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以投資於人提振消費
2025-10-15 作者:王博文 周思思 李志鴻 來源:經濟參考報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提振消費是穩增長的最大確定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支持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強消費激勵,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各地需以投資於人為工作重點,進一步加強消費激勵,挖掘消費潛力,釋放消費活力。

近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未來城科幻樂園內,孩子們在體驗VR虛擬技術沉浸式場景。新華社發(黃政偉 攝)

  投資於人為提振消費注入可持續動力

  投資於人是將更多的資源和資金投入到人的需求、人的發展和人的保障等民生領域,這有利於推動經濟政策與民生保障深度融合,為提振消費注入可持續動力,形成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第一,有助於提升消費能力、加強消費激勵,促進居民敢消費、多消費。支持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是投資於人的重要目的,又是居民消費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根本途徑。一方面,通過加大對人的教育、培訓,提高人的知識技能、崗位競爭力匹配度,將個體轉化為可持續增值的專業型、高質量的人力資本、人才動能,將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從而企業、社會效益增強,進而助力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目前,我國技能人才總量已超過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各地積極探索新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等,促進居民增收。另一方面,通過發放消費補貼、人才住房補貼、育兒補貼,個稅抵扣、金融支持,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等形式,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減輕生活成本壓力。按照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從2025年1月1日起,無論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領取3600元補貼,直至年滿3周歲。投資於人通過多種途徑支持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有助於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加強消費激勵,促進居民敢消費、多消費。

  第二,有助於優化消費供給、挖掘消費潛力,激發居民樂消費、常消費。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消費供給,滿足居民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高端化消費需求是投資於人的內在要求、實踐路徑。消費需求的提升能夠有力帶動相關的産業升級、催生新的投資需求、帶來高質量的消費供給,而高質量的消費供給也有助於提升消費潛力和加快消費潛力的釋放。財政部提供的信息顯示,今年我國擬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2000億元用於支持設備更新,提升先進産能,為投資於人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消費供給。再比如,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消費業態,積極發展壯大首發經濟、銀發經濟、“人工智能+消費”、健康服務,提升數智、綠色等融合消費;擴大康養、體育基礎設施改造建設,“一老一小”、特殊群體消費服務功能提升,以高質量供給提升消費品質、創造有效需求,挖掘消費潛力,激發居民樂消費、常消費。

  第三,有助於增強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活力,拉動居民願消費、長消費。服務於民生是投資於人的應有之義。相關研究表明,政府對衞生等公共支出佔總支出的比重每提升1個百分點,私人消費將提升1.4個百分點。若以更大資金投資於人,將充分釋放14億人的消費活力。養老保障方面,加快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特別是增強城鄉居民養老保障機制。醫療保障方面,進一步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動生育保險全覆蓋、全面推開長期護理保險。生育教育就業領域方面,增加育兒補貼、育兒假期,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等。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投資於人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兜底居民生活保障、增強居民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活力。

  以投資於人提振消費的政策建議

  首先,強化制度保障,激發“投資於人”的內生動力。各地應積極明確“投資於人”戰略定位,在編制“十五五”規劃中明確其任務和目標;研究制定“投資於人”提振消費考核評價實施辦法,將“投資於人”納入經濟政策“工具箱”,探索設置涵蓋人力資本投入、人的發展成果、消費能力與活力等維度的考核指標,激發各地“投資於人”的內生動力;通過政策激勵、稅收優惠等制度設計引導金融機構等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領域,拓寬解決經濟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實現政府、企業和全體公民共同參與“投資於人”的良性循環。

  其次,提高社會保障供給的普惠性,讓人們敢消費。提升社會保障的普惠性、公平性和可持續性,不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要求,亦是破除居民養老、醫療和住房焦慮而導致預防性儲蓄過高、消費抑制等問題的關鍵舉措。例如,浙江省寧波市多年來將政府預算的10%專門用於為外來務工人員打造涵蓋住房、教育、培訓等全方位的福利套餐,不僅改善了務工人員生活,更通過他們的穩定工作和消費,實現了第一年投入與GDP增長1:1的效果,且後續還有可觀的乘數效應。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建立“農民工醫保”或“新市民醫保”專項計劃,針對收入不穩定群體,設計“低繳費、保大病、保基本”的醫療保險産品;逐步將靈活就業等外來人口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保障隨遷子女教育權利,穩定其工作生活預期,營造“敢消費”環境。

  再次,打通“人才-産業-就業”全鏈條,穩定就業和收入增長預期,讓人們能消費。就業和收入是民生大事,也是擴大消費的根本基礎,應在優化教育供給、發展新興産業等方面發力,提供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各地應統籌推進教育供給與産業匹配工作,構建與産業發展聯動的專業設置調整機制,提升教育供給對産業需求的響應速度和質量,深化學科專業與産業鏈的“雙鏈融合”,為高素質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具吸引力的職業前景,形成規模效應和人才虹吸效應,通過設立未來産業先導區、“揭榜挂帥”等方式,鼓勵前沿技術探索,為中長期就業創造儲備新動能。

  最後,拓展服務消費新空間,激活消費內需動力,讓人們願消費。僅靠財政補貼刺激消費難以解決發展型消費供給不足的問題,亟需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擴大養老托育、文旅體育、家政服務等重點領域服務消費。例如,江蘇省對足球高度重視,不斷完善青訓體系、提升賽事專業度、加強足球人才培養,真正把資源投入到參與者身上,為“蘇超”的爆火出圈奠定了基礎。足球和地域特色、人文、旅游緊密結合,撬動全域消費效果顯著,單場賽事拉動周邊酒店入住率、餐飲和零售消費明顯提升,據江蘇智慧文旅平台監測,主場6個城市的銀聯異地渠道文旅消費總額增長14.63%,南京、淮安等地賽事期間相關景區的游客量比平時增長了30%。各地應充分研判選取建設“投資於人”試點城市和國際體育、休閒、消費中心城市。鼓勵沿海地區大力發展海島旅游、海洋運動、海洋科普研學、康養旅居、健康療養等更精細且附加值更高的服務消費産品。

  (作者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青島市委黨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