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開市四年總市值超9000億元 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行穩致遠
2025-11-15 記者 羅逸姝 來源:經濟參考網

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迎來開市四週年。從首批81家上市公司起步,目前已穩步擴容到280余家。四年來,北交所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各項功能持續優化,市場運行保持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展望未來,北交所正以精準包容的制度安排和共建共享的市場生態,行穩致遠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添磚加瓦。

總市值超9000億元

自誕生之初,北交所便聚焦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定位於服務“更早、更小、更新”的創新型中小企業,且以“專精特新”類初創企業為主。從開市之初的81家,到目前的280余家上市公司,四年來,多家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在北交所市場積極成長,成為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數據顯示,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有282家,中小企業佔比近八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超一半。開市以來,北交所上市公司累計融資超600億元,平均每家2億元,既滿足了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資金需求,又體現了合理定價、適度融資的普惠金融理念。而截至11月14日收盤,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最新總市值已經超過了9000億元。

“北交所的定位意義在於精準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它不是簡單複製滬深交易所模式,而是填補了資本市場服務中小創新企業的空白,使金融資源精準流向新質生産力領域。”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強度達9.2%,遠超A股平均水平,正成為科技創新的"加速器"。

剛剛結束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北交所上市公司交出一份穩健增長的亮眼“答卷”。數據顯示,279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平均營業收入5.20億元,同比增長5.99%;平均凈利潤3298.57萬元。其中,230家公司實現盈利,盈利面82.44%,略高於上半年度的82.16%;169家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1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

具體來看,在營業收入方面,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別為貝特瑞(123.84億元,同比增長20.60%)、一諾威(55.77億元,同比增長10.04%)、同力股份(47.96億元,同比增長9.45 %)。凈利潤方面,排名前三的公司為貝特瑞(7.68億元,同比增長14.37%)、錦波生物(5.68億元,同比增長9.29%)、開發科技(5.55億元,同比增長17.46%)。頭部企業業績均實現了較快增長。

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看來,北交所聚焦創新型中小企業,重點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契合國家戰略方向,使其成為政策紅利直接受益者。此外,北交所還引入做市商制度,允許融資融券交易,改善交易環境,豐富投資工具,且企業估值潛力大,存在業績與估值雙重提升空間。

業績成長的同時,北交所同樣引導上市公司積極回報投資者。記者從北交所方面獲悉,開市以來九成以上的上市公司累計分紅198.60億元,16家分紅金額已超過上市募集資金總額。最新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共有中紡標、國航遠洋、艾融軟體、緯達光電、開特股份5家北證50公司、8家非北證50公司披露權益分派預案,合計派發現金紅利3.58億元。

市場交投逐步活躍

歷經四載,北交所在制度建設與市場運行取得多方面成果,包括構建一套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制度安排、形成股債聯動的市場格局、營造共建共享的市場生態等。

中小企業規模小、股價波動大,更容易受到外部衝擊。北交所密切跟蹤內外部市場環境,加強重點股票、重點投資者監測,保障市場安全穩定運行。2025年以來,面對多項外部衝擊,北交所市場展現了較強的市場韌性,北證50指數累計漲幅在50%左右,市場流動性、估值水平顯著提升,彰顯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增強了市場信心。

一組數據顯示了北交所市場流動性的顯著改善。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4日收盤,2025年北證市場累計成交額為58948.91億元,年內日均成交額約為280.71億元,較2024年全年日均成交額增長逾128%。

“北證50ETF加速推出、做市商制度優化及中長期資金引入等舉措,正逐步改善市場流動性結構。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風口的雙重驅動下,相關個股交易活躍度上升,進而帶動了指數表現和整體流動性的邊際改善。”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

四年來,北交所良好的股債聯動市場格局也逐漸形成。北交所債券市場高標準起步、特色化發展。政府債方面,率先實現交易所市場國債發行業務,累計發行國債超13萬億元,服務國家戰略實施;服務地方政府債發行超9900億元,支持區域經濟發展。信用債方面,推出科創債、綠色債、中小微企業支持債等10個專項債品種,落地全國首單中小微企業支持可續期公募公司債券等特色品種,強化債券市場支持科技創新功能。

在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方面,北交所同樣推出了多項舉措。樹牢“大投保”理念,把投資者保護貫穿於嚴監嚴管全流程各方面。嚴厲打擊防範財務造假,堅持從一開始就嚴起來,嚴把上市准入關,強化日常監管,對存在財務造假等嚴重違法違規的公司,從嚴打擊、頂格處罰,同時積極探索應用先行賠付等機制安排,及時彌補中小股東投資損失等。

“北交所四年制度建設,是中國資本市場‘精準滴灌’的典範。”田利輝告訴記者,通過建立"四套標準、三層遞進、多維支持"的制度體系,降低上市門檻,1700余家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機會,進而實現"早介入、長陪伴"。特別是"未盈利企業可上市"的包容性設計,讓創新試錯成本顯著降低,使北交所成為創新型中小企業運用資本市場的主陣地。

下階段改革任務明確

面向“十五五”,北交所市場也將迎來新的高質量發展規劃。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北交所平行論壇上,北交所董事長魯頌賓&&,下一步,北交所將從功能更加完善、基礎更加穩固、服務更加友好、生態更加開放四個維度加大工作力度,推動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建設再上新&階。

功能完善方面,魯頌賓&&,將更好發揮北交所支持科技創新作用。持續研究優化北交所上市標準體系,提升上市審核制度的適應性和精準性,不斷完善並購重組制度工具,引導金融資源向關鍵核心科技領域聚集,支持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更好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同時,夯實新三板規範培育功能。研究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差異化制度安排,深入推進三四板制度型對接,提升功能和吸引力,着力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此外,還將豐富北交所債券市場産品體系,包括推進政府債常態化發行,拓展信用債市場功能等。

基礎建設上,則將堅持強本強基,促進投融資兩端協調發展。“融資端,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完善全鏈條監管機制,嚴把上市准入關,強化持續監管,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推動上市公司及相關主體強化規範發展意識。支持上市公司利用再融資、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做優做強,引導有條件的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購等方式回報投資者。”魯頌賓&&,投資端,培育長期資本、耐心資本。落實《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推動設立更多主要投資中小市值股票的公募基金産品,做好對社保、保險、企業年金等各類資金投資北交所的針對性服務,不斷優化市場資金結構。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堅決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增強投資者信任和信心。

展望後市,田利輝&&,隨着"深改19條"的深化落實,北交所將更有力支撐"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為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形成"北交所方案",助力國家創新驅動戰略行穩致遠。

東莞證券也認為,主題基金、專精特新基金的設立不斷帶來增量資金,疊加指數體系和後續ETF産品的逐步完善,市場定價功能日益成熟。長期來看,北交所正由“交易型市場”向“配置型市場”轉變,具備成為創新型中小企業長期融資與資本運作主陣地的潛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