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突破每盎司4100美元,國內品牌金飾價格約為每克1300元,與兩年前相比,一條普通的金鏈價格幾乎翻倍……金價持續走高,金飾消費趨緩,市場悄然生變。

資料照片
高金價時代,金飾珠寶商靠什麼吸引消費者?金飾行業又發生了哪些新變化?《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全國黃金珠寶産業集聚區——深圳羅湖水貝調研了解到,輕克重、附加值高的硬足金産品已成為廠商發力重點,“黃金+其他材質”産品受到消費者青睞,金飾生産企業在重工藝、謀創新的道路上尋求不斷轉型。
高價持續 金飾消費趨緩
今年以來,國際金價持續震蕩走高,並在10月以後接連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和每盎司4100美元的整數關口,金飾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11月1日發布公告,對黃金市場有關稅收政策進行完善。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可以更好區分黃金的商品和金融屬性,也將對黃金投資需求與黃金珠寶消費需求産生差異化影響。
記者近日在全國黃金珠寶産業集聚區——深圳羅湖水貝調研了解到,金飾製造商與批發商展廳的金飾價格有所上漲。一家展廳內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金飾價格每克上漲了60至70元左右。“明顯感覺到人流少了一些。”該銷售人員&&。
與此同時,全國珠寶零售門店的售價也自11月3日起陸續上調。截至11月13日,周大福足金飾品價格為1333元/克,周生生足金飾品價格為1326元/克。
金價與金飾需求呈負相關性,高金價之下,金飾消費量下滑明顯。根據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黃金消費量682.730噸,同比下降7.95%。其中,黃金首飾270.036噸,同比下降32.50%。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年度中國金飾需求模型,在其他因素不變時,金價每上漲1%,當年需求量(以噸計)將減少0.7%。不過,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研究負責人賈舒暢也&&,觀察歷史動態相關性可發現,隨着金價攀升至歷史高位,金飾的需求彈性正在減弱。這意味着已處在紀錄高位的金價即便再度上行,其對於消費者金飾購買的負面影響也或相對有限。
主打“輕克重” “黃金+”受青睞
短期因素疊加長期趨勢,如何在高金價環境下吸引消費者已經成為擺在諸多金飾珠寶商面前的共同課題。
記者在世界黃金協會舉辦的“2025深圳硬足金品鑒會”活動現場採訪了解到,年輕消費者的“日常配飾”需求逐漸增多,瞄準這類需求,不少生産企業將輕克重、附加值高的硬足金産品作為研發、設計以及生産的重點。
所謂硬足金,是指維氏硬度不低於60HV、含金量不低於990‰的黃金飾品。由於運用了電鑄成型和失蠟澆鑄等工藝,“更硬”“更輕”“更閃”的硬足金産品在市場中漸成主流。這類産品克服了傳統足金柔軟易變形的弊端,讓黃金飾品在保留高純度價值的同時,實現了更加豐富的造型。
“以前項鏈戒指耳飾一整套飾品下來,克重至少達到20克以上,現在我們都盡量控制在15克以內。”一家頭部黃金珠寶首飾生産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世界黃金協會日前發布的《2025年中國金飾零售市場洞察》調研結果顯示,輕克重黃金産品對零售商銷售額的貢獻佔比進一步提升。零售商反饋,2025年上半年,10克以內黃金産品佔其金飾銷量的45%,相較於2023年上一次調研時的37%有了顯著增長。
此外,生産企業着力打造微克重的創新産品。記者在潮尊珠寶的展廳看到,其推出的不少硬足金串珠飾品克重僅為1至2克,甚至有的只有0.5克左右,其設計造型多惟妙惟肖:嘴裏含着白菜的小醒獅,齒輪可以轉動的小手槍……讓人過目難忘。
“我們從三年前就開始布局‘新世代’的消費市場,主打國潮文化及時尚元素,産品輕金顯大,‘既潮流又能玩’。”潮尊珠寶研發設計總監李迦晨説。據他介紹,潮尊珠寶在硬足金工藝上不斷突破,在産品美學的基礎上,融合AI設計與開發智造,精益求精。
與此同時,黃金與硬木、螺鈿、琺瑯等其他材質巧妙結合的“黃金+”産品也受到消費者青睞,成為金飾珠寶商發力的重要品類。
“足金+編繩”産品尤其受到年輕消費者歡迎,也成為眾多零售商的核心收入來源。“我一直想DIY一條串珠手鏈,選了一個生肖豬、一個聚寶盆和一個小花組合起來,加起來克重不到1克,好看不貴。”一位年輕消費者向記者展示了其剛剛“定制”的串珠手鏈。
世界黃金協會認為,中國金飾市場正從“素金”向“黃金+其他材質”轉型。考慮到當前金價大幅上漲的態勢,以及年輕消費者對個性表達的需求,這一趨勢有望長期持續。
重研發創新 謀求差異化
“重研發、求創新”已經成為金飾生産企業的共識。“金飾市場終端銷售不理想,最終倒逼廠商必須要設計出更多去同質化的産品,這就要求我們要投入更多精力,運用更多新工藝,開發出更多設計感強、功能性強的獨家産品。”金弘珠寶産品研發中心産品經理徐庸榮坦言。
據介紹,金弘珠寶設有産品研發中心和技術研發中心兩個研發中心,並有專門團隊做貴金屬材料研發。“研發投入一直在增加,每年我們都會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金弘珠寶相關負責人説。
潮尊珠寶總經理黃偉雄也&&,市場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投資類的黃金産品和高附加值類的産品區分越來越明顯。“消費者更加重視産品的工藝細節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我們往往需要花3至6個月去研究産品背後文化的出處、含義,再與現在市場上最潮流的表達方式結合,研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産品。”他説,“今年的研發投入與去年相比整整提高了一倍。”
展望未來,賈舒暢認為,在高金價與理性消費並存的當下,金飾産業競爭的核心正在從“規模效應”轉向“價值創造”,硬足金飾品及“黃金+”其他材質産品將繼續通過其創新的設計和相對較低的門檻,助力零售金飾門店的未來銷售與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