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證監會主席吳清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輔導讀本》上發表署名文章時指出,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的一次全方位、深層次、系統性的變革。
吳清指出,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是更好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迫切要求,促進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的應有之義,是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和金融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的重要內容。
吳清強調,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十五五”時期資本市場平穩健康運行具備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同時也要看到,資本市場發展質量問題仍然突出,上市公司結構有待優化,中長期資金入市規模和引領作用仍存不足,外部輸入性風險加大與內部脆弱性因素交織疊加,困難挑戰不少。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緊緊圍繞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和吸引力、競爭力。
一是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適應科技企業研發投入大、經營不確定性大、盈利周期長等特徵,加力實施更具包容性的發行上市、並購重組等制度,紮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二是更好滿足投資者多元化財富管理需求。堅持投資者為本,着力打造多層次、立體化的市場體系和産品服務矩陣,持續拓寬中長期資金入市渠道,不斷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三是更加精準高效加強監管和防控風險。及時跟進國際國內資本市場創新發展趨勢變化,提升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強化科技賦能監管,增強風險監測預警處置能力,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
吳清&&,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的一次全方位、深層次、系統性的變革。“十五五”時期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重點任務舉措主要包括:
一是積極發展股權、債券等直接融資。要以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為抓手,積極發展多元股權融資,提升對實體企業的全鏈條、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進一步健全科技創新企業識別篩選、價格形成等制度機制,更加精準有效地支持優質企業發行上市。持續提升中介機構高標準專業化服務能力。積極發展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健全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大力發展科創債券、綠色債券等,穩步發展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和資産證券化。完善期貨品種布局和産業服務功能。
二是推動培育更多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之基,要更大力度推動優化上市公司結構、提升投資價值。持續深化並購重組市場改革,提升再融資機制靈活性、便利度,支持上市公司轉型升級、做優做強,發展新質生産力,助力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業。研究完善上市公司激勵約束機制,激發企業家精神和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督促和引導上市公司強化回報投資者的意識,更加積極開展現金分紅、回購登出等。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暢通多元退出渠道,進一步健全進退有序、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三是營造更具吸引力的“長錢長投”制度環境。要繼續積極創造條件構建中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市場環境,推動建立健全對各類中長期資金的長周期考核機制,提高投資A股規模和比例。紮實推進公募基金改革,推動與投資者利益綁定的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落實落地,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推動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促進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環暢通,加力培育壯大耐心資本、長期資本和戰略資本。
四是着力提升資本市場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要適應市場的快速發展變化,加快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證券期貨監管體系,完善對金融創新活動的監測監管和風險應對機制。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強化重點領域風險和跨市場跨行業跨境風險防範化解,持續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運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高效識別違法違規線索和風險隱患。堅持依法監管、分類監管,嚴厲打擊財務造假、欺詐發行、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等惡性違法行為,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
五是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要堅持以我為主、循序漸進,推動在岸與離岸市場協同發展,促進資本高效流動、要素合理配置和制度互學共鑒,提高我國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支持企業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完善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穩慎拓展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外資和外資機構參與我國資本市場的便利度。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六是共同營造規範、包容、有活力的資本市場生態。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推動修訂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制定修訂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積極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推動健全特別代表人訴訟等投資者保護機制,強化投資者教育宣傳,倡導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加強資本市場高端智庫平台和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對資本市場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問題的研究。健全預期管理機制,加強宣傳引導,推動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良好輿論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