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以來,A股市場波動有所加大。日前陸續出爐的券商11月策略&&,政策空窗期、整體估值抬升、市場擔心融資凈流入邊際放緩等短期因素導致近期市場産生風格波動,但企業盈利整體處於復蘇階段,中期展望依然向好。
“在10月下旬市場情緒高漲、三大利好集中兌現後,A股已經處於較高位置,且後續面臨利好空窗期,市場可能面臨新一輪橫盤調整,A股的主線和風格也可能出現切換。”中信建投也&&,基金三季報顯示電子行業配置比例超過25%,雙創板塊超過40%,成長風格超過60%,均為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這可能引發結構性調整。另外,從季節效應角度來看,年底盈利多兌現,大盤價值風格往往佔優。
“近期市場波動加劇,中期展望依然向好,因為整體盈利逐步復蘇、各類場外資金持續凈流入市場、科技敘事助力估值重構以及以投資者為本的資本市場建設等中期股市上行驅動力未變。”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10月上半月,A股市場曾經歷了一定程度上的從科技成長往價值紅利的風格切換。從10月10日至10月17日,創業板指和科創50指數分別下跌10.0%和11.4%。而同一時期,滬深300指數僅下跌4.1%,紅利指數則逆勢上漲4.1%。
在孟磊看來,市場擔心融資凈流入邊際放緩等短期因素一度導致了短期內的風格波動。但市場中期展望依然向好,成長風格或仍是投資主線。創業板具有較好的風險收益比,因為其盈利正在加速,且長期具有韌性,而其估值(無論是絕對估值還是相對於滬深300的估值)水平也低於長期平均水平。
“未來1至2個月屬於政策空窗期,市場或震蕩盤整。‘反內卷’推動生産端數據回落可能帶來階段性陣痛,但從中期視角來看,先供給後需求有望實現更強的通脹回歸。”華創證券策略團隊&&,中長期視角來看依舊保持樂觀,“十五五”規劃建議提供了更明確的經濟增長目標和可預期的政策環境,內外政策穩定性增強,市場有望進一步上行。同時,新一輪企業盈利上行周期已開啟,PPI回正或助推名義增長回升,驅動EPS持續回歸。市場已在回歸定價業績,關注低基期板塊在明年釋放更大彈性,集中在周期、消費領域。
中國銀河認為,從外部環境來看,市場對外部不確定性的擔憂已有所緩解。從國內來看,宏觀政策有望持續加力,為A股市場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也為資本市場注入穩定的長期預期。疊加上市公司三季報展現出基本面韌性,市場向好趨勢不改。短期來看,11月正值政策與業績空窗期,市場輪動速度或將加快。
廣發證券策略團隊&&,每年的4月和11月是兩個關鍵的時間點,4月之後市場的基本面定價權重顯著提升,11月之後當期基本面的影響開始弱化,市場開始挖掘低位低估的方向,布局來年。配置上,不建議風格之間頻繁地來回切換,因為A股風格的月度輪動特徵很明顯,導致“搶跑”情況很嚴重,想做到高勝率的精準切換,難度很大。
對於後續投資主線,中信證券&&,隨着四中全會結束、中美會談取得階段性成果、三季報披露完畢,往後看,結構性機會仍存,擇時重要性有限,建議圍繞傳統製造業的提質升級、中企出海、端側AI三個方向繼續布局,短期可以關注三季報後出現的幾個階段性超跌反彈線索。
廣發證券策略團隊認為,當下可以重點關注一些以低位、低估且盈利有回升預期的板塊,比如端側應用(消費電子等),待産業趨勢更清晰之後,進一步再加大配置;同時,也可以繼續堅持當期高景氣的線索,不過度關注年底的風格變化,因為12月之後,基本面的有效性也會提升。
華泰證券則&&,市場相對估值仍有抬升空間。當前中證800相對發達市場、其他新興市場的前向PE TTM較歷史高點仍有提升空間,中國資産仍具備相對吸引力,增量資金不構成行情約束;進入2026年,市場風格或進入再均衡而非切換階段;可關注政策周期、技術周期、地産周期、産能周期、庫存周期、能源周期、資本市場改革七大投資線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