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聰明錢”QFII現身800余家上市公司流通股東
2025-11-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日前披露完畢的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顯示,“聰明錢”QFII已現身超800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其中三季度增持公司超200家,新進公司超300家。從行業來看,銀行、電氣設備最受QFII青睞。而QFII重倉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今年以來也在二級市場表現不俗。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近期QFII新一輪制度優化即將落地,海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市場的積極性有望進一步提升。

持倉市值環比攀升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856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出現了QFII的身影。據此統計,QFII合計持股數量為87.58億股,合計持倉市值為1503.97億元,相比今年二季度末的71.84億股、1126.24億元呈進一步上漲態勢。其中,151家上市公司獲三家以上QFII機構持有;163家上市公司獲QFII持倉超1億元。

總體來看,銀行、電氣設備是QFII持倉的重點領域。據Wind統計,目前QFII持股數量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分別為南京銀行、寧波銀行、西安銀行、上海銀行、生益科技,其中有4家屬於銀行板塊。持股市值方面,寧波銀行、南京銀行、生益科技穩居前三,獲QFII持股市值分別為349.34億元、231.68億元、159.36億元。上海銀行、西安銀行緊隨其後,獲QFII持倉市值分別為38.19億元、31.31億元。

變動情況方面,今年三季度,共有232家上市公司獲QFII增持。以持股數量進行統計,南京銀行、中國西電、美邦服飾、星輝娛樂等獲QFII增持股數居前。其中,法國巴黎銀行今年三季度“大手筆”增持南京銀行1.24億股,目前持股總數為21.20億股,而南京銀行也是當前QFII持股數最多的A股上市公司。此外,摩根大通證券有限公司今年三季度增持中國西電7285.11萬股,合計持股總數達1.30億股。美邦服飾、星輝娛樂三季度獲QFII加倉也均超過了2000萬股。

除此之外,今年三季度QFII依然延續了持倉分散、調整迅速的投資風格,共新進336家上市公司。其中,新進數量最多的上市公司為晶科能源,三季度共獲得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新進1.20億股;華電新能在三季度獲得了包括美林證券國際有限公司、花旗環球金融有限公司、巴克萊銀行有限公司等6家QFII機構的新進,合計新進股數為5895.58萬股;奧瑞金在三季度獲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新進5860.00萬股,新進股數同樣居前。

值得注意的是,QFII重倉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今年以來在二級市場表現不俗。據Wind統計,截至11月5日收盤,QFII重倉股年內平均漲幅達50.53%,其中生益科技、盛屯礦業、中電鑫龍等年內漲幅超100%;寧波銀行、華麗家族、科森科技、金浦鈦業等年內漲幅在20%以上。

制度優化有望擴容市場

近年來,QFII機構布局A股市場整體呈加速態勢。一方面,隨着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數量也在迅速增長,成為市場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據Wind統計,目前全市場QFII機構總數為980家,其中52家是2025年最新獲准資格。另一方面,近年來QFII重倉A股上市公司的家數、持股數量整體也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與此同時,近期QFII市場迎來最新政策信號,新一輪制度優化即將落地。

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優化工作方案》正式推出,包括優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資運作效率、擴大投資範圍等,努力為各類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透明、便利、高效的制度環境。其中,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審批與開戶“一件事”、對配置型外資准入實行“綠色通道”兩項舉措同步落地。

同時,《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優化工作方案》提出,力爭用兩年左右的時間,推動落實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機制的改革舉措,增強制度對境外中長期資金的吸引力,形成在岸與離岸渠道協調互補、配置型與交易型資金平衡發展、境內外證券基金期貨機構良性互動的開放新格局。

“QFII制度的持續完善,將有力提升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與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激發海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市場的積極性。”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説道。瑞銀方面也&&,將積極配合監管政策與交易規則的落地實施,充分發揮“全球互聯互通”的優勢,助力中國金融市場實現雙向開放與高質量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QFII制度優化的紅利持續釋放,更多優質境外資金將加速涌入A股市場。實際上,多家外資機構已率先釋放積極信號,如高盛日前預測,中國股市將步入更持久的上漲周期,關鍵指數到2027年底有望上漲30%;摩根大通估算,到2026年底滬深300指數和MSCI中國指數分別有24%和35%的上行空間。

(記者羅逸姝采寫)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