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和北上資金持倉數據顯示,三季度市場風格切換,資金整體流出銀行板塊。多家機構認為,當前銀行板塊估值與股息吸引力已明顯提升,疊加基本面穩定,後續有望迎來配置機會。
中金公司&&,由於市場風格向成長板塊切換,2025年三季度銀行股基金倉位為1.78%,環比二季度下降2.55個百分點,下降至2023年以來本輪上漲行情前的水平;同時,三季度銀行板塊整體被基金低配10.1個百分點,較二季度低配程度反而有所減少,滬深300指數中銀行板塊權重相比倉位下降更多,説明市值相對變動可能是倉位變化的主因;公募基金倉位驟降的同時,三季度銀行指數僅下跌9%,也表明資金流出銀行板塊的規模相對有限,從南向資金行為來看,保險和資産管理公司等長線資金可能仍在流入。
銀河證券最新發布的研報顯示,主動型基金對銀行低配比例擴大,重倉比例降至近五年低位,三季度銀行板塊低配比例為8.38%,環比擴大0.53個百分點。細分板塊來看,城商行由超配轉為低配0.36%,其他銀行低配比例均有擴大,其中國有銀行的低配比例擴大至9.96%。主動型基金對銀行持倉總市值為300.98億元,環比下降52.63%;持倉佔比為1.81%,環比減少3.03個百分點,為2020年以來倉位最低、降幅最大水平。7月以來,銀行集中分紅期基本結束,疊加市場風格切換,資金風險偏好提升,更多流向電子、通信等科技成長板塊。
數據顯示,三季度,主動型基金重倉持股總市值排名前五位的銀行分別為招商銀行、寧波銀行、成都銀行、杭州銀行、江蘇銀行,重倉基金持倉佔比分別為0.43%、0.22%、0.18%、0.15%、0.12%,環比均下降;其中寧波銀行、成都銀行排名上升。僅瑞豐銀行、西安銀行、無錫銀行獲微幅加倉;招商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被減倉幅度較大,倉位分別降低0.67個百分點、0.42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
被動型基金對銀行的重倉比例也呈現下降態勢。三季度,被動型基金對銀行持倉總市值為841.12億元,持倉佔比5.44%,環比下降5.67個百分點。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持倉佔比分別為0.82%、4.26%、0.35%、0.01%,其中股份行持倉佔比下降最多。三季度銀行板塊普遍回調,在主要指數中的權重降低,以寬基ETF為主的被動資金從銀行權重股流出。
銀河證券還指出,北上資金也在流出銀行板塊。三季度北上資金流入銀行總市值1736億元,環比下降31.66%;持倉佔比6.73%,環比下降4.39個百分點。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持倉佔比分別為1.57%、3.43%、1.5%、0.22%,環比均下降。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為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持倉佔比合計3.38%。僅寧波銀行、民生銀行、成都銀行獲凈買入,規模分別為8.45、1.72、1.69億元。
儘管短期資金面承壓,但機構對銀行板塊長期投資價值仍持樂觀態度。
“自2023年以來的銀行上漲行情中,2025年三季度板塊回撤幅度為最大,估值和股息吸引力再度提升。”中金公司&&。
廣發證券稱,四季度以來,風險偏好階段性回落,長債利率的企穩有利於銀行板塊估值階段性修復。展望後續,貿易的影響衝擊已經接近尾聲,“十五五”規劃也奠定了國內發展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考慮到市場流動性依然寬鬆,金融機構資産配置結構還未出現大幅變化,風險偏好的短期波動預計已經結束,資産趨勢將延續。考慮到去年同期高基數特徵,四季度利率回落後仍有兌現壓力,長債的階段性反彈類似於二季度初,銀行板塊表現在此處大概率進入平台築底期。
華創證券認為,三季度銀行業核心營收能力有所增強,息差基本企穩,資産質量保持穩健,基本面穩中向好。大行定增方案落地,銀行中期分紅仍在推進,同時多家銀行發布估值提升計劃,銀行中長期投資價值持續,繼續看好銀行板塊表現。一是紅利策略未半,低利率環境下,銀行盈利和分紅的穩健性依舊凸顯,且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邏輯未變,股息率高、資産質量有較高安全邊際的銀行仍有絕對收益,建議重視其配置性價比。二是系列政策密集&&有利於穩定銀行資産質量改善預期,同時也釋放後續信貸穩定增長和信號,若本輪政策能有效促動地産和消費回暖,看好順周期策略空間和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