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辦的“北大賽瑟(CCISSR)論壇·2025(第二十二屆)”在北京大學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展望‘十五五’——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與會嘉賓從不同視角對“十五五”時期保險業發展進行深入研討交流。
原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保險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應從三個方面提升保險業與經濟發展的適配性。第一,高效服務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和新質生産力發展。應大力發展科技相關保險,運用保險資金服務新質生産力,大力發展綠色保險,以及數據資産和網絡安全保險。第二,有力支持構建新發展格局。應發展國內信用保險、國際運輸和航運保險。第三,有效滿足民生領域金融需求。應發展養老健康保險,提高普惠保險服務的可及性和標準,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和災害保險。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陳文輝認為,作為典型的數據密集型行業,保險業天然具備AI應用優勢。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在風險定價、智能核保、理賠管理、反欺詐監測、客戶服務等環節深度賦能,實現運營提效、風險防控與服務優化的協同提升。目前AI的性能和成本已經達到臨界點,AI應用也在今年同步迎來爆發。他建議:第一,全面實施數智化轉型戰略;第二,挖掘數據價值,提升經營效率;第三,加大AI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第四,高度關注AI運用可能帶來的風險。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胡曉義指出,“十五五”時期養老保險改革發展面臨多項重要課題:一是順應城鎮化趨勢和節奏,有序推動職保、居保參保人員結構轉換,進一步優化二者之間的制度銜接。二是順應就業方式多元化趨勢,探索新就業形態人員養老保險實現方式,提高參保率。三是按照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原則,升級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通過制度協同與資金管理優化,構建全國統一、高效安全的養老保險統籌體系。四是順應居民收入結構變化,擴容養老金待遇評價參照係,實現代際公平與可持續協調發展。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孫祁祥指出,“十五五”時期,我國仍處於機遇與風險並存的階段,保險業需要持續發展。反“內卷”之風,聚“協作”之力,以更穩健的發展,更強大的實力,服務國家戰略、實體經濟和民生保障,應當成為行業共識。保險業未來發展應聚焦四個方面:一是固本強基,推進行業內部協作;二是風險減量,強化與客戶的協作;三是資源整合,深化跨行業協作;四是安全網構築,加強與公共部門協作。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偉&&,“十四五”時期,我國社會保障改革發展拓展了覆蓋範圍的廣度,提升了統籌層次的高度,加大了改革創新的力度,增強了民生服務的溫度,夯實了基金積累的厚度。展望“十五五”,社會保障改革需聚焦三大重點領域。在養老保險領域,完善並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等。在醫療保險領域,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健全“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機制等。在社保高質量發展領域,着重關注險種擴面、人群擴面、基金可持續、經辦管理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