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作為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提升空間品質與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正日益凸顯綠色低碳、集約高效的發展導向。在“雙碳”戰略和數字化轉型的雙重驅動下,融合數智技術與清潔能源的數智新能源産業鏈正成為推動城市更新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將智能高效、綠色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深度嵌入能源供應、基礎設施改造、産業升級與生態治理等環節,不僅提升了城市資源配置效率和綜合承載能力,還推動經濟結構加快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為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的協同共贏注入了新動能。
我國數智新能源産業鏈發展現狀
數智新能源産業鏈發展的過程也是我國能源體系向數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轉型的過程。它並非數字技術與能源的簡單疊加,而是以數據驅動為核心,對生産、儲能、輸配和消費全環節實現智能賦能與能效躍升。在生産端,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廣泛接入數字化監控系統,提升發電效率和運維水平;在儲能環節,鋰電池、液流電池等技術與智能調控結合,推動電能高效利用;在輸配環節,智能電網和柔性直流輸電不斷推廣,實現精準調度與快速響應;在消費端,智能家居和用電平台加快普及,推動節能降耗。能源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共同支撐産業鏈邁向“能源互聯網”高級形態。
近年來,我國數智新能源産業鏈發展迅速,多項指標全球領先。2024年氫能生産消費規模突破3600萬噸,穩居世界第一;包括風、太陽能及生物質發電在內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歷史性超過火電。此外,國家能源局加快推動儲能、氫能等産業發展。人工智能也在發電優化、電網巡檢、油氣勘探等領域拓展應用。2024年可再生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佔電源投資比重超過80%,綠色電力加快進入生産和生活場景;截至2025上半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近1670萬個,新能源車主通過綠證和綠電交易獲得綠色用能服務。同時,我國光伏組件、風電設備製造和出口規模居全球首位,智能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應用不斷落地,彰顯出在新能源數字化轉型中的領先優勢。
數智新能源産業鏈在城市更新中的應用與實踐場景
數智新能源産業鏈正深度融入城市更新進程,為老舊城區改造和新功能區建設提供系統性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在能源體系重構方面,分佈式光伏廣泛應用於建築屋頂和立面,顯著提升區域能源自給率。智能電網與儲能系統協同運行,通過“谷充峰放”機制平衡負荷,虛擬電廠技術則整合分佈式資源並提升城市能源韌性。
在建築更新方面,數智新能源推動既有建築由“能源消耗者”向“能源産消者”轉變。光儲直柔一體化設計與數字孿生技術為節能改造提供模擬和優化路徑;智能能源管理系統與地源熱泵等清潔供能結合,有效降低能耗。既有建築改造中,智能水電表等監測設備收集並分析用能數據,為精準節能提供依據。
在交通系統更新中,數智新能源産業鏈助力構建綠色智慧出行體系。充電設施建設是城市更新項目中的重點,老舊小區改造普遍引入智能有序充電樁,緩解充電難題;公交場站和停車場試點車網互動,使電動車成為“移動儲能單元”。通過智能交通系統與新能源交通的深度融合,城市更新區域可實現交通流優化與能源協調管理,有效減少擁堵排放,推動城市交通向零碳智慧方向轉型。
數智新能源産業鏈與城市更新深度融合,還推動城市從“空間改造”邁向“價值再造”。該産業鏈通過優化要素配置、重構空間功能和催生新業態,重塑“人-産-城”關係。數字技術打破物理限制,實現人才、數據與資本的高效匹配,推動産城融合和多中心網絡化發展;舊工業區、城中村等存量空間在智能化改造後,轉型為生産、生活、生態融合的新型功能區,釋放新的價值潛能。與此同時,智慧能源管理、零碳園區運營等新業態不斷涌現,既促進新能源消納,也為城市創造可持續收益。
該産業鏈亦為城市産業轉型升級注入動力。一方面,直接帶動新能源裝備製造和能源數字化技術服務等新興産業發展,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機製造的完整産業體系,吸引大量投資與人才集聚,提升城市産業競爭力。我國多個城市已培育出全球領先的光伏和風電設備企業,産品出口規模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它對傳統産業具有顯著帶動效應,推動製造業節能降耗和建築業綠色智能化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與産業結構優化。
同時,數智新能源産業鏈也是提升城市治理韌性與效能的重要支撐。智能能源管理系統通過實時監測與動態調度,增強城市應對極端天氣與突發事件的能源調控能力,提升供能安全性。數智化技術還助力精準環保治理,能源與環境數據的關聯分析可定位污染源頭,提升治理科學性;電動汽車的普及有效減少尾氣排放,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産業則通過資源化處理減輕重金屬污染,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緩解環境壓力。
數智新能源産業鏈助力城市更新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儘管數智新能源産業鏈在城市更新中展現出巨大潛力,但在舊城及老舊小區改造中的應用仍面臨多重挑戰。技術層面,新能源發電穩定性不足,太陽能光伏轉換效率僅在20%至25%之間,風力發電受自然條件波動影響較大;存儲方面,當前主流鋰離子電池在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成本等問題上存在瓶頸,限制了規模化應用;同時,數智化系統則面臨數據安全、算法可靠性等問題。虛擬電廠等新業態尚缺可持續模式,依賴補貼運行;部分用戶數字基礎設施薄弱,難以參與柔性調控;充電設施布局不均也導致供需錯配。政策與治理層面,政府與市場邊界不清、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加之部分地區創新能力不足、資金支持有限,制約了産業鏈的深度發展。
破解上述難題,需要系統推進政策、技術與市場創新。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和標準建設,國家與地方需&&針對數智新能源助力城市更新的專項規劃與路線圖,推動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和能源管理規範,打通“數據孤島”,支持城市級能源智能平台的跨系統互聯與數據共享。二是加大技術研發,重點突破光伏效率、儲能成本、人工智能調度等核心技術,支持固態電池、氫儲能等前沿方向。三是創新商業模式與投融資機制,鼓勵發展虛擬電廠、分佈式能源聚合運營、綠色園區綜合服務等業態,推廣峰谷電價、碳普惠、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市場化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四是加強城市數智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光伏建築一體化、智能電網和儲能系統的系統布局,並通過示範項目和公眾科普提升接受度。五是深化智慧能源場景與城市更新深度融合,在老舊小區改造、零碳園區、智能交通等場景中推廣“光儲直柔”建築、V2G充電和虛擬電廠,形成技術集成、政策配套和模式創新的協同格局,推動城市更新向高效、低碳、可持續方向發展。
數智新能源産業鏈與城市更新的深度融合,是實現“雙碳”目標、提升城市韌性與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徑。唯有堅持系統謀劃、強化政策引導、加快技術創新,才能充分釋放數智新能源産業鏈的潛能,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同時,加快構建宜居、宜業、宜創的現代化城市新格局。
(作者:黃衛根係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北京工業大學産業博導;陳亞會係北京工業大學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