速重構,經濟全球化進入新階段,世界貿易投資在新的挑戰衝擊中深刻調整。我國高質量發展進入加速提質新階段,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綠色化出現新趨勢,經濟結構呈現新特徵。我們一定要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改革要有新作為、開放要謀新突破,創新要做大文章,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
世界經濟秩序加速重構 國際貿易投資面臨新挑戰
從外部發展環境看,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面臨多重衝擊和風險挑戰。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持續分化,逆全球化蔓延加劇,單邊主義變本加厲,新保護主義捲土重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外貿和對外投資面臨風險挑戰,但我國具備主動運籌國際空間、塑造外部環境的諸多有利因素。
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持續分化,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美國方面,增長與通脹並存、發展與動蕩同行。歐洲方面,能源緊張、經濟低迷-通貨膨脹局面短期難以緩解。新興經濟體整體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全球經濟“南快北慢”的局面將進一步鞏固。
發達經濟體強力干預經濟全球化進程和方向,國際經濟貿易秩序遇到嚴峻挑戰。發達國家的逆全球化,不是要完全去全球化,而是通過限制貿易、投資和勞動力、技術等生産要素流動來塑造於己有利的“選擇性”全球化。既要求別國開放市場、公平貿易,又不想開放本國市場,對貿易夥伴加徵高額關稅。這給世界貿易秩序帶來極大衝擊,我國外貿和對外投資等都面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挑戰。

在第八屆進博會消費品展區,參觀者在秘魯溫暖駝品牌的羊駝毛製品前駐足觀看。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呈現新趨勢新機遇
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伴隨改革開放創新加快,“十五五”時期我國經濟將呈現一系列新趨勢新特徵新機遇。
一是高質量發展累積疊加效應日益顯著,我國經濟顯現出越來越多高收入經濟體特徵。伴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和科技自立自強成果顯現,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發展動力機制出現了越來越大的變化,創新驅動發展機制日益完善,創新型內生動力加速形成,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科技創新日益成為繼體制改革、結構調整之後推動經濟增長與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經濟發展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驅動轉變為主要依靠創新驅動來取得根本性成效。“十五五”時期,一方面高質量發展逐漸提速,進入快車道,另一方面高質量發展的累積效應逐漸顯現,創新成果全面涌現並快速産業化,創新成為第一動力逐漸成形,有可能形成“改革+開放+創新”三重動能並行格局。只要沒有大的外部衝擊和不確定性事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全面創新將催生新的經濟周期,我國將順利跨過中等收入階段,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
二是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持續增強,形成更多由內需主導、消費拉動、內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國經濟將越來越像高收入國家一樣,呈現出消費為主特別是服務消費快速發展的特徵。從內需看,“十五五”時期投資率和消費率將進一步此消彼長,消費率將進一步上升。從投資看,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發展和房地産投資大潮已相繼過去,“十五五”時期將全面進入以更新改造為主、邊際微調的格局,新型基礎設施、新興産業、公共服務以及城市更新、適老化改造、設備更新改造等成為主要投資增長點。提振消費政策效果顯現,被抑制的潛在消費需求得以釋放,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率,成為經濟增長主要拉動力。從外需看,全球化進入新階段,世界經濟減速、國際貿易減量,我國國際市場份額可能被進一步壓縮,伴隨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內需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三是産業體系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加快,新質生産力日益成為産業發展主導力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我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也形成了“第二産業比重高、高投資率、持續順差率”的經濟結構特徵。“十五五”時期第二産業和製造業比重將逐步下降,第三産業比重既因服務業發展主動上升,也因“蹺蹺板”效應明顯反跳,産業結構也將日益呈現高收入經濟體特徵和工業化後期與後工業化交匯特徵。要推進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提高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水平。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産業體系。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歷史機遇,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産業蓬勃發展,取得自主創新的突破性進展,創新驅動發展特徵日益凸顯。
四是生産力布局和新型城鎮化進入穩定發展期,要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雖然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不太高,但生活方式城鎮化發展較快。預計“十五五”時期,新型城鎮化進入穩定發展期,在消化存量人口城鎮化的同時,逐漸轉向增量人口城鎮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70%,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將推動城鄉結構從浪潮式變化進入小幅變化、邊際調整,城鄉基本格局將趨於穩定。同時,區域經濟基本格局也將趨於定型,進入增量微調、邊際變化為主的結構性調整階段,擴大內需、創新發展等成為推動區域格局調整優化的主動力和生産力布局未來變化的風向標。
五是綠色發展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過去十多年,新發展理念特別是綠色發展已深入人心,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迅速,綠色生産生活方式蔚然成風,我國綠色産業後來居上,以“新三樣”為代表的中國綠色産品行銷全球。“十五五”時期,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將迎來提質增效、強化競爭優勢的新機遇,要着力補短板、強弱項,規範提高綠色低碳標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乘勢邁上一個新&階,鞏固強化拓展我國在綠色發展領域的領先優勢,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十五五”時期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都要有新突破
“十五五”時期,國際環境深刻複雜變化,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並存,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必須積極識變應變求變,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長期快速增長奇蹟的取得主要得益於改革開放帶來的強大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深化長期穩定兩大奇蹟新篇章。經過長期不懈的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我國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正在加快解決,我們已經具備了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創造新的繁榮周期的基礎和優勢,“十五五”時期續寫經濟快速增長奇蹟新篇章,呼喚改革、開放、創新有新的大突破。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着力激發新活力。續寫經濟快速增長奇蹟新篇章,要推進深層次改革,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要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確保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要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一方面,推進深層次改革要着力提高改革的整體效能。改革越是深入到微觀領域和具體問題,部門作用越重要,必須強化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克服部門本位主義傾向,提高行業改革效果。另一方面,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要重在激發幹部群眾幹事創業、擔當作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加快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有效發揮正向激勵的導向作用。當前,以約束為主的負向激勵機制已經基本健全,亟待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和鼓勵幹事創業、擔當作為的正向激勵機制,為廣大幹部幹事創業排除後顧之憂。改革完善檢查考核監督體制機制,防止簡單一刀切,要建立相應復議和申訴機制。
擴大高水平開放要着力發掘新機遇。未來幾年國際環境不利因素比較多,我國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等都面臨新挑戰。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拓展國際循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要積極擴大自主開放,推動貿易創新發展,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十五五”時期要着力在兩個方面取得新突破、挖掘新機遇。一方面,積極發掘新的市場機遇和投資機會,推動貿易創新發展,推動市場多元化。拓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數字貿易,着力穩外貿穩外資,努力穩住發達經濟體市場,積極擴大周邊市場,大力開拓新興經濟體市場。另一方面,積極擴大自主開放、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要塑造吸引外資新優勢,營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堅定外商投資信心。針對國際環境變化對“走出去”的影響,有效實施對外投資管理,健全海外綜合服務體系,促進貿易投資一體化,引導産業鏈供應鏈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促進激發培育新動能。創新是高收入階段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十五五”時期,我國將進入高收入階段,把發展動力轉到主要依靠科技創新和勞動生産率提高上越來越重要和迫切。當前,我國已經到了創新成果大規模多領域迸發的關鍵階段,要努力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的寬鬆環境,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使創新成為第一動力。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産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産力。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要營造有利創新的大環境小環境,積極培育發展保護創新主體和領軍人物,發揮好龍頭企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