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10月4日在執政黨自民黨的總裁選舉中勝出。目前,在參眾兩院均淪為少數政黨的自民黨面臨如何重建執政聯盟的難題。此間媒體和專家大多認為,如果以高市為首的自民黨繼續執政,其經濟政策存在內在矛盾,難以應對日本的經濟困局。
高市自稱是安倍經濟學的繼承者。“安倍經濟學”的核心政策是超寬鬆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高市在財政金融政策方面傾向於“鴿派”。
由於市場對高市當選自民黨總裁缺乏足夠準備,其意外當選給日本金融市場造成明顯衝擊,在東京股市大漲的同時,日元對美元和歐元等主要貨幣大跌。
10月6日開盤後,投資者紛紛調整策略,加大力度買入股票、拋售日元。東京股市兩大股指周一和周二連續兩個交易日創下收盤新高,周五日經股指收於48000點上方,較前一週上漲2300多點,漲幅超過5%。
東京外匯市場同樣受到“高市因素”衝擊。10月3日,日元對美元匯率還徘徊於1美元兌147日元區間,10日匯率已下探至153區間,一週之內下跌超過5日元。這一輪交易也被日本媒體稱為“高市交易”。
日元大幅貶值的原因之一,是市場擔心高市當選日本首相後有可能干預央行的決策、阻止央行加息、延緩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
去年秋天競選自民黨總裁時,高市就曾指責日本央行加息是“愚蠢行為”。在4日當選自民黨總裁後的記者會上,高市明確&&:“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必須承擔責任的都是日本政府”“央行只是思考和實施最佳貨幣政策措施的地方”。
考慮到政局不穩、政權更迭等因素,媒體和專家紛紛預測日本央行很難在10月底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做出加息決定。這些分析進一步助長了日元貶值。
與“安倍經濟學”出籠時情況不同的是,日本政府面臨的主要矛盾已不是如何走出長期持續的通縮。近年來,日本物價持續上漲。根據總務省公布的報告,截至今年8月,日本核心CPI連續48個月同比上升。今年1至7月,消費物價漲幅連續7個月保持在3%以上。目前,應對物價上漲已成為日本朝野各黨最為重視的課題。
高市多次強調,作為應對物價上漲的對策,未來將盡快推動汽油稅和柴油稅的下調,消費稅減稅作為一種政策選擇也不會被放棄;為了強化對中小企業的援助,將擴充對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對普遍陷入經營困難的醫療機構,將盡快&&援助政策。
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竹中治堅認為,高市試圖以削減汽油稅等政策應對物價上漲,殊不知減稅屬於財政擴張之舉,有可能進一步推升通脹。此外,如果以應對物價上漲之名發放補助,同樣會刺激通脹上揚。
東洋大學教授野崎浩成説,雖然“高市交易”推動股價上漲,以日元計價的資産價值增加,但日元卻大幅貶值,實際結果是民眾購買力下降。特別是對不持有金融資産的人們來説,生活將遭受更大衝擊。如果高市當選日本首相,希望其領導的新政府至少着眼十年,&&能令國民利益最大化的財政和經濟政策。
關西學院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加藤雅俊&&,高市打算“支援虧損中小企業”的想法令人憂慮。政府援助資金應該用於激活企業經營活力,而不是為“僵屍企業”續命。希望政府的政策是基於數據的有效措施,有助於經濟的長期增長。
媒體和專家紛紛評論説,在物價高企局面下,高市試圖通過減稅等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對通脹,以寬鬆的貨幣政策提振經濟增長,其經濟政策自相矛盾,有可能進一步助推進口物價上漲、加劇通脹。對於債&高築的日本政府來説,如何確保財政來源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此外,針對物價持續上漲,高市還&&:“現階段就安心地認為日本已不再通縮還言之過早,日本仍需推動企業加薪,促成以工資上漲為主導的需求擴張,實現良性通脹。”
自岸田內閣開始,日本政府就持續致力於鼓勵企業加薪,試圖實現工資增長與物價上漲的“好循環”。不過,日本的加薪很大程度上局限於大企業,多數中小企業因為效率低、利潤薄,很難跟上大企業的加薪步伐。而中小企業就業人數佔日本總就業人數近七成,中小企業“加薪難”使政府標榜的“30年來最大漲薪”成為笑話。
根據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年底,由於工資漲幅追不上物價漲幅,日本實際工資連續3年同比下降。今年以來,實際收入萎縮勢頭未減,實際工資已連續8個月同比下降。
法政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小黑一正指出,未來物價上漲恐將長期化,日元貶值和進口物價上漲將進一步擠壓民眾的錢包。如何兼顧加薪和穩定物價兩大目標,新一屆日本政府面臨艱難平衡。
最後,如果自民黨未能通過組建新執政聯盟獲得國會多數議席,即使高市當選首相,未來其經濟政策也很難順利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