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市場價近3000元的大疆Pocket3,日租金僅需30元;租齊一套露營裝備,每天花費不過百元;登高望遠也可以租上一副外骨骼機器人……原先,“租賃”一詞主要與房屋、汽車等大件商品挂鉤。如今,隨着消費觀念的變遷和數字技術的賦能,租賃經濟正強勢“破圈”,從奢侈品到日常用品,從電子産品到戶外裝備,萬物皆可“租”的新模式正在深刻重塑當下的消費圖景,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力量。

潘悅 製圖
從“所有”到“所用” 消費觀念悄然生變
“以前總覺得東西要買下來才是自己的,現在發現很多物品‘租’反而更划算、更靈活。”生活在北京的“90後”白領李小姐是租賃經濟的深度體驗者。她向記者分享,近期的高原旅行中,價值上萬元的專業攝影器材和頂級戶外裝備全部通過線上租賃平台解決,“花小錢辦大事,既避免了閒置浪費,體驗感也毫不遜色。”
與李小姐有相同想法的消費者越來越多。租賃品類已從傳統重資産拓展至全品類,消費電子、時尚單品、母嬰健康、個人護理、旅行設備等都成了租賃清單上的常客。
市場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美團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西裝租賃”搜索量同比增長超141%,“訂婚禮服租賃”搜索量同比增長超176%,“無人機租賃”搜索量同比增長超84%,“生日禮服租賃”搜索量同比增長超192%。從搜索人群來看,年輕人更愛“租經濟”,20至35歲人群佔比近68%。
租賃經濟受假期消費趨勢帶動明顯,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運動相機等各種數碼類産品租賃火熱。美團數據顯示,國慶前一週,“數碼相機租賃”關鍵詞搜索量環比前一週增長753%,其中,“運動相機租賃”搜索量環比前一週增長91%,“無人機租賃”搜索量增長93.8%。
芝麻租賃生態大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平台年交易成交金額同比增長71.6%,30歲以下用戶佔比超六成,其中“00後”用戶訂單量同比暴漲兩倍。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認為,租賃經濟近期成為消費新熱點,核心在於供需兩端的結構性變革。“消費端,年輕群體對資産輕量化的追求催生新需求;供給端,産業升級與技術賦能重構服務模式。傳統租賃企業通過數字化改造,將分散的閒置資源整合為標準化服務。”
朱克力強調,隨着租賃模式向更多場景滲透,一個輕盈、靈活、可持續的新消費生態正在形成。特別是在數字技術深度應用的推動下,我國租賃經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循環經濟背景下的消費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24年我國租賃經濟交易規模突破4.2萬億元,同比增長32%,服務用戶超7.5億人次,數智平台交易額佔比達65%,標誌着消費租賃已成為循環經濟在消費領域的重要實踐。
技術賦能與綠色理念 驅動行業升級
業內專家指出,租賃經濟實現跨領域“破圈”並非偶然,而是技術創新與綠色理念協同作用的結果,共同構成了新消費熱點形成的核心驅動力。
技術層面,信用體系與技術重構為租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白皮書》指出,租賃的本質是“按需使用,靈活歸還”,即在約定期間內獲得使用權,到期歸還,在數字化浪潮下,這一模式已從傳統“押金+合同”的簡單交易,升級為“信用評估+智能履約”的生態體系,消費租賃的新業態模式應運而生。
其中,信用體系的完善為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支付寶數字開放平台上的租賃商依託芝麻信用體系,對芝麻分滿足一定條件的用戶提供免押金租賃服務,截至2025年5月,過去5年裏租賃用戶憑藉芝麻分已累計免除押金超2800億元,大幅降低了消費門檻。“京小租”平台運用區塊鏈存證技術,聯合鑒定中心、互聯網法院等形成去中心化存證,解決了消費租賃市場糾紛取證難的問題。
“數字支付、信用體系、物流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完善,為租賃經濟繁榮提供了底層支持。”朱克力&&,特別是基於大數據的個人信用評估,使得“免押金租賃”成為可能。
同時,租賃經濟內在的“共享”基因,與當前倡導的綠色可持續消費理念高度契合。通過提高物品循環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讓消費行為具備了更積極的社會價值。
《白皮書》進一步強調,這種“以租代買”的模式直接減少了設備重復採購,從源頭遏制了産能過剩與資源浪費,契合國家“推進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的戰略導向。
“綠色經濟浪潮下,租賃經濟正成為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載體。這種模式既降低了碳排放,又創造了新的經濟價值。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為租賃經濟開闢了差異化競爭路徑。”朱克力&&。
前景與挑戰並存 規範發展是未來關鍵
天眼查工商信息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1690萬餘家租賃經濟相關企業。其中,今年新成立企業237萬餘家,同比增長3.8%。過去十年,中國租賃經濟相關企業註冊數量從28萬多家增長至近250萬家,增幅達763%,充分體現了市場對租賃經濟前景的持續看好。
儘管潛力巨大,租賃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業內專家指出,信任是租賃經濟的核心。如何保障商品質量、維護雙方權益、處理損壞糾紛,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
對於目前行業面臨的挑戰,《白皮書》指出,部分違規行為被錯誤歸因於租賃模式本身,而未能厘清其法律實質的異化本質。這種混淆集中體現為兩個維度:與融資租賃的法律關係混同,以及對偽租賃陷阱的定性偏差。唯有精準錨定行業邊界,方可避免監管錯位與發展阻礙。
記者瀏覽黑貓投訴平台發現,共有62660條投訴中包含搜索詞“租賃”,其中定損糾紛和逾期歸還問題等是消費者和商家投訴的焦點。
針對消費者最關心的“租得放心”問題,《白皮書》也給出了發展舉措與倡議,圍繞信息提示、交易服務、支付服務三大核心維度進行標準化建設是核心解法,並倡議各方協同推動二手數碼産品成色等標準落地,建立行業産品殘值預測平台,組建風控聯盟等。
展望未來,隨着消費升級和數字化轉型深入,以及行業標準化建設的持續推進,租賃經濟的內涵與外延將進一步拓展。從“租物品”到“租服務”“租空間”“租技能”,租賃新模式將孕育新的消費熱點,從單純商業創新,升級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一個更成熟、更規範、更具活力的“租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