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5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交所”)國際投資者大會在上海開幕。作為上交所面向全球投資界的重要年度品牌活動,本次大會以“價值引領、開放賦能——國際資本投資並購新機遇”為主題,匯聚了來自歐美、亞太及中東等地區的百餘家知名投資機構、近400名代表,與會嘉賓圍繞中國投資並購新機遇、科技創新驅動以及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
近期,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五五”規劃建議,擘畫了“十五五”宏偉藍圖,也指明了資本市場前進方向。上交所理事長邱勇在致辭中&&,“十五五”時期是資本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上交所將以更開放的生態、更豐富的産品、更高效的服務,為全球投資者拓展更為廣闊的跨境投資機遇。
深化市場改革 “十四五”資本市場成果豐碩
“十四五”時期,上交所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推動市場建設實現量質齊升。市場規模穩步擴大,股票市場總市值突破60萬億元,較“十三五”增長40%,列全球第3位;股票成交額達546萬億元,增長96%,位居全球第4位。債券市場託管量19.1萬億元,增長44%,是全球最大交易所債券市場;基金市場總市值4.2萬億元、成交額133萬億元,分別增長359%、221%,ETF市值和成交額分居亞洲第2位、第1位。
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充分發揮,落實“科創板八條”及“科創板1+6”改革政策成效顯著。“十四五”時期科創板新增上市公司379家,22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實現後續盈利,21家適用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擁有核心産品上市,累計形成專利12萬項,研發強度中位數達12.6%。目前,科創板總市值約10萬億元,成為我國“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與聚集地。
在提升公司質量方面,滬市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達3.8%、4.6%,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盤。“並購六條”發布以來,滬市披露資産重組1061單、重大資産重組114單,2025年以來同比分別增長11%、78%。分紅回購金額超7.6萬億元,佔全市場總額七成以上,相當於同期股票融資額的2.3倍,投資者回報機制持續完善。
開放持續加碼 國際資本看好中國機遇
“十四五”期間,上交所穩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深化。滬港通累計成交103萬億元,增長288%;10家公司完成GDR(全球存托憑證)發行,累計融資33.5億美元,實現滬港、中新、中巴等ETF互挂。目前,跨境指數産品規模超3200億元。推動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上交所股票期權交易,滿足國際投資者風險管理需求。
本次大會期間,上交所與新加坡交易所合作編制的中證新交所亞洲100指數系列正式發布,成為國際開放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摩根資産管理、淡馬錫、殷拓集團等多位全球領先資管機構和主權財富基金的高管&&,隨着中國宏觀經濟穩中向好、政策環境持續優化、科技創新加速推進,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長期配置價值愈發看好。
與此同時,本次大會設置多場圓桌討論與企業調研活動,聚焦人工智能、新消費、生物醫藥和高端製造等新質生産力代表行業,還專門設置了並購專場,探討境內外並購市場發展、跨境並購等熱點話題。上交所同日發布《上市公司跨境並購典型案例彙編》,為經營主體開展跨境並購提供實踐參考。
錨定“十五五”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
展望“十五五”,邱勇&&,上交所將緊扣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主線,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聚焦新質生産力培育,優化發行上市、再融資、並購重組等關鍵制度,引導資本流向前沿技術、先進製造和未來産業。
具體來看,上交所將持續培育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市場生態,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質量,強化分紅回購,以穩健業績和持續回報增強投資價值。同時,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拓展跨境投融資渠道,豐富國際化産品體系,提升全球競爭力與吸引力。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關鍵階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開放蹄疾步穩。本次大會的舉辦,進一步搭建了中外資本合作的橋梁,為全球投資者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提供了重要平台。新形勢下,上交所&&,在中國證監會指導下,將系統謀劃“十五五”時期發展思路,抓住開放合作的有利時機,不斷增強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持續提升市場吸引力和競爭力,攜手全球投資者,共同推動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