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從花江峽谷大橋出發:探訪“多彩貴州 移起向新”
2025-11-14 來源:經濟參考網

日前,貴州花江峽谷大橋正式通車。這座“橫豎”都是世界第一的大橋,將兩岸通行時間從過去的兩個多小時縮短到兩分鐘。一橋飛架,天塹變坦途。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一座座大橋橫跨山川河流峽谷,讓貴州的“群山天塹”變成了“高速平原”。11月5日至7日,“多彩貴州 移起向新”主題媒體探訪活動在貴州黔西南和貴陽貴安等地舉行,來自省內外20余家重要媒體和行業KOL從花江峽谷大橋出發,實地探訪了電信普遍服務、信號升格、數智技術助力鄉村治理及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以及綠色出行、數據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基建項目,見證深山峽谷與數智中國、美麗中國同頻共振。

 

圖:“橫豎”都是世界第一高橋——貴州花江峽谷大橋全貌

  網絡暢連 激活大山新跨越

在花江峽谷大橋不遠處的山頭上,中國移動貴州公司(以下簡稱“貴州移動”)的網絡建設者們正在對基站進行巡檢。花江峽谷大橋所處的花江大峽谷是貴州省內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峽谷,峽谷深切、山體陡峭。中國移動的網絡建設者們採用三維立體勘測法,對大橋周邊區域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勘測,最終選擇在大橋周圍地勢較高的山脊上,借助地形的繞射效應建站,實現對大橋區域的廣域信號覆蓋。

在基站的實際建設過程中,建設者們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選址的時候就知道很危險,但實際開建時更危險。”網絡工程師潘聰説,基站選址在高山之上,陡峭的地形、垂直的崖壁,幾乎沒有現成的路可走,既增加了施工安全風險,運輸、安裝上百公斤設備的難度也極大。為了保障安全又能提升效率,潘聰和同事們想到了用無人機進行設備搬運。就這樣,無人機轟鳴着,像精準的空中機械臂,穩穩地將設備吊運至崖壁上。

 

圖:貴州移動在花江峽谷大橋周圍高山上的5G基站。

“最危險的工作才剛剛開始,建設過程中都是站在懸崖邊緣安裝設備,每一個動作都關乎着自身安全和整個項目的成敗。”當基站通電,潘聰的手機屏幕上跳出5G滿格信號時,正值夕陽西下。潘聰立刻撥通了女兒的視頻電話。女兒在屏幕那頭驚呼:“爸爸,你在哪呀?晚霞好美啊!”潘聰把鏡頭對準大橋,自豪地説:“看,爸爸正在世界最高的花江峽谷大橋建基站呢,以後帶你來玩的時候,你也可以和同學發視頻了。”

目前,貴州移動已完成花江峽谷大橋主橋面、引橋匝道、停車場及附近區域的5G網絡覆蓋,並在雲渡服務區、觀景&&等人流密集的高熱點區域,聯合華為開通5G-A網絡,通過2.6GHz與4.9GHz雙頻段協同,深度融合覆蓋與容量優勢,提升用戶體驗。經實測,該區域的平均下載速率達到1.5Gbps。此次花江峽谷大橋區域5G網絡覆蓋的突破,其意義遠不止於提升信號質量、改善民生通信體驗,更是數智中國戰略在西部地區的具體實踐與生動體現,同時也為西部地區的鄉村振興發展築牢了堅實的數智底座。

 

圖:貴州移動聯合華為在花江峽谷大橋人流高密區域開通5G-A網絡。

  綠色低碳 引領出行新時代

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貴州以交能融合”為核心,率先布局綠色交通能源網,為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按下加速鍵”。2025年貴州高速服務區將新增1000個以上充電車位,並探索近零碳服務區試點,為綠色出行築牢根基。貴州交投集團以綠色低碳為發展核心,創新採用交通基礎設施+清潔能源”模式,推進光伏、儲能與充電設施一體化建設,打造--”融合生態,讓交通樞紐變身綠色能源載體。

