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自動駕駛在諸多商業敘事中前景無限,但相關公司持續虧損、商業模式尚未跑通也是不爭的事實,技術同質化、高度依賴政策、持續不斷“燒錢”,當下,“活下去”成為當務之急,融資則成為重要一招。
近日,小馬智行(證券簡稱:2026.HK)和文遠知行(證券簡稱:0800.HK)兩家知名自動駕駛公司H股上市當日,股價均出現破發;兩家公司均在美股、港股兩地上市,但市場反應平淡。中長期能否將“前景”轉變為“錢景”,要看它們是否能把“規模”變成“現金流”。
持續“燒錢”持續虧損
2024年,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均在美股上市,今年又幾乎同時在港交所上市,兩家公司均是Robotaxi行業領域中的知名企業。不過,兩家公司存在諸多不同。
從商業模式來看,小馬智行走的是“深度運營”路線,文遠知行走的是“産品矩陣”路線。小馬智行主要着重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同時經營自動駕駛卡車服務和技術授權與應用業務,驗證不同商業場景核心L4級高度自動駕駛技術的適應性和可擴展性;其核心邏輯在於依託“虛擬司機”平台,同時切入重卡和乘用車,先靠技術授權和卡車前裝業務獲取現金流,再擴大Robotaxi車隊規模。文遠知行的業務則主要包含銷售自動駕駛出租車及相關服務、銷售其他L4級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及相關服務和自動駕駛小巴等業務;其核心邏輯是把自動駕駛軟硬體做成可售賣的“産品包”,既可自營運營,也可由整車廠/政府客戶買斷,強調多場景複製與國際化。
儘管商業模式不同,但兩家公司至今仍未擺脫虧損狀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度,小馬智行營業收入從2022年末的4.72億元上升至2024年末的5.48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54億元,但其連續多年虧損的狀況未變。2022年至2024年,小馬智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21億元、-8.86億元、-20.01億元;今年上半年,小馬智行虧損6.88億元,公司累計虧損達99.08億元。
文遠知行的收入更是逐年下降。2022年至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28億元、4.02億元、3.61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2.0億元。與此同時,文遠知行也在持續虧損,時至今年上半年仍虧損約7.92億元,公司累計虧損達94.23億元。
2022年至2024年,小馬智行毛利率分別為46.9%、23.5%、15.2%,今年上半年回升至16.3%;文遠知行毛利率分別為44.1%、45.7%及30.7%,今年上半年為30.6%。
此次H股上市募集資金,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都將大部分資金用於研發和商業化落地。其中,小馬智行此次募集資金凈額約為71.94億港元,其中40%將在未來五年內持續投入L4級高度自動駕駛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研發;50%將用於推進L4級高度自動駕駛技術的大規模商業化,包括業務開發、生産、銷售與營銷、客戶服務以及與行業參與者的合作等。
文遠知行此次募集資金凈額的29.32億港元中,40%將用於開發公司自動駕駛技術棧,包括基礎設施和核心能力、數據、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和運營平台;另外40.0%將用於加快公司L4級高度自動駕駛車隊的商業化量産或運營。
通過募集資金的相似用途,反映出這兩家企業還未完全實現從高額研發投入轉向商業化落地盈利的跨越。高投入的研發開支也拖累了兩家企業實現盈利,它們的營收規模尚無法覆蓋其研發投入。
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4年,小馬智行研發費用率(研發開支佔收入的百分比)分別為224.6%、170.7%、320.1%;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率為272.4%,同比增加14.65%。與此同時,文遠知行的研發開支與研發費用率不斷攀升。數據顯示,文遠知行研發開支由2022年末的7.59億元上升至2024年末的10.91億元,今年上半年研發開支已達6.44億元。今年上半年,文遠知行研發費用率達到322.9%。
“前景”轉“錢景”尚需時日
隨着智能化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重點發展領域,這兩家企業的上市,進一步帶動了更多企業加大對該賽道的布局力度。
就在上市前一天,小馬智行宣布了其第七代Robotaxi車隊在廣州和深圳投入商業運營。文遠知行和蘿蔔快跑也於近日宣布將在阿布扎比開展純無人駕駛Robotaxi商業化運營,標誌着企業在中東地區的純無人駕駛運營進入全新階段。
與此同時,小鵬汽車宣布,將於明年推出三款Robotaxi車型並啟動試運營,同時將高德作為其全球生態合作夥伴,為其提供平台接入服務;特斯拉Cybercab參與了於近日在上海舉辦的進博會,預計將在今年年底拓展其在美國的運營範圍;Uber也與英偉達展開闔作,共同推動L4級高度自動駕駛部署。
財通證券&&,近期多家Robotaxi公司實現平台合作、運營範圍擴張,産業化進程加速。今年以來,全球Robotaxi行業的發展進程正在加速,自動駕駛行業或將在明後年迎來變局。
企業在推進商業化落地進程中,不僅需要強化自身能力建設,也需要技術和政策的協同發力。
技術進步方面,2025年,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技術受到資本市場和行業廣泛關注。在近日舉辦的第一屆自動駕駛出行生態論壇上,引望智能駕駛産品線總裁李文廣&&,全球正加速推進自動駕駛産業走向商用,中國也在多個城市有序推進自動駕駛商用進程。他預判,2026年將實現高速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規模商用、城區L4級高度自動駕駛試點商用。
與此同時,産業端硬體成本下降與生産規模擴大,也為産品的商業化落地貢獻了積極力量。
“過去幾年,激光雷達單顆成本從數萬元人民幣下降到現在的兩三千元人民幣。”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在2025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以激光雷達為例子錶示,隨着L3車型的增多和市場需求的擴大,其成本價格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規模效應降低了企業的運行成本。小馬智行CEO彭軍近日&&,公司目前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如何擴大車隊規模。他預計,2028年或2029年前後,公司車隊規模將超過5萬輛車時,公司現金流有望回正。
江海證券&&,技術的持續迭代進步是Robotaxi實現市場滲透率提升的核心驅動力,隨着其在算法、安全與交互層面的不斷成熟,未來Robotaxi將憑藉日益完善的乘坐體驗、更高的安全冗余和逐步降低的使用成本等優勢,逐步推動行業走向大規模普及。
東莞證券&&,考慮到Robotaxi模式的可行性以及成本下降帶來的利潤提升,預計未來市場規模將快速擴張。預計到2030年,Robotaxi服務將進入商業化成熟階段,並在全球主要地區進行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