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醫學氣功學會第22屆學術年會暨第七屆七次常務理事會、七屆三次理事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的140余名專家學者、行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中醫氣功學術研究、臨床應用、人才培養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交流,共同探討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中醫氣功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其內涵豐富、前景光明,發展中醫氣功意義重大而深遠。”中國醫學氣功學會名譽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劉天君呼籲,行業從業者持續發力,深耕功法傳承與實踐推廣,讓這一文化瑰寶煥發新生。
“2025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版《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建設與管理指南(2025年修訂版)》首次將傳統功法列為治未病單獨項目。”中國醫學氣功學會副會長、中國中醫藥報社總編輯王淑軍&&,在健康中國建設進程中要充分發揮中醫氣功的作用。
開幕式上,多種中醫氣功功法依次展演,包括內證經絡功法、推拿功法易筋經、太極拳等,生動展現了中醫氣功“形神兼養、動靜相宜”的特點。
太極拳是中醫氣功體系的核心代表,2020年,太極拳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今年11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第43屆會議宣布將每年3月21日(北半球春分日)設立為“國際太極拳日”。
據了解,本次學術年會設置有主旨報告與青年論壇兩大板塊,40余位專家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內容涵蓋中醫氣功的社會認知、國際傳播、臨床創新及慢性病干預等多方面。同期召開的常務理事會與理事會審議了年度工作報告、財務情況與分支機構計劃,並通過第二批養生科普專家名單,聘任陳昌樂、吳雲川、張海波、張敬文等9位專家,進一步強化學會規範管理與發展路徑。會議期間還舉辦了中醫氣功功法交流活動,推動不同流派、不同功法互學互鑒。
中國醫學氣功學會秘書長、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副院長張海波&&,要持續加強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與科普推廣,推動中醫氣功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與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構建貢獻更多中醫氣功智慧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