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門把手作為汽車安全體系中的小小一環,近期因為事故再度引發市場的大大關注。隨着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迅猛發展,電動隱藏式門把手被不少車企加以應用,但也因在特定場景下的安全隱患而備受爭議。
專家&&,汽車産品對於安全性有着更高要求,汽車行業在進行産品創新和功能改進時,更應該注意平衡好安全與創新,這需要政府、企業等多方攜手,共同推動産業良性發展。
隱藏式門把手引發安全爭議
近日,一輛小米汽車在成都發生事故,駕駛人遇難。現場視頻顯示,多名過路司機參與了現場救援,但均未能在車輛碰撞起火後打開車門。
針對上述事故的具體情況,記者向小米汽車門店店員和客服進行詢問,均回復稱需要等待企業的官方回應。但截至記者發稿,小米汽車還沒有給予回應。不過,小米汽車門店店員對記者&&,從目前發布的信息來看,成都事故涉事車輛在行駛中嚴重超速,“在高速撞擊之下,即使門把手順利解鎖也可能因為框架變形而無法開門”。
這不是汽車門把手第一次由於事故而引發爭論。在近期多起新能源汽車交通事故案件中,隱藏式門把手是否能及時打開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10月14日,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一家商場,銷售人員為顧客介紹新能源汽車性能。新華社發(趙軍攝)
今年3月底,在安徽德上高速,小米汽車涉及的另外一起3人死亡事故中,有觀點質疑其門把手在事故發生後是否能順利打開,小米汽車回應稱,就發生事故時車門是否能夠打開,還沒有準確的結論。
更早之前,一輛問界新M7 Plus在山西發生交通事故,問界汽車&&,事故車輛門把手控制器因碰撞無法收到彈出信號,施救人員破窗拉動機械車門內把手開門實施營救。
記者從多個品牌銷售門店的店員處了解到,自小米汽車成都事故以來,消費者對於門把手的關注度明顯提高。
記者採訪到的多數消費者&&,在新能源汽車的創新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安全性和使用的便利性。部分消費者認為,相比隱藏式門把手的美觀和科技感,傳統的機械門把手在緊急情況下更加可靠。也有消費者提出,汽車企業應充分考慮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安全需求,不能只追求外觀和功能的賣點。
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車研究部部長朱一方&&,隱藏式門把手在提升車輛科技感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在高溫、高寒以及事故等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出現操作不便甚至失效的情況。
新國標推動企業優化設計
為應對電動隱藏式車門把手新技術、新安全需求,進一步規範和提升車門把手安全性,築牢汽車安全底線,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近日組織制修訂了《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技術要求》),並向公眾徵求意見。
根據《技術要求》,每個車門(尾門除外)應配備具備機械釋放功能的車門外把手,確保在事故發生後,非碰撞側車門應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況下,通過車門外把手開啟車門。
同時,《技術要求》對車門把手的佈置位置、手部操作空間、強度等也提出具體量化指標。例如,“每個車門的車門外把手在任意狀態時,相對車身表面應具備手部操作空間,該操作空間應不小於60mm×20mm×25mm”,即手部打開車門的操作空間不能小於30立方厘米。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數據相當於明確禁止全隱藏式門把手。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此次門把手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修訂,提供了規範和引導,有助於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創新中守住安全底線。
針對車門把手的新標準,多家企業表態將嚴格遵守國家法規要求,確保司乘人員的人身安全。
零跑汽車&&,幾乎每一家新能源車企都有隱藏式門把手的車型,零跑會嚴格遵循相關部門規定來適配門把手的配置。
阿維塔&&,新國標宣布後,阿維塔的所有新品都將嚴格按照國家法規要求執行,具體時間以國家有關機構公布為準。
吉利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何保證門把手在發生碰撞後能夠順利解鎖和彈出,對於確保司乘人員的人身安全至關重要。而決定門把手是否能夠順利解鎖,則是對於各個汽車品牌在車門解鎖設計所關聯的供電系統、通訊執行、機械結構這三個維度技術水平的大考。
“新技術可以用,但是對於衍生的潛在問題,必須做好充足研究加以應對。我們要做的,就是無論車型選擇哪種形式的門把手,都要盡最大努力提升其安全性、可靠性,以便應對各類緊急場景,帶給客戶更好的體驗感和安全感。”吉利相關負責人説。
汽車産業須平衡安全與創新
多位專家&&,在新能源汽車各類創新不斷涌現的背景下,需要進一步平衡安全與創新的關係,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第一創業證券研報指出,小米汽車成都事故暴露了當前汽車行業在追求創新設計時,可能存在的安全冗余不足問題。這一事件有望推動整個産業鏈從上游的零部件設計、中游的主機廠策略到頂層的行業法規,進行一次向“安全第一”原則的集體回歸。
朱一方認為,從管理角度看,有必要對新結構、新設計的安全性能進行規範,特別是事故等極端情況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過,在守住安全底線的基礎上,還要營造鼓勵創新的發展環境,以保持産業發展活力。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汽車行業應將安全置於首位,視為基礎保障。隱藏式門把手存在安全性隱患問題,需要對隱藏式門把手進行合理規範,以安全為核心,同時確保消費者使用便利。隨着相關標準的制定,相信各汽車企業能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兼顧低風阻、低電耗與外觀美觀,為全球汽車設計引領方向。
紀雪洪指出,電動汽車普及改變了傳統安全設計邏輯,隨着電動車保有量增加,各類安全小概率事件的絕對數量可能上升,因此創新設計需充分考慮潛在風險。
“隨着汽車向‘第三生活空間’演變,其功能創新對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追求舒適性與科技感的同時保障極端情況下的可靠性,是汽車企業需要深思的問題,汽車行業的創新需在技術成熟度與社會效益間實現平衡發展。”紀雪洪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