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聚焦“五篇大文章” 農業銀行在行動|農業銀行“繪就”養老金融全景圖
2025-11-17 記者 汪子旭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從千萬貸款精準支持智慧養老企業,到超長期資金陪伴醫養中心成長,再到雪域高原的適老化服務持續推進,中國農業銀行(以下簡稱“農行”)正以打造“人民滿意的養老金融特色銀行”為目標,構建起覆蓋産品、服務、産業、客群與生態的全方位養老金融服務體系。 

  通過頂層設計持續優化與總分行協同發力,農行正將服務養老事業的藍圖轉化為可感可及的數據:截至2025年9月末,實體社保卡客戶數2.8億戶,構築了堅實的服務基礎;養老金受託管理規模3728億元,增速17.70%;個人養老金客戶數位居行業第一梯隊,有力彰顯市場活力。養老金融産品供給超1100隻,養老産業貸款新增117億元,展現了産品與産業支持的深度與力度,一幅銀發時代的金融支持畫卷正在全國徐徐展開。

  千萬資金“精準滴灌” 激活智慧養老一池春水

  一筆千萬元貸款,如同“及時雨”般注入江蘇南京福康通健康産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康通”),讓這家深耕養老行業十餘年的企業煥發新活力。

  福康通是一家以智慧健康養老為核心的高新技術培育企業,專注於適老化設計、改造與相關産品研發。“這筆資金來得正是時候,就像給正在爬坡的企業加滿了油。”福康通總裁胡曉指着公司研發中心的智慧養老設備説,這筆資金將用於互聯網養老平台升級、智能安全産品研發和政府項目運營,讓企業創新步伐更加輕盈。

圖為農行安徽淮南龍湖支行營業室員工為老年客戶介紹養老金融知識。(資料照片)

  貸款背後是農行一套快速響應的服務機制在高效運轉。“這是農行系統內首批落地的養老再貸款項目之一。人民銀行養老再貸款政策剛一出&,我們立即為相關企業開啟綠色通道。在了解到福康通資金需求後,我們當天就安排客戶經理上門服務,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1000萬元貸款的審批發放。”農行南京玄武白下路支行副行長韓偉逸形容當時的場景,“整個過程就像一整套精密齒輪組飛速運轉,從梳理客戶需求到匹配金融産品,再到我們內部跨部門協同發力、相互配合。”

  韓偉逸介紹,農行在支持養老産業時特別注重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和服務質量,而福康通作為深耕行業十餘年的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其穩定的客戶群體、良好的市場口碑和明確的發展規劃,完全符合行業授信標準。

  更讓胡曉感慨的是農行的服務溫度。“從電話對接到達成合作,農行客戶經理始終與我們保持同頻共振。最讓人感動的是,合作半年後,農行主動為我們爭取了更優惠的利率,這份為企業着想的心意,比資金本身更珍貴。”

  始於信貸,但是不止於信貸。當下,福康通與農行的合作早已超越傳統信貸範疇。胡曉透露,雙方正共同探索在農行手機銀行開發市場化養老業務板塊,精準對接高齡客戶群體的父母養老需求,“農行45-55歲客戶的父母,正是我們核心服務的七八十歲群體;銀行內部員工的家庭養老需求也存在合作空間。”胡曉介紹。

  “長情陪跑”穿越周期 托舉長者幸福晚年

  清晨的陽光透過落地窗灑進康復訓練室,89歲的陳新民老人正在安徽安慶市一加億綜合醫養中心(以下簡稱“一加億”)護理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康復訓練。半年前因頸椎手術臥床不起的他,如今已能自主坐輪椅活動。自中心成立以來,已有無數老人如陳新民一般,在這裡“重獲新生”。

  如今的一加億,擁有257張養老床位,入住率高達91.44%,有235位老人在這裡安享晚年。在一加億負責人劉林志看來,正是農行長達12年的金融助力,才托起了這片“夕陽紅”。

