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5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事實上,諾貝爾獎委員會多次強調基礎研究長期積累的價值,這一理念在近年獲獎成果中得到充分印證。而這種“長期主義”思維,不僅適用於科研領域,在産業發展中同樣是破解困局的關鍵。以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為例,其持續20年的不斷進化與全球實踐,本質正是通過創新重建價值坐標係,為企業打破效率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極具參考意義的鮮活樣本。
工業時代的傳統企業管理模式中,價值坐標係往往以企業自身為核心,員工圍繞企業制定的目標開展工作,用戶則處於價值鏈的末端,只能被動接受産品。這種模式在特定歷史時期曾發揮過重要作用,但隨着數字時代的到來,市場需求日益個性化、多元化,傳統價值坐標係的弊端逐漸凸顯。企業內部部門壁壘厚重,信息流通不暢,決策效率低下,難以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員工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工作積極性不高;産品與用戶需求脫節,導致庫存積壓、銷量下滑等問題。
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突破之處,正在於徹底打破了這一傳統框架,構建了以用戶為中心、員工自主經營的全新價值體系。“人”即員工,“單”即用戶需求,“合一”則是指員工與用戶需求高度契合,員工圍繞用戶需求開展創新工作,實現用戶價值與自身價值的統一。在這種模式下,海爾將原來的科層制組織架構拆解為數千個自主經營的小微組織,每個小微組織都直接面對市場和用戶,擁有決策權、用人權和分配權。小微組織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快速調整産品研發、生産和銷售策略,提高市場響應速度。
從價值創造的角度來看,“人單合一”模式激發了員工的創新活力和創造力,實現了價值創造主體的轉變。在傳統模式下,員工只是被動的執行者,缺乏創新動力和積極性。而在 “人單合一”模式下,員工成為自主經營的創業者,其收入與小微組織的業績和用戶價值的實現直接挂鉤。這種激勵機制使得員工能夠主動關注用戶需求,積極開展創新活動,不斷提升産品和服務質量,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用戶價值和企業價值。
同時,“人單合一”模式還重構了企業的價值分配體系。在傳統企業中,價值分配往往與職位等級挂鉤,導致分配不公,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而在海爾,價值分配以員工創造的用戶價值為依據,誰創造的價值多,誰獲得的回報就多。這種公平、合理的價值分配機制,不僅激發了員工的創新熱情,還吸引了大量優秀人才加入海爾,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儘管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已在全球推廣應用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當下仍有不少企業固守傳統的價值坐標係,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這些企業缺乏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和應對能力,産品同質化嚴重,創新能力不足,難以滿足用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在數字經濟時代,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用戶需求不斷升級,企業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價值理念、創新經營模式,終將被市場淘汰。
當然,對企業而言,重建價值坐標係絕非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長期的探索與實踐。在此過程中,企業需從三方面着力:一是優化組織架構,打破部門壁壘,構建更靈活的協作體系;二是完善激勵機制,讓價值分配與創新成果、用戶價值深度挂鉤;三是提升創新能力,建立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研發體系,確保産品與服務始終貼合市場。同