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雙降”預期升溫 債市利率能否打開下行空間?
2025-11-15 記者 楊溢仁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期,債市呈現窄幅震蕩走勢,10年期國債收益率穩定在1.81%附近。

年內債市利率是否還有下探的空間?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鋻於國內貨幣政策基調仍偏友好,疊加經濟基本面壓力仍存,若後續貨幣寬鬆預期兌現,那麼利率可能創出新低。

債市窄幅震蕩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收盤,銀行間利率債市場收益率小幅波動。其中,中債國債收益率曲線3M期限穩定在1.35%附近;2年期收益率行至1.43%;10年期收益率穩定在1.81%一線。

“儘管短期債市表現波瀾不驚,但隨着2025年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發布,對於債市仍可保持相對樂觀心態。”一位券商交易員向記者&&,管理層關於“綜合運用多種工具,保持社會融資條件相對寬鬆”“根據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持續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等表述,充分説明,後續資金面表現可能比市場想象得更為樂觀。

財通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孫彬彬也指出,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全文未提資金空轉套利問題,這代表着後續資金面的主基調大概率會更加樂觀。

記者對比發現,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刪去了“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防範資金空轉,把握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保持自身健康性的平衡”等表述,並且強調要“保持社會融資條件相對寬鬆”。

以上多重因素疊加發酵,將為債市後期表現奠定良好基礎。

“5月至今政策利率保持穩健,DR001回落,但長端利率延續調整。如果後續經濟基本面的壓力繼續增大,則貨幣政策的寬鬆趨勢將延續,後續長債利率或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孫彬彬説。

“雙降”預期升溫

多位業內人士&&,考慮到四季度基本面修復壓力邊際增長、外部擾動因素再度發酵,以及可以預見的負債端流動性壓力,降準、降息的概率在邊際增加。年內管理層仍有必要保持流動性充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中信證券研究觀點指出,當前外部不確定因素較多,經濟回升基礎仍需鞏固,若內需恢復依舊不足,那麼年內市場有望迎來10BP降息。

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譚逸鳴認為,降準作為一項數量型工具,其運用除了考慮宏觀環境整體運行之外,也更多錨定流動性狀況。今年四季度,在銀行負債端面臨一定流動性壓力的大背景下,降準的必要性正在增加。

首先,四季度中長期流動性的到期規模較高,若小幅超額續作,需要考慮是否難以對資金面形成有效支撐,而國債買賣、降準等數量型工具的使用,或是更加適配的選項。

其次,歷史上降準基本延續了1年2次的節奏,平均周期在半年左右。而2025年內的第一次降準至今已5月有餘,降準出現在四季度也較為符合貨幣政策操作框架下的流動性運行規律。

再者,今年四季度高息定存到期壓力較大,這或將放大負債端的資金缺口。9月M2-M1剪刀差進一步收窄,存款活期化、非銀化的趨勢或放大負債端的不穩定性。

“展望後續,若降準落地,意味着管理層向銀行體系注入了規模可觀、低成本的中長期資金,這也將帶動短端和存單利率下行。”一位券商交易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

操作心態糾結

“目前,債市主線回到了‘雙降’預期以及年末搶跑行情何時啟動的分歧上。”浙商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覃漢指出,2025年及2026年中性的降息預期或是一年一次10BP幅度,在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的背景下,利率或難重演2024年年底的快速搶跑行情。目前機構止盈訴求較強,而更強勁的利率下行行情啟動還需看到更顯著的利多因素驅動。考慮到基金新規的影響,則對於長期限品種,我們的判斷是仍有隱患,目前不建議追漲。

“現階段,債市依舊呈現出窄幅震蕩的特徵,因此,我們建議各機構以波段操作為主。”在中信建投固收首席分析師曾羽看來,“四季度,我們繼續維持債市後續可能進入無主線‘混沌期’的判斷。回顧今年前三季度,每個季度均是事件驅動的波段交易行情,‘緊資金+DeepSeek’‘反內卷+股市大漲’分別主導了債市走勢。目前,債市新的交易重點尚未出現,中期內還是維持震蕩市格局,做多、做空空間均有限。我們判斷,10年期國債的下限或落在1.65%至1.70%,即三季度‘反內卷’與A股大漲之前的水平;10年期國債的上限或在1.8%至1.85%區間,即三季度的收益率高位附近。”

當然,也有不少持樂觀態度的機構建議,應把握市場的“糾結時刻”,積極布局。

“未來兩個月,政府債的發行放緩將進一步帶動社融回落,利多債市,疊加年底機構存在季節性搶配的情況,預計屆時債券利率將重燃下行行情。”方正證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師李清荷稱,當前短端的確定性強於長端,尤其在貨幣寬鬆基調延續的大背景下,1年期內的短端品種收益確定性更高;長端及超長債雖已調整出性價比,但受股債性價比邏輯影響,修復過程可能反復。由此,聚焦到布局策略層面,我們建議各機構堅持“啞鈴型”配置——兼顧短端的安全性與長端的波段機會,通過“短久期打底+長久期擇機交易”平衡收益與風險,應對可能的市場波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