  在業內人士看來,養老産業投資回報周期長,是不少金融機構對此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養老産業更需要陪伴式的金融支持。”農行安徽安慶分行客戶經理劉道航&&。據他回憶,2022年,該行服務團隊在走訪中了解到一加億相關融資需求後,沒有局限於傳統的短期貸款模式,而是創新性地提供了期限長達12年的項目貸款。“我們希望通過長期限貸款,真正陪伴企業穿越發展周期。”劉道航説。

  這筆“超長待機”的貸款為項目建設注入了確定性。在三年建設期內,資金持續穩定地支持項目推進;在運營初期,長期限貸款也緩解了企業的還款壓力,讓運營團隊能夠專注於提升服務質量。

  “12年的貸款期限讓我們能夠安心做長遠規劃。”劉林志説,“在農行的長期陪伴下,我們創新採用‘醫療+養老’雙核驅動模式,與公立醫院組成醫聯體合作,讓長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專業醫療服務。”

  更令人欣喜的是,這種長期金融支持正在産生倍增效應。在農行資金支持下,該中心不僅建成了安慶市迎江區智慧養老指導中心,還通過智慧化管理系統實現機構、社區與居家養老一體化運營,將專業服務輻射到更多長者家中。

  金融支持養老産業,需要的不僅僅是短期輸血,更是長期的陪伴。劉道航&&,這種跨越經濟周期的長期貸款模式,正是銀行服務國家戰略、踐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

  望著窗明几淨的養老中心和老人們慈祥的笑臉,劉道航深有感觸:“每當看到老人們在這裡安心生活,我們就更加堅信——金融的溫度,就體現在這種長期的堅守與陪伴中。”12年的金融長跑剛剛開始,而這幅銀發時代的溫暖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雪域高原“農情暖域” 打通適老服務“最後一公里”

  初秋的波密,寒意漸濃。索朗老人不顧腿疾疼痛,早早坐在養老院活動室裏,期盼地望向窗外——這天是與農行“格桑花”金融服務團隊約定的上門服務日。當客戶經理索珍和強巴平措冒雨趕來,一句親切的藏語問候“波拉,康桑”(爺爺您好),讓老人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這樣溫暖的場景,是農行西藏分行開展“農情暖域”適老服務的生動縮影。農行西藏林芝波密縣支行與當地養老院建立常態化合作,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辦理社保卡等金融服務。農行員工耐心細緻的服務,不僅解決了老人們的實際困難,更傳遞着金融服務的溫度。

  而這份溫暖,正通過一套系統化的適老服務體系建設,惠及雪域高原更多角落。農行西藏分行以打造55個適老化示範網點為支點,從硬體設施到服務流程進行全面升級——7個網點設立“金色港灣”休息區,83個網點輪椅坡道加裝緊急呼叫按鈕,全區網點客戶平均等候時間較年初下降43%。

  針對高原地域廣闊、老年人出行不便等特點,流動金融服務車和“3+2”流動服務模式穿梭於邊境鄉鎮之間。截至2025年9月末,農行西藏分行開展特殊群體上門服務2300余次,送金融下鄉1.9萬次。同時,農行手機銀行大字版以57.4%的增速惠及西藏地區2.11萬名客戶,智慧養老場景高頻客戶達2.39萬戶,構建起“線上+線下”全方位適老服務網絡。

  服務提升的背後,是專業能力的持續鍛造。農行西藏分行通過每週三全轄網點晨會直播、專題培訓班等形式,重點強化網點人員適老服務技能。近期,農行西藏林芝巴宜支行為林芝市特殊群體供養中心80多名老人提供上門服務,獲得了一致好評。放眼全國,農行正以金融之力,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鋪就溫暖底色。當索朗老人順利辦完業務,握着農行工作人員的手連聲道謝時,這種金融服務的溫度,已然跨越山海。

  這一幅幅溫暖的民生畫卷背後,是農行全力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鮮活成果。展望未來,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指引下,這份以“人民滿意的養老金融特色銀行”為目標、用數百萬次上門服務和熱線應答傳遞溫度、以長期資金“陪跑”産業的養老金融實踐,必將擁有更加廣闊的天地,為守護“最美夕陽紅”貢獻更堅實的金融力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