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掘金萬億市場 信託公司加速入局上市公司破産重整
2025-11-20 記者 鐘源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資管新規深化、傳統融資類信託收縮的背景下,風險處置服務信託已成為信託公司的核心轉型方向之一。近日,*ST東易、*ST新研、*ST名家等多家上市公司的重整公告中,雲南國際信託、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重慶國際信託等機構密集現身,成為重整投資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業內專家&&,信託公司發力風險處置服務信託,不僅是服務供給側的積極布局,更是市場需求側的主動選擇,未來需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強化信託公司在資産運營中的主動管理能力等。

  11月13日晚間,*ST東易公告稱,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26日晚披露《關於遴選重整投資人結果及簽署重整投資協議暨預重整進展的公告》以來,至2025年11月13日價格漲幅為241.59%。

  *ST東易成立於1996年11月,主要從事整體家裝設計、工程施工、主材代理等家居服務。2014年,該公司上市,成為A股首家家裝領域上市公司。2021年,創始人陳輝與楊勁的離婚風波成為轉折點。楊勁卸任總經理後,其建立的規範化管理體系逐漸瓦解,公司內部管理陷入混亂。此後,該公司連續三年虧損。

  2024年10月16日,該公司債權人申請對其進行重整及預重整;當月1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決定對該公司啟動預重整。今年9月26日,該公司公告稱,經臨時管理人組織遴選評定,確定雲南信託等為中選重整投資人。

  “信託公司以財務投資人身份入局重整,上市公司股價大漲在意料之中。”有信託業內人士&&,雲南信託等機構的加入,不僅給*ST東易帶來14.12億元重整資金緩解流動性壓力,更能憑藉信託在資産隔離、分層管理的經驗,助力公司推進“AI家裝+算力”雙主業轉型。

  事實上,除雲南信託外,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信託公司加快入局上市公司破産重整。比如,*ST新研中外貿信託等以1.7元/股的價格取得9.35億股,佔總股本28.41%;ST名家則由重慶國際信託等11家財務投資人共同參與,通過簽署《重整投資協議》提供資金支持。另外,今年年初,中信信託宣布成功受託北京東方園林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破産重整服務信託。

  信託公司發力風險處置服務信託,不僅是服務供給側的積極布局,更是市場需求側的主動選擇。對此,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開展破産重整服務信託可快速提升信託公司資産管理規模,且業務模式具備可複製性,足以為信託公司提供一項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從發展路徑來看,一類是作為破産重整服務信託的受託人,信託公司以財産獨立、風險隔離的制度優勢,為企業破産重整提供財産受託服務;另一類是作為重整投資人以共益債投資等形式參與上市公司的破産重整,這類特殊資産業務對信託公司的股東背景和專業能力要求較高,僅有少量信託公司參與。

  風險處置服務信託是指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為企業風險處置提供受託服務,設立以向債權人償債為目的的信託,提高風險處置效率。按照信託當事人、信託財産、信託目的等信託要素設計不同,風險處置服務信託又可細分為企業市場化重組服務信託和企業破産服務信託兩類。

  根據信託業協會調研統計,2022年共計16家信託公司落地風險處置服務信託業務,其中7家是首次開展此類業務,風險處置服務信託新增項目49個,新增規模11105.5億元,存續受託資産規模總計14054.2億元,首次突破萬億規模。另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參與此類業務的信託公司已超30家,存量規模超1.5萬億元。市場預計,到2030年,市場化重組和破産服務信託的市場需求將達10萬億元。

  儘管信託參與破産重整前景廣闊,但當前案例中暴露的風險不容忽視。首先是重整失敗風險,多家上市公司面臨“時間窗口緊迫+程序不確定性”的雙重壓力:*ST東易需在2025年12月31日前進入重整程序並執行完畢,否則將終止上市;*ST新研、ST名家雖已簽署協議,但公告中均提示“協議可能被終止、無法履行”,若重整失敗,信託不僅面臨投資損失,還可能因資産處置困難導致資金回籠受阻。

  此外,不少案例仍面臨服務同質化、費率低、法律配套不足等問題。在業內專家看來,未來需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強化信託公司在資産運營中的主動管理能力,避免“通道化”傾向,同時推動信託法與破産法的銜接,明確各方權責邊界。

  “當前,破産重整計劃對於受託人主體資格要求標準不一,資質門檻也有進一步提升的跡象。”業內分析人士認為 ,2021年以前多從受託人牌照資質、註冊資本、營收、管理能力、聲譽、負債等方面作出限制;2022年後委託人對受託人的資格要求越來越嚴格;2023年的新華聯重整招募受託人還要求“豐富的參與重整信託實務經驗,具有提供相關服務所必需的人員、設備和專業技術的能力”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