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日本新政府政策主張或難解多重經濟困局
2025-10-28 記者 閆磊 來源:經濟參考報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臨時國會發表就任後首次施政方針演講。儘管演講提及高通脹和財政政策走向等經濟熱點,但外界普遍認為,高市新政府政策主張的落實和效力將面臨多重挑戰,短期內難以解決日本國內和外部經濟難題。

  財政貨幣政策或受到有限干預

  在此次演講中,高市稱將實施“負責任的積極財政”,重點應對物價上漲。她還&&,將設立討論機制,推進稅制與社會保障一體化改革,減輕中低收入群體負擔。

  分析人士指出,從現實條件看,落實這些施政方針面臨財政支撐能力不足、執政基礎脆弱、社會輿論壓力大等多重考驗。

  高市在施政演講中一方面主張減稅,另一方面又提出“負責任的積極財政”,同時還要擴大多領域支出,而對於如何確保穩定財源這一關鍵,卻未作具體説明。

  日本財務大臣片山皋月日前公開&&:“將根據‘負責任的積極財政’的想法來推進經濟與財政運作。”“將在(政府)凈債務佔國內生産總值(GDP)比率逐步下降的框架下,維持財政紀律。”

  另外,此次高市早苗領導的“自維執政聯盟”是日本自民黨首次與日本維新會合作,聯合執政基礎並不牢固。目前兩黨在眾參兩院的合計議席數都未過半,且採取相對松散的“閣外合作”模式。在日本政治評論家、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高野孟看來,自民黨與日本維新會簽署的執政協議內容缺乏細節,“等到執行階段很可能暴露出許多問題,雙方的政策分歧隨時可能導致合作破裂”。

  野村證券日本首席經濟學家森田京平及其研究團隊的最新報告指出,高市的財政政策效力不太可能像市場預期的那樣具有擴張性。根據執政聯盟協議,將實施多項措施應對通脹,如主張廢除舊的臨時汽油稅率,並在2025財年補充預算中取消電力和天然氣費用補貼。消費稅減免政策仍是焦點,另外,提高所得稅標準扣除額、設立可退稅抵免標準等政策預計也將是優先級。

  貨幣政策方面,部分市場人士擔心高市當選首相可能干預日本央行決策、阻止央行加息、延緩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去年秋天競選自民黨總裁時,高市就曾指責日本央行加息是“愚蠢行為”。

  不過,野村證券預計貨幣政策不會顯著受到高市執政影響,預計日本央行仍將堅持通過加息來調節貨幣寬鬆政策的基本方針。“我們預測:日本央行將於2026年1月實施下一次加息,但如果日元貶值或股市震蕩過於劇烈,加息可能提前到2025年12月;在通脹率低於2%的前提下,此後約一年暫停加息;2027年再進行兩次加息。”

  內外經濟難題凸顯

  日本總務省10月24日公布的報告顯示,9月日本去除生鮮食品後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2.9%至111.4,連續49個月同比上升。

  日本媒體和專家認為,由於新政府擬採取更為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有可能導致日元貶值,從而進一步加劇日本物價上漲壓力。

  高市此前在記者會上明確&&,為應對物價上漲,新政府將迅速推動汽油稅和柴油稅下調。此外,政府將&&政策強化對困難中小企業、醫療護理機構的援助,擴大對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通過減稅和擴大開支等積極財政政策應對通脹、提振經濟。媒體和專家對此評論説,高市主張的經濟政策自相矛盾。

  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竹中治堅認為,高市試圖以削減汽油稅等政策應對物價上漲,殊不知減稅屬於財政擴張之舉,有可能進一步推升通脹。此外,如果以應對物價上漲之名發放補助,同樣會刺激通脹。

  日本東洋大學教授野崎浩成説,雖然“高市交易”推動股價上漲,以日元計價的資産價值增加,但日元卻大幅貶值,實際結果是民眾購買力下降。特別是對不持有金融資産的人們來説,生活將遭受更大衝擊。

  根據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年底,由於工資漲幅追不上物價漲幅,日本實際工資連續3年同比下降。今年以來,實際收入萎縮勢頭未減,實際工資已連續8個月同比下降。

  日本法政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小黑一正指出,未來物價上漲恐將長期化,日元貶值和進口物價上漲將進一步擠壓民眾錢包,給日本政府和央行的政策平衡帶來更大挑戰。

  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日本外部貿易形勢也存在不確定性。日本財務省近日公布的貿易統計結果顯示,受美國汽車、鋼鋁關稅政策影響,2025財年上半年(今年4月至9月)日本對美出口額同比大幅下降,致使日本對美貿易順差大幅減少。

  另外,前首相石破茂在職期間,曾與美方商討約500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這部分將增添高市政府協調對外經貿政策的不確定性。

  産業發展面臨波折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指出,相關産業發展將在新政府上&後出現變化,甚至轉向。

  報道指出,日本高市早苗政府已於10月22日正式啟動。圍繞經濟産業等主要政策,新內閣成員紛紛發表言論,對石破茂政府時期的方針進行修正。

  其中,在環境能源政策方面,高市政府計劃對大型光伏電站的開發進行監管升級。自民黨與維新會的聯合執政協議明確提出,將在2026年的例行國會上針對百萬瓦級光伏電站“實施從法律上進行監管的措施”。

  在日本,光伏發電以2012年啟動的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為契機迅速擴大。日本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大島秀雄認為,“光伏發電的引入速度很難加快,但可能成為解決現有矛盾的契機”。

  不過,日本經濟産業大臣赤澤亮正明確&&,能源政策變化可能給日本經濟帶來壓力。

  除此以外,在其他政策方面也可能轉向。石破茂政府提出的擴大大米産量方針可能將出現倒退。日本新任農林水産大臣鈴木憲和日前&&:“最重要的原則是根據需求進行生産”。對於持續高於上一年水平的大米價格,他強調:“不會進行干預,價格應由市場決定。”

  勞動力市場改革方面,高市指示日本厚生勞動大臣上野賢一郎等相關官員,在確保健康與勞動者自主選擇為前提的基礎上,研究放寬現行勞動時間限制的可能性。但業界人士&&,這些改革可能打壓日本勞動力市場效率,多産業業主將背負額外成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