在此背景下,六安高速花江峽谷大橋配套的雲渡服務區應運而生。服務區打破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封閉性,圍繞“橋遇三疊紀,雲渡古海洋”主題,以“地球裂縫”——花江大峽谷自然風光為依託、三疊紀古海洋遺址為文脈來開展橋旅融合創建;通過旅游公路與周邊旅游資源互聯互通,利用高速公路的交通優勢和花江峽谷大橋的資源優勢,結合地質資源、峽谷資源、古寨文化、民族風情、紅色文化和奮鬥精神,“橋上做吸引力,橋下做生産力”,共同打造世界級橋旅融合發展模式新典範。

 

圖:六安高速花江峽谷大橋配套的雲渡服務區

更值得關注的是,服務區部署34把華為超快充槍,全液冷設計適應貴州山區極寒極熱氣候,高達99%的一次插槍充電成功率,槍線減重30%,可單手輕鬆操作。超快一體充電架構,可靈活滿足各類車型充電需求。極致補能體驗,有效解決電車游客“充電焦慮”,其綠色低噪特性還契合近零碳規劃,為高速充電網絡提供可複製方案。

 

 

圖:雲渡服務區華為全液冷超快充設備

如今,貴州橋旅融合3.0樣板已成為交通與旅游創新融合的典範。未來,隨着綠色交通能源網持續完善,更多橋旅項目將落地,貴州將以更便捷的新能源出行、更豐富的旅游體驗,為游客帶來全新旅行感受。

  5G進村 煥發鄉村新活力

當人們在花江峽谷大橋暢快游玩的時候,5G的風也悄悄吹進了橋下的小花江村。為助力小花江村這樣的小鄉村也能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貴州移動積極在小花江村布局建設5G基站。從曾經村裏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到搭上5G這趟疾馳的“信息快車”,這正是貴州移動大力推進電信普遍服務、全力推動5G下鄉進村的一個生動縮影。如今,5G信號如無形脈絡,將先進的數字技術引入這個美麗的小山村,成為推動鄉村信息普及、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的關鍵支撐,更為小花江村的振興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希望。

 

圖:小花江村村民通過5G網絡與網友分享大橋美景。

走進小花江村,傳統民居依山伴水而建,乾淨整潔的石板路蜿蜒向前。得益於高速穩定的5G、千兆光網,小花江村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數智鄉村治理手段,讓鄉村管理變得更加智能高效。梁爺爺、王奶奶老兩口住在村裏的老房子裏,平時就愛在院子裏曬曬太陽、種種花、養養雞。他們的孫女在上海工作,每天忙忙碌碌的,可心裏一直惦記着爺爺奶奶。擔心老人們在家出點啥事兒沒人知道,孫女就給家裏裝了中國移動“移動看家”智能安防,只要一有空,就打開手機看看監控。看到爺爺奶奶或是在房間裏悠悠踱步,或是在院子裏喂雞澆花,還能通過攝像頭喊話,和爺爺奶奶聊聊天。小小的監控屏幕,如同孫女牽掛的眼睛,讓親情的暖流在方寸之間無聲傳遞。

 

 

圖:遠在上海的孫女通過“移動看家”關注着爺爺奶奶的生活。

在小花江村中國移動“平安黔哨智慧調度”大屏上,村中家家戶戶安裝的“移動看家”攝像頭和覆蓋全村公共場所的公共攝像頭,猶如“數字保鏢”一般24小時實時看護。這些攝像頭采集到的高清畫面,通過千兆光網或5G網絡快速、穩定地回傳至&&。小花江村村支書唐銀輕點手機,數字化管理&&App躍然屏上。他一邊熟練地操作,一邊介紹:“依託這些遍佈全村的攝像頭,我們實現了對村莊主要&&口、交通要道、公共活動空間等關鍵區域的全方位、全天候監控與預警。一旦發現任何異常情況,我們能夠迅速響應,及時處理。”不僅如此,&&村民戶籍信息、人員流動軌跡、健康檔案以及房屋田土等基礎數據進行了全面歸集與智能化管理極大地提升了鄉村管理的精細化水平與整體效能。

 

 

