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天然鑽石進口量價齊升 鑽石産業鏈或迎價值重構期
2025-11-14 記者張紋 來源:經濟參考網

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我國一般貿易項下天然鑽石進口量達18.89萬克拉,同比增長161.92%;進口總額7.47億元,同比增長141.93%,呈現顯著的量價齊升態勢。值得關注的是,儘管進口均價3957元/克拉同比微降7.63%,但結合上海鑽石交易所近期數據及行業動態來看,這一波動恰恰折射出,國內鑽石産業鏈或迎來價值重構的關鍵窗口期。

從全球供需格局看,天然鑽石進口的強勁增長與全球供應端的稀缺性重構形成鮮明呼應。據上海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通過上海鑽石交易所一般貿易進口的天然成品鑽貨值2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5%,這一數據標誌着我國鑽石進口市場呈現新的生機。天然鑽石協會首席執行官大衛·凱利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作為大自然的稀缺品,天然鑽石在未來50年的産量會呈現下降趨勢,勢必會變得更加的稀缺。

進口均價的小幅回落則揭示了市場的結構性變化。大衛·凱利&&,鑽石市場正從單一的高端奢侈品消費向多元化需求轉型,“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高價位,而是更看重鑽石的品質與實際價值匹配度”。這一觀點與市場數據形成印證:上海鑽石交易所上半年數據顯示,1-2克拉鑽石進口量同比增長127%,其中35%用於投資用途。中等價位、高性價比的鑽石産品成為市場主流。

消費場景的多元化拓展成為需求增長的重要支撐。傳統婚慶市場回暖的同時,悅己消費與投資需求正在崛起。業內人士指出,“到2030年,中國在全球奢侈品消費中的佔比將從當前的22%-24%增長至35%-40%,而天然鑽石珠寶作為奢侈品核心品類,將顯著受益於這一增長。年輕消費群體正逐漸意識到天然鑽石的稀缺性投資價值,其消費與投資需求的疊加,將成為驅動市場增長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隨着技術的成熟,人工培育鑽石逐漸進入消費市場。“天然鑽石和人工培育鑽石本就是兩類完全不同的産品。天然鑽石承載着歷經億萬年地質淬煉的稀有性,也蘊含着獨特的自然能量和情感、文化價值。”大衛·凱利&&,在全球供應稀缺、需求結構升級的多重因素共振下,天然鑽石作為“感硬通貨”與“稀缺資産”的雙重屬性將進一步凸顯,為産業鏈上下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