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5國內知名微信公眾號主編無錫行活動走進位於江蘇無錫市錫山區的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這座全國唯一以鄉鎮企業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用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創業印記,向參觀者訴説着無錫營商環境的精神根源與傳承密碼。
記者了解到,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是國內首家收藏和展示中國鄉鎮企業發展各時期文史資料和文物的博物館。博物館所在地是春雷造船廠舊址,春雷造船廠是目前文獻記載的中國鄉鎮企業第一廠,1956年由無錫縣春雷高級社創辦。正是這“春雷一聲響”,在全國興起了社隊企業的熱潮。
這裡的每一件展品都承載着營商活力的基因。序廳巨幅地屏上,鄉鎮企業發展的關鍵年輪隨腳步次第顯現;春雷造船廠復原展區內,竹片造船、木材拼龍骨的場景,生動復刻着1956年無錫農民“無中生有”的創業奇蹟。從“草根工業”到萬億元級産業,無錫的營商環境始終浸潤着敢闖敢拼的精神底色。
在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裏的醒目位置,一組主題為“四千四萬”精神的浮雕,昭示着當年父輩們飄蓬萬里、久歷風塵的奮鬥足跡和熱血激情。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四千四萬”精神不斷聚合蒸騰,成為無錫乃至江蘇發展的強勁動力和力量源泉。“説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曆盡千難萬險、吃盡千辛萬苦”的精神內核,不僅是鄉鎮企業崛起的密碼,更成為無錫優化營商環境的精神指引。如今,這種精神已轉化為“政策靠前、服務上門”的實際行動,錫山區打造的“一站式”企業服務中心,實現審批事項平均辦理時限壓縮60%,讓企業少跑腿、好辦事。
無錫的營商優勢,更在於將歷史傳承與現代服務精準融合。博物館內,1983年的企業股票與當代民營企業上市成果交相輝映,見證着營商環境的迭代升級。作為“蘇南模式”發源地,錫山區在春雷造船廠舊址旁規劃“四千四萬”精神體驗研學中心,將工業遺産轉化為招商名片,今年已吸引12個重大産業項目落地,總投資超百億元。
以文化人、以文興業的實踐處處可見。無錫將“四千四萬”精神融入政策設計,推出“人才優享卡”“科創貸”等定制化服務。博物館年均接待近12萬人次,其中不少是來錫考察的企業家,這裡已成為展示無錫營商環境的重要窗口。
“保護歷史不是封存記憶,而是為發展注入動力。”無錫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從鄉鎮企業博物館的籌建到工業遺産的活化利用,無錫始終以尊重企業家、弘揚創業精神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如今,“四千四萬”精神已化作政務服務的溫度、政策支持的力度,讓這座城市成為企業家安心創業、放心發展的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