圖:貴州移動在小花江村打造“數智鄉村”示範村。

在花江鐵索橋碼頭,貴州移動安裝的攝像頭全天候守護着這片水域的安寧。花江鐵索橋所在的北盤江水域,碼頭星羅棋佈,既承載着旅游觀光與貨物運輸的重任,碼頭周邊的度假區域也吸引了眾多游客。面對這一複雜局面,加強公共安全管理、提升監管效能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貴州移動與黔西南州交通運輸局聯合打造的水上交通遠程信息化監管項目,在北盤江、南盤江航道的80個碼頭和100艘客船上,安裝攝像頭和智能採集設備進行實時動態監控和客流採集,並通過高速穩定的5G網絡傳送至船舶運行監測系統,大大降低了船舶巡航執法檢查人力、物力成本,為船舶安全監管、通航管理及水上應急處置等發揮了積極作用,建起實時守護安全防線。貴州勇達船舶旅游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思達説:“現在峽谷航道信號好了,我們在航行過程中不僅能隨時&&,游客也能用手機發送沿途的美景,來乘船旅游的客人也越來越多。船上還裝了智能監管系統,我們的航行也更加安全。”

 

圖:貴州移動在北盤江、南盤江航道打造水上交通遠程信息化監管項目。

橫跨雲端的鋼鐵巨龍與橋下古樸的布依村落交相輝映,也吸引了八方游客紛至沓來。隨着游客數量的持續增多,在外從事民宿、餐飲等旅游服務行業多年的林國權,果斷租下小花江村裏親戚家的布依族石木結構老房子開起了民宿,推窗抬頭便能望見花江峽谷大橋的雄姿。隨着民宿生意持續火爆,林國權已將客房規模擴展至52間。面對此起彼伏的訂房電話和源源不斷的訂單,林國權在欣喜之餘,也有了幸福的“煩惱”——人工運營模式逐漸顯露出效率瓶頸,不僅導致訂單處理耗時過長,更因重復性操作産生訂房數據錯漏,制約了民宿服務品質的提升。

面對傳統管理模式的掣肘,數字化轉型成為破局關鍵。這個時候,貴州移動為林國權提出了解決辦法,通過“5G+智慧酒店”解決方案,構建起覆蓋訂房、入住、退房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體系,實現房態實時同步等功能,提高訂單處理效率,還能降低人為失誤率,為民宿提供了從“人管”到“智管”的轉型路徑。“現在可方便了,我一鍵就能鎖定房間,還能很快確認客房的實時狀態和當日的預訂情況。”林國權高興地説,“數字化管理不僅讓訂單處理變得高效準確,也讓我能騰出更多精力去提升服務和規劃未來。”

 

圖:貴州移動為鄉村民宿提供從“人管”到“智管”的轉變。

  數智賦能 開啟産業“新黔景”

貴州作為西部首個縣縣通高速的省份,高速路網讓縣域間的往來變得直達快捷。沿着新開通的安六高速,從花江峽谷大橋車行40余分鐘就能到達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興仁薏仁米産業有限公司。在興仁市,薏仁米作為特色優勢農業産業,已成為當地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增收的重要支柱,興仁薏仁米産業有限公司所在的大普村,薏仁米種植面積達到了1460畝。

 

圖:貴州移動在興仁縣打造5G+薏仁米全産業鏈一體化管控&&。

這段時間,正是薏仁米的成熟收割期。在大普村的標準化薏仁米種植示範基地裏,收割機正忙着在田裏來回穿梭。與此同時,興仁薏仁米産業有限公司的數智大屏上,不僅農田實景一目了然,氣象變化、苗情長勢、土壤狀況以及蟲情動態等關鍵數據也盡收眼底。據貴州移動行業經理李定剛介紹,這是貴州移動為該公司量身打造的基於5G的薏仁米全産業鏈一體化管控&&,通過5G、雲計算、大數據及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實現從田間到車間再到市場的閉環管理。

 

 

圖:5G+薏仁米全産業鏈一體化管控&&

站在豐收的田野上,土壤監測站、微型氣象站、蟲情測報系統、苗情監測站等眾多科技力量猶如“精準哨兵”,時刻關注着薏仁米的長勢和環境變化,並將監測到的信息傳送至&&,通過種植面積監測數據、土壤監測數據、氣象報警預警、病蟲害監測預警等分析維度,生成最優種植方案,為薏仁米的科學種植與高效管理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安裝於育秧大棚裏的傳感器也發揮着相似的作用,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土壤EC、光照強度等影響幼苗生長的關鍵數據,被實時傳送到&&之中,工作人員還能通過手機對棚內設備進行控制,保證大棚內環境適宜幼苗生長。

