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已從概念探索邁入技術突破與場景落地的新階段,驅動産業發展的核心引擎正在逐漸轉變為數據、算法以及跨系統、跨域控的深度融合。在SAECCE 2025(第三十二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期間,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李傳海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在汽車行業未來技術中,AI對汽車業的影響是全面的,但無論AI技術如何發展,安全是底線。他還分享了吉利全域AI技術體系帶來的跨越與重構。
“對AI技術的規劃和布局,吉利有自己的戰略思考,落地也很早。”李傳海&&,吉利汽車在AI方面布局早、基礎牢、態度開放,以立體化布局構建起可持續進化智能生態。2021年,吉利就啟動“一網三體系”戰略布局,圍繞芯片、操作系統、數據生態構建端到端自研體系,並在關鍵領域持續引領行業:在算力層面,2022年吉利建成汽車行業首個雲數智一體化的超級智算中心,今年構建起行業唯一的星睿智算中心2.0;在算法層面,2021年吉利啟動基礎大模型研究,2022年實現千卡級並行訓練突破,同年11月發布行業首個知識增強型汽車大模型;在數據層面,吉利已積累10T的token數據、40B的汽車領域垂類數據;在生態層面,今年初吉利發布行業首個“智能汽車全域AI”技術體系,賦能智能座艙、輔助駕駛、天地一體化服務以及AI原生操作系統。
李傳海説,吉利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加速戰略落地,實現能力互補、場景共享、生態共贏。依託吉利在整車製造、智算平台、衛星網絡等領域的基建優勢,目前已形成“九大支柱”的完整生態。立體化布局不僅確保技術自主可控,更構建起可持續進化的智能生態。
談及未來的戰略目標,李傳海&&,吉利將通過全域AI與“天地一體”兩大支柱,致力於將汽車從交通工具進化為一個有感知、能思考、會進化的“出行智慧生命體”,並最終推動吉利成為一家全球領先的科技出行公司。
為此,吉利全域AI戰略重點將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夯實技術底座。以算力、算法、數據為核心,依託星睿智算中心提供強大算力支撐,自研星睿AI大模型實現技術突破,借助超750萬輛智能網聯汽車積累的海量數據進行持續優化。二是推進全域深度融合。將AI技術貫穿整車各個領域;智能座艙方面打造情感智能體,輔助駕駛領域實現從“規則編程”到“環境認知”的思維革命,讓車輛真正學會“理解”世界;AI驅動動力與底盤融合,構建“運動控制大腦”,實現從“機械執行”向“主動控制跨越”,讓“思想”與“行動”高度統一。
“只有堅持底層技術創新與場景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科技平權’,為用戶帶來安全可靠、有溫度的高階智能出行體驗。”李傳海説。
談及汽車行業的“內卷式”競爭,李傳海&&,汽車行業既要控製成本滿足市場競爭需要,又要時刻堅守行業底線,確保産品安全和高品質,滿足用戶的最大利益。
具體而言,在成本控制上,可以通過加大自研技術和規模化來降低成本。
在吉利看來,成本是設計出來的。有些技術創新既能帶來新的功能體驗,也能帶來成本的優化。吉利的研發團隊能夠從設計上找到最佳路徑,用最小的投入、最低的成本,實現用戶所關注的産品功能體驗和性能要求。
在降本的同時,吉利也在堅守底線,確保産品的安全與高品質。吉利的供應商使用標準、安全標準、材料標準等,只會不斷提升。
“無論AI技術如何發展,安全是底線。”李傳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