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2026年策略會進入密集召開期。11月18日,申萬宏源、浙商證券、東方財富三家上市券商2026年度策略會同日召開。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此前已有國泰海通、東吳證券、開源證券、華泰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盛證券等十余家券商已先後召開2026年度策略會。除此之外,中國銀河、國信證券等機構年度策略會也將在11月下旬陸續登場。
從內容來看,機構普遍對2026年A股市場持積極預期,認為國內外增量資金入市、企業盈利修復、政策端加碼等多重因素有望支撐A股市場後續表現,中國資産迎來配置機遇。在投資主線的判斷上,券商觀點各有側重,以AI為代表的科技成長、中企出海、周期反轉等領域均被提及。
宏觀基本面向好 中國資産存配置機遇
談及宏觀環境,多家機構普遍認為,2026年各項政策仍將發揮合力,經濟增長大體趨穩。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2026年,供給端和需求端政策均可能呈現“增減”並行的態勢。供給端在增加優質消費供給的同時,繼續“反內卷”以減少低效産能。需求端政策或將適度加碼,但結構方面可能“增減”結合,增加效率較高領域的支出比重,減少效率偏低領域的支出比重。2026年經濟增長大致趨穩,通脹溫和改善。
國泰海通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2025年宏觀經濟總量穩定,但結構分化明顯,供、需分化,量、價分化。所以,內需偏弱仍是需要2026年政策解決的問題,而物價指標是關注內需變化的核心指標,穩增長關鍵在於穩價格。資産重構,決勝於“價”。通脹預期對於居民財富管理至關重要。全球經濟、貨幣體系重構,導致黃金、美元、美債等資産的定價框架也在發生變化。

潘悅 製圖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也認為,“2026年中國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赤字率或將繼續維持在4%左右,專項債額度有望提升並向重大項目建設傾斜;貨幣政策方面,降準降息空間依然存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持續發力。”
在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看來,2026年産業升級將成為主要敘事,財政政策將維持溫和擴張態勢,為去杠桿周期收尾提供支持;地産去杠桿對信用周期和企業現金流的衝擊邊際有望得到緩解、甚至消失。
從更偏中長期的視角來看,券商機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産業升級與技術創新正在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長期引擎。
“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加速迭代轉換的關鍵階段,以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智能製造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正在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隨着人工智能迅猛發展,中國超大規模人口與市場孕育的規模效應,正轉化為技術創新的獨特競爭優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勁的內生動力。”中金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管理委員會成員王曙光在致辭中&&。
東吳證券董事長范力也&&:“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産業升級的時代洪流奔涌向前,在金融強國戰略指引下,中國資産正迎來歷史性的配置機遇。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資本市場肩負着重要使命。”
多重因素支持A股表現 市場風格更趨均衡
在整體趨穩的宏觀環境下,機構普遍對2026年A股市場持積極預期,而市場風格的再均衡成為券商策略會多次提及的共識。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求索認為,A股“9.24”以來的震蕩上行行情仍有望延續,但經歷一定估值修復後,市場基本面的重要性進一步上升,節奏上需防範波動風險。國際貨幣秩序重構邏輯進一步強化,AI革命進入應用關鍵期,我國創新産業迎來業績兌現,李求索認為上述趨勢將繼續支持中國資産表現。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A股、港股的新崛起,有“新四牛”邏輯,一是資金流入牛,二是科技創新牛,三是制度改革牛,四是消費升級牛。當前A股和港股正邁向“新四牛”上升走廊。在四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動下,“新四牛”行情將沿着上升通道逐步展開,中國股市的中樞將逐漸上移,預計2026年市場仍將延續“慢牛”格局。
“多項正面驅動因素將延續至2026年。”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在近日發表的2026年中國股票展望中&&,一是AI等創新領域的發展;二是對民企和資本市場的支持政策;三是財政政策支持以及貨幣政策下合理充裕的流動性;四是國內外機構投資者的潛在資金流入。他同時&&,A股與H股市場都享有正面支持因素:其中A股受益於零售和機構資金流入以及反內卷利好;H股受益於AI敞口以及持續的外資和南向資金流入。
市場風格方面,開源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韋冀星認為,2026年A股風格將相對更均衡,其中科技風格受益於相對盈利優勢、全球半導體周期共振上行等因素,將成為貫穿本輪行情的最強主線,中長期相對佔優;順周期風格的機會在於PPI;紅利風格2026年的表現預計會優於今年,但不會出現2022年至2023年期間極致佔優的情形。
投資主線觀點分化 “出海”成關鍵詞
進入四季度以來,A股市場板塊輪動態勢有所顯現。展望2026年,各券商機構關注的投資主線更趨多樣化。具體來看,以AI、芯片為代表的科技成長板塊,製造業出海、消費復蘇、周期反轉等領域均被各機構所提及。
李求索建議關注三條配置主線:一是景氣成長,AI技術領域經歷3年高速發展,明年有望逐步進入産業應用兌現階段,算力、光模塊、雲計算基礎設施層面仍有機會,但可能更偏國産方向;應用端關注機器人、消費電子、智能駕駛和軟體應用等。此外,創新藥、儲能、固態電池等方向也在步入景氣周期。二是外需突圍,出海仍然是當前較為確定性的增長機會,結合出海趨勢和對美敞口,建議關注家電、工程機械、商用客車、電網設備和游戲,以及有色金屬等全球定價資源品。三是周期反轉,結合産能周期位置,建議關注供需問題臨近改善拐點或政策支持領域,關注化工、養殖業、新能源等。
在王宗豪看來,2026年A股股價表現更多將由盈利驅動。預計2026年每股收益將增長10%,由反內卷措施和折舊攤銷費用下降所拉動。整體看好互聯網、硬體科技和券商等板塊。同時,隨着明年全球經濟增長改善,看好部分“出海”股票,因其在今年外部因素的不確定性中展現出了利潤率和盈利韌性,2025年其收入和盈利增長加快,超過了整體市場。
韋冀星&&,看好科技成長自主可控、PPI改善預期疊加廣譜反內卷、出海+全球産業競爭力提升、內需結構轉型+消費復蘇四大領域的投資機會。
中信證券首席A股策略師裘翔認為,2026年三大線索值得重視:一是資源或傳統製造産業提質升級,把份額優勢轉化為定價權和利潤率持續抬升;二是中企出海與全球化共進,大幅打開利潤增長想象空間和市值天花板;三是AI進一步拓寬商業化應用版圖,延續科技板塊領先的趨勢,並放大中國企業相對競爭優勢。
(實習生周夢琪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