 

 

圖:貴州移動在薏仁米田間部署5G+智能農業檢測設備集群。

在薏仁米加工車間和恒溫倉,也同樣實現了數智化的改造。貴州移動在加工車間內安裝的高精度溫濕度監測設備,可以實時、準確地捕捉薏仁米加工過程中的溫濕度變化,一旦溫濕度超出範圍,系統便會立即發出預警,工作人員可迅速採取相應措施,確保薏仁米品質不受影響。在穀物倉和糙米倉內,還增加了料位監測系統,可實現空倉或滿倉報警,精準掌握庫存數量有效避免庫存積壓或缺貨情況的發生

 

圖:貴州移動在薏仁米加工車間和恒溫倉打造廠區智能儲運中樞。

在興仁薏仁米産業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廳裏,薏仁米、薏仁粉、薏米水等産品琳瑯滿目。隨手拿起一樣,就能通過二維碼對其生産流程進行追溯,從種植、加工到銷售,每一個環節都透明可見。基於&&採集到的銷售數據,還能更好地指導生産端,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和生産策略,真正實現“生産能賣出去的農産品”。貴州興仁薏仁米産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召和對産業的發展信心滿滿,他説:“以前靠天吃飯,現在靠科技吃飯,數字化改造提升了我們薏仁米的産量、質量和銷量,現在農戶們每畝地都能增加600-800元的收益。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讓每一顆薏仁米的品質都更加穩定,讓全國人民都吃到我們優質的‘興仁薏仁米’

 

圖:興仁薏仁米産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召和正在查看從農戶收購來的薏仁米。

  AI助力 推動教育新變革

興仁市實驗中學課堂上的變化,則是5G、AI等信息技術賦能智慧教育、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助力民族地區開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鮮活範例。2024年初,為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提升教學質量,貴州移動依託5G+AI技術優勢,與興仁市實驗中學聯合打造全學科、全流程、全場景的精準教學雲&&。

&&聚焦“課堂精準授課、學生紙質練測、教師精準備課、校本作業打造、校內大數據分析、課後個性提升”六大場景,以AI大模型智能分析,為教師提供“五備合一”功能(即備資源、備教材、備課件、備學情、備習題),並為教學過程提供精準數據支撐。九年級的張老師通過&&,選擇天所需的備課章節,發起了備課需求,並結合班級的作業學情進一步優化教案,很快就獲得了一份貼合班級教學情況的智能教案。“使用這個&&後,我們老師最明顯的感受是,它在整理備課素材、生成教案以及批改學生課後作業方面提供了極大便利。AI生成的圖片、視頻也讓課堂更加有趣。”張老師一邊展示&&操作一邊感慨尤其是教案生成效率的提升,讓我能騰出更多時間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

 

圖:興仁市實驗中學張老師正在使用精準教學雲&&為同學們上課。

同學們上課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安裝了精準教學雲&&的學習平板成為他們新的學習搭子。老師不僅能一鍵推送課堂筆記到同學們的平板上,還能基於大家課堂上的學情數據,為同學們量身定制推送個性化復習資料,幫助同學們及時精準地發現自身學習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而高效地加以解決,提升學習成績九年級的何同學&&:“借助學習平板推送的筆記,我們在課堂上能夠擁有更多時間緊跟老師的思路開展學習。課後,還能隨時查閱遺漏的知識點,復習階段也能依據這些筆記有針對性地進行鞏固提升。

 

圖為:安裝了精準教學雲&&的學習平板成為同學們新的“學習搭子”。

“通過精準教學雲&&中的校級大數據駕駛艙,我們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可以實時了解全校各年級、各班級的教學情況,進而優化教育教學方案。”興仁市實驗中學校長介紹道,“自學校2022年辦學以來,就一直堅持數字賦能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已經達成了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目標。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數字賦能戰略,細分學校管理、教師專業成長與學生全面發展三大核心領域讓數字化轉型真正成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

