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興業銀行披露了2025年三季度業績報告。總體來看,這是一份穩中有進、質效兼優的答卷。報告顯示,前三季度該行主要盈利指標邊際修復,營收降幅收窄、歸母凈利潤有所增長,全年凈息差有望跑贏大市;手續費佣金凈收入同比增長3.79%,有效緩解了息差收窄影響,成為業績亮點;不良貸款率1.08%,資産質量核心指標保持穩健。
錨定價值銀行目標,興業銀行“戰略執行、客戶服務、投資交易、全面風控、管理推動”五大能力不斷提升,以較高的投資價值吸引了主要股東以及更多中長期穩定資金配置,用“真金白銀”投下認可票。

潘悅製圖
資産負債結構優化 核心指標穩健
報告顯示,前三季度興業銀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資産負債結構進一步優化,經營業績展現韌性。
“從業務結構均衡維度看,我行資負結構有所優化、重點區域貢獻提升。前三季度,存款在降成本的同時,比年初增加3024億元,在總負債中的佔比較年初提升2.17個百分點;貸款在優結構的同時,比年初增加2533億元,在總資産中的佔比較年初提升1.53個百分點,存貸款結構都有較好優化。”興業銀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林舒解釋説。
截至9月末,該行零售存款餘額達到1.7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935億元,在總存款中的佔比較年初提升1.84個百分點。隨着零售體系化建設成效逐步顯現,零售資産管理規模(AUM)、個人存款、個人貸款三項指標均進入股份行前三。
“5月存款利率下調後,存款産品競爭力進一步減弱,疊加資本市場持續回暖形成分流,存款規模增長出現放緩跡象。”林舒説,興業銀行三季度的個人存款月均增量比上半年減少約100億元。
面對市場明顯的“存款搬家”現象,興業銀行三季度以“穩規模、優結構”為發展導向,做好存款量價平衡。“一方面,我行對長期存款採取縮量續作策略,合理控制結構性存款等高成本存款規模增長;另一方面,通過深化授信客戶綜合經營,拓展主結算賬戶,加強場景金融建設,提升客戶黏性,帶動低成本結算性存款規模增長。”林舒説,下一步將通過抓實定期存款到期對接、優化存款産品組合配置、加快拓展結算性存款等措施,進一步穩定存款規模。
此外,記者了解到,三季度是信貸投放的傳統淡季,在推動資産結構持續優化的過程中,興業銀行堅持“穩規模、優結構、控風險”的貸款投放策略,適度弱化規模增長,有效保證發展質量。一方面,較好平衡了風險管控與短期逐利的關係。報告期內,該行資産質量總體穩定,不良貸款率1.08%,與半年末持平;關注類貸款率1.67%,較上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對公房地産新發生不良同比下降53%,信用卡新發生不良同比下降10.58%,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沒有新發生不良。另一方面,更加聚焦服務實體經濟,積極挖掘並滿足有效融資需求。截至三季度末,該行企金貸款(不含票據)增長2594億元,重點向五篇大文章、高端製造業領域投放,綠色貸款、科技貸款、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分別較上年末增長18.64%、17.70%、13.82%。
凈息差全年有望跑贏大市 非息收入緩解息差收窄影響
盈利能力不僅是商業銀行持續經營、抵禦風險、服務經濟和回報股東的核心基礎,更是經營的最終結果和戰略執行能力的最好體現。興業銀行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9月末,該行總資産達10.6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57%;實現營業收入1612.34億元,降幅較半年度收窄0.47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630.83億元,同比增長0.12%。
事實上,上半年,興業銀行主要盈利指標就有所修復,實現營業收入1104.58億元,同比下降2.29%,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29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431.41億元,同比增長0.21%,增速較一季度由負轉正。
據興業銀行行長陳信健分析,邊際修復的背後,一是較好平衡了負債與資産的關係,有效緩解了息差收窄對利息凈收入的影響;二是較好平衡了表內與表外的關係,“大投行、大資管、大財富”融合發展取得良好成效;三是較好平衡了投資與交易的關係,有效應對了今年以來市場多空因素交織、利率波動加大的複雜環境;四是較好平衡了增收與節支的關係,風險成本和管理成本有所下降。
凈息差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近年來,受資産負債兩端利率的不對稱下降等因素影響,凈息差的持續收窄已成為困擾銀行業盈利能力和估值表現的核心問題。根據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的凈息差為1.42%,較一季度末下降0.01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我行凈息差1.72%,較2024年下降10BPs,符合年初預期。”對此,林舒解釋稱,在資産端,興業銀行努力提升風險可控、收益穩定的優質資産佔比,在保障規模有效增長的同時,努力穩定資産收益水平。在負債端,堅持以織網工程為抓手,積極拓展低成本結算性存款,並做好高成本存款到期置換,優化存款結構。同時,加強主動負債統籌管理,掌握好節奏,合理擺布金融市場負債規模和期限結構。通過做強負債端有效壓降付息成本,較好對衝資産端收益率下行影響。
