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宏觀經濟穩中有進 産業結構韌中有升
——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宏觀經濟與財政政策分析報告
2025-11-12 作者:閆坤 劉誠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5年前三季度,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和內部困難較多的複雜局面,各項政策舉措接續發力,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産業結構實現韌中有升的態勢。中國經濟的“穩”和“進”,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確定性和正能量。也要看到,當前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加力鞏固。接下來,要推動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落地增效,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宏觀經濟向好勢頭更加鞏固

  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2%,宏觀經濟穩中有進,産業結構韌中有升。“穩”指的是整體經濟運行保持穩定,主要宏觀經濟指標處於合理區間。“進”則強調在穩定的基礎上,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量有所提升,新動能不斷成長。“韌”&&産業體系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在外部衝擊下仍能保持正常運轉。“升”指産業結構正在轉型升級,高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等比重上升,傳統産業也在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效率。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創新驅動正逐步成為産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海南離島免稅新政近日實施。圖為顧客在三亞國際免稅城選購可隨身攜帶的樂器。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第一,消費持續擴大,核心CPI持續回升。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877億元,同比增長4.5%。這一表現既彰顯了我國消費市場的韌性與活力,也反映出政策發力、結構優化帶來的積極變化,為宏觀經濟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支撐。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個百分點,繼續發揮經濟增長主引擎作用。前三季度,消費價格運行總體平穩,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1%,降幅與上半年及一季度相同。隨着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自春節後持續回升。

  第二,投資發揮關鍵作用。前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7.5%,拉動GDP增長0.9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7.0%,佔全部基礎設施投資的比重為20.0%,比去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表明基礎設施領域對民間資本的吸引力增強,投資活力逐步釋放。“兩重”項目開工建設紮實推進,補短板投資較快增長。2025年以來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顯效發力,設備購置投資增速始終保持10%以上,是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

  第三,外貿表現超預期。凈出口保持平穩增長,對經濟增長貢獻近三成。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33.61萬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出口19.95萬億元,增長7.1%。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9.0%,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衝突持續的背景下,這一成績單充分彰顯了我國外貿的強大韌性,也揭示了結構優化與高質量發展的深層邏輯。近年來,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持續上揚,我國持續推進全球貿易自由化,在一些新的貿易市場得到全面拓展。

  第四,工業實現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從行業看,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7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8%,其中三季度下降2.9%,降幅比二季度收窄0.3個百分點。“反內卷”政策發力,重點行業産能治理成效顯現,帶動部分行業價格降幅收窄。此外,工業産能利用率環比回升,企業利潤和經營狀況進一步改善。

  第五,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凸顯。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高於GDP增速。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為58.4%,比上年同期上升0.8個百分點,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7%,拉動國內生産總值增長3.1個百分點。

  第六,新質生産力取得顯著進展。一方面,工業行業結構不斷優化。以提升生産效率和推動産業轉型為導向的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速保持在10%以上,推動工業結構和生産率的提升,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引擎。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持續推進。高端化方面,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4.7%。智能化方面,前三季度,規模以上數字産品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7%,高於全部規上工業3.5個百分點。綠色化方面,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充電樁等産品産量分別增長29.7%、46.9%、22.2%。裝備製造業佔比持續提升,“壓艙石”作用明顯。

  另一方面,高技術服務業與人工智能産業生態蓬勃發展。新質生産力發展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高技術服務業投資佔比提升。前三季度,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6.1%,佔全部服務業投資的比重為5.3%。人工智能等産業生態鏈加速構建,推動信息技術、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前三季度,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2%和9.2%,合計拉動經濟增長0.9個百分點。同時,微觀企業的經營業績表現也較好。

  同時,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進。前三季度,我國能源消費呈現出電力增長動能強勁、消費結構綠色轉型加速的特點。初步測算,前三季度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長3.7%。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穩步提升,電源結構綠色轉型步伐加快。

  政策發力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基礎,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抓緊落實好已&&的各項政策措施,持續釋放政策效力。2025年以來按照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增效、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精準發力的要求,宏觀調控連續&&了一系列政策舉措,這些政策措施對經濟的穩定運行發揮了重要積極作用,下階段還需要繼續抓好落實工作,特別是要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力鞏固經濟基本面。同時,要根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適勢適時加大宏觀調控力度。

  第二,優化消費政策,增強內需韌性。繼續穩定和擴大居民就業,夯實居民收入增長的根基,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鞏固拓展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基礎,加快培育服務業經濟新增長點,充分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增加優質供給,不斷形成擴內需新增長點。進一步創新消費場景,推動“消費+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同時持續優化城鄉消費環境,讓消費市場的活力得到更充分激發,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持久的動力。升級“以舊換新”政策,可將政策範圍從汽車、家電等耐用品,擴展至智能家居、綠色建材、文旅消費等領域,並探索“以舊換新+消費信貸”等組合模式,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直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與信心,可研究推出普惠性消費補貼或消費券,或進一步優化育兒補貼、養老服務等民生政策,直接減輕居民支出負擔,改善“就業-收入-消費”循環。穩定資本市場預期,利用好股市回暖帶來的財富效應對消費的積極作用。應繼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穩定市場預期,保護投資者權益,讓資本市場的積極效應更有效地傳導至消費端。

  第三,聚焦“有效投資”,精準發力穩增長。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力推動其盡快投放到具體項目上,特別是用於補充重大項目的資本金。此舉將撬動數倍的社會資本跟進,快速形成實物工作量。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的長效機制,明確民間資本在新質生産力、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路徑,並提供財稅、金融等配套支持,穩定其長期發展預期。適度前置“十五五”重大項目,對於已規劃的“十五五”期間重大項目,可考慮在四季度啟動一批條件成熟的項目,通過“適度前置”來平滑投資波動,為明年乃至更長期的經濟增長奠定基礎。

  第四,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基本盤。提升進出口産品的結構和質量,向創新要動力,向綠色要空間,向規則要紅利,提高“中國智造”全球競爭力。盡快發布並實施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重點增加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條目,並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傾斜,向全球釋放中國擴大開放的明確信號,穩定外資長期投資信心。全力推進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確保海南自由貿易港如期順利封關。拓展多元化貿易夥伴,繼續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員國的經貿合作,分散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風險,穩固我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

  第五,強化政策協同與預期管理,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有效發揮各項政策效能,統籌好短期增長和中長期發展,推動新舊動能平穩轉換,持續深化關鍵領域改革,不斷提升經濟發展內生動能。財政政策應更注重效能,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貨幣政策保持寬鬆基調,但應更多運用結構性工具精準滴灌實體經濟。避免政策“合成謬誤”,確保各項政策同向發力。做好政策預研與儲備,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加強預期引導,政府部門應加強與市場的溝通,清晰傳遞政策意圖和對經濟前景的信心,穩定企業、居民和投資者的預期。

  (作者:閆坤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稅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誠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