六要素協同 開啟算力新征程

地理屏障擋不住數字浪潮,從通“路”到通“數”,貴州依託“東數西算”戰略,算力發展迅猛。作為中國移動“4+N+31+X”布局西部跨省數據中心和東數西算核心節點,中國移動貴陽數據中心同時也是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重要節點之一。目前數據中心已部署超4萬台服務器,提供通算、智算多種算力服務。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越來越廣泛應用於生産生活,各類先進應用穩定高效運行的背後,離不開數據中心的算力支持。作為數字時代的發電廠”,以前發電靠煤靠水,現在發算力靠數據中心走進中國移動貴陽數據中心,這裡巧妙匯聚了風、火、水、電、算、網六大關鍵素,共同構建起數算力的高效生産體系。

 

圖:中國移動貴陽數據中心

在數據中心展廳內,”要素成為焦點。這裡全方位展示了基於數據中心算力資源精心構建的算網服務能力。同時,一系列創新的AI應用産品令人眼前一亮。從AI辦公到智慧工廠,從智能客服到智慧礦山,中國移動打造的這些AI應用産品依託強大的算力支持,在各個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不僅要算得快,還要算得聰明。中國移動與華為開展的基於“昇騰大規模專家並行+PD分離解決方案”推理集群商用環境測試,實現單用戶吞吐提升50%,單卡吞吐提升3倍以上,顯著提升了模型的推理效率和應用價值。

”要素作為連接紐帶,算力調度&&提供的數據快遞服務,正是基於中國移動400G光網實現高效數據傳輸。向系統提交數據快遞的任務,&&開始計算節點資源和網絡鏈路情況自動規劃數據傳輸路徑,並根據傳輸數據的情況,智能彈進行網絡帶寬調整,真正做到忙時帶寬閒時小帶寬的彈性能力,一方面解決了東數西算中大量數據的傳輸難題,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跨省傳輸的成本。以從北京到貴州為例,傳輸400T數據只需幾十秒的時間,有效解決了大規模數據低成本傳輸的問題。

在倉儲數據機房內”要素帶來的製冷相關技術設施令人印象深刻。數據中心在運行過程中會産生大量的熱量,這裡採用新型的蒸發冷磁懸浮相變冷卻空調技術,發揮磁懸浮壓縮機高蒸發溫度、低壓比、無油、變頻的優勢,結合變頻氟泵空調技術的雙驅循環系統、智能控制算法、離心霧化蒸發冷卻技術等特點,有效將PUE值降至1.2以下,較傳統數據中心空調系統可以實現30%到50%的節能。倉儲數據機房還通過精密的風道設計和高效的製冷設備,確保設備始終處於適宜的溫度環境中。

 

圖:中國移動貴陽數據中心倉儲數據機房

”要素是數據中心穩定運行的基石。中國移動貴陽數據中心配備了雙路供電系統,就像為數據中心安裝了“雙保險”,當一條供電線路出現故障時,另一條線路能夠立即接管,確保數據中心的持續供電。同時,UPS(不間斷電源)電池系統作為電力緩衝器也能在外部供電中斷,迅速為設備提供臨時電力,保證數據不丟失、算力不斷檔。這種雙重保障機制,讓數據中心在面對各種電力突發情況時都能從容應對。

在備用發電機組區,”要素成為了數據中心的安全防線。為了應對極端情況外部供電全部中斷的風險,數據中心配備了51組柴油發電機組。這些發電機組就像一群隨時待命的衛士,一旦檢測到外部供電中斷,它們能夠在幾十秒內迅速啟動,為數據中心提供持續的電力支持,進一步提升數據中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數據中心三期是專為AI量身打造的液冷數據中心,這裡充分體現了”要素的獨特優勢。AI訓練需要大量的智算集群進行複雜的計算,功耗和發熱都更大,對基礎設施要求更高,液冷機櫃成為了最佳選擇。通過將冷卻液直接注入機櫃,與設備進行熱交換,能夠快速有效地帶走熱量,確保智算集群在低溫環境下穩定運行。這種液冷技術不僅提高了AI訓練的效率,還降低了數據中心的能耗,為AI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圖:中國移動貴陽數據中心

從花江峽谷大橋的雲端跨越,到鄉村田野的數智蝶變;從教育領域的智慧革新,到算力中心的澎湃動能。數智力量的觸角還將延伸至貴州的每一個角落,惠及千行百業、千家萬戶、千村萬寨,以更精準的服務、更高效的解決方案,助力貴州在數字經濟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共赴數智新未來。(呂磊 吳咏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