截至9月末,興業銀行各項存款規模5.8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3024億元。前三季度,該行各項存款付息率為1.71%,比上半年下降5個基點。其中,單位存款付息率1.65%,比上半年下降6個基點;個人存款付息率1.85%,比上半年下降4個基點。
關於後續走勢,林舒&&,在當前的政策組合拳下,銀行業凈息差已經出現一些積極信號,尤其是負債端隨着相對高息的存款逐漸到期,存款重定價的效應將逐步顯現,整體付息率有望進一步改善。整體來看,我國銀行業凈息差正處於築底階段,降幅持續收窄並呈現趨緩態勢。
“展望全年,我行將堅持採取積極有效的穩息差策略,力爭今年凈息差變動跑贏大市,利息凈收入保持相對穩定。”林舒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資本市場活躍度提升,興業銀行近年來重點推動的“大投行、大財富、大資管”體系建設成效進一步顯現,有效緩解了息差收窄對利息凈收入的影響。前三季度,興業銀行實現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200.81億元,同比增長3.79%,增幅較上半年擴大1.20個百分點。
首次中期分紅 估值修復明確
基於穩健的經營業績,興業銀行以實際行動回饋廣大股東和投資者。10月30日,興業銀行公告稱,經董事會審議通過,計劃實施2025年中期分紅,延續分紅的持續性和穩定性,興業銀行擬每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0.565元(含稅),擬派發現金股息總額為119.57億元,佔2025年半年度合併報表口徑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比例為30.02%。
據悉,這是興業銀行首次進行中期分紅。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以來,興業銀行已累計分紅2161億元,是普通股融資的2.3倍,並已連續15年提升分紅率。
“銀行是拿着股東和老百姓的錢做生意,每一份投資背後,都是大家沉甸甸的信任。”陳信健&&,實施中期分紅主要基於兩方面考慮:
一是響應政策號召。去年&&的新“國九條”,旨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提高投資者回報。為響應政策號召,興業銀行分別在去年和今年制定了兩期《“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通過打造價值銀行、提升五大能力,有效增強了經營發展韌性。在此基礎上,興業銀行實施中期分紅,繼續回饋廣大投資者厚愛。
二是傳遞價值信息。銀行股具有業績穩、估值低、分紅高、波動小的“類固收”屬性,在投資組合中能起到平抑收益波動的作用,是機構投資者配置低波紅利資産的核心選擇,也契合個人投資者長期穩健增值的需求。實施中期分紅、保持分紅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不單是銀行經營實力的直接體現,更是向市場傳遞價值信號,吸引更多中長期穩定資金配置,形成“經營管理-分紅回報-資金配置-估值修復-價值凸顯”的正向循環。
市場也在用“真金白銀”投下認可票。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興業銀行錨定價值銀行目標,持續提升五大能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風險邊際改善、息差降幅收窄,經營總體平穩向好,較高的投資價值吸引了主要股東以及更多中長期穩定資金配置,股權結構持續優化。2022年以來,福建省財政廳、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等主要股東累計增持興業銀行超9.5億股。今年5月,福建省財政廳將其持有的“興業轉債”全額轉股,繼續增持3.88億股;大家人壽在一季度增持5.41億股的基礎上,9月及10月繼續增持超7400萬股。
長期來看,我國經濟將保持穩中向好態勢,銀行基本面將保持穩健韌性,在中國資産價值重估和估值修復中具有較強的確定性。
“在板塊估值修復趨勢中,我行有信心表現更好。”陳信健在答投資者提問時分析説。
陳信健&&,信心來源於多個方面。一是基本面方面,近年來,興業銀行錨定價值銀行目標,持續提升五大能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經營總體平穩向好。目前,風險集中暴露的高峰期已經過去,風險成本還有優化空間。同時,今年和明後年長期限定期存款集中到期重定價後,負債成本有望進一步下行,支撐利息凈收入和營收的相對穩定。
二是配置價值方面,截至10月30日,興業銀行靜態股息率5.29%,處於上市銀行前1/3,PB市凈率0.53,處於上市銀行後1/3。業績穩、分紅高、估值低,是很好的高質量紅利股票。
三是可轉債方面,興業銀行對推動轉股有信心、有舉措,將繼續以經營質效的提升促進股價估值的修復,並以估值修復帶動可轉債轉股。同時,將繼續吸引現有股東和新的投資者在二級市場購買股票或者可轉債方式增持興業銀行,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加快估值修復和資本補充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