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在白宮簽署了國會兩院通過的一項聯邦政府臨時撥款法案,從而結束了已持續43天的史上最長聯邦政府“停擺”。但臨時法案只能讓大部分政府機構獲得運作資金至2026年1月30日,醫保福利支出的核心分歧也並未徹底解決,為數月內下一次政府“停擺”之爭埋下了伏筆。
近年來,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已成政治常態。此次政府“停擺”更是打破2018年底至2019年初“停擺”35天的紀錄。這背後,鉅額政府債務窟窿難以填補,債務“灰犀牛”風險揮之不去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從統計數據看,2023和2024財年,美國的預算赤字分別為國內生産總值(GDP)的6.2%和6.4%;今年上半財年,政府財政赤字已經超過1.3萬億美元。美國政府收入增加遠趕不上支出的增長速度。
今年5月,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最高級的Aaa下調至Aa1,反映了投資者對美國政府債務膨脹的擔憂。歐洲信用評級機構範圍評級公司不久前也發布報告,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下調至“AA-”,原因是美國公共財政狀況持續惡化及政府治理標準下降。
財政赤字持續高企、利息支出不斷上升以及預算靈活性受限使美國公共財政持續惡化,這些因素共同推動政府債務水平持續攀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美國當前財政赤字水平相當高,且債務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正以較快速度上升。根據IMF最新數據,美國公共債務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將從2024年的122%升至2030年的143%,遠高於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
“停擺”由財政問題引發,又加劇了債務危機。此次美國政府“停擺”之初,政府債務總額為37.4萬億美元,而在“停擺”期間,政府債務衝上了38萬億美元。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評論説,政府“停擺”推遲經濟活動和財政決策,又因聯邦項目的暫停與重啟産生額外成本,從而加重債務問題。
眼下,即便是債務利息都已是一筆巨大負擔。美國彼得·彼得森基金會預計,美國債務利息支付金額將在今後10年激增至14萬億美元,而過去10年間為4萬億美元。
債務負擔的持續加重不僅削弱了財政政策的靈活性,也對美國長期經濟增長構成顯著威脅。高企的利息支出迫使政府在教育、基建和科研等領域的投入面臨壓縮壓力,進而影響整體經濟競爭力。同時,市場對美債可持續性的擔憂正在上升,可能導致融資成本攀升。此外,美元資産的內源性、結構性問題也使市場對美債安全性的信心下降,全球資金將尋找新的避險和投資方向,加大了金融市場波動性。
IMF財政事務部主任維托爾·加斯帕爾日前警告,支出與收入之間的持續差距只會推高債務,最終威脅財政可持續性。政府不一定要增加支出,更重要的是要更明智地支出,即優化支出結構,優先考慮那些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支出類別,這包括在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及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加斯帕爾説,提高支出效率可以顯著放大收益,並緩解財政政策困境。美國應儘早調整財政政策,控制赤字和債務,以保障美國經濟穩定運行,這也有助於改善全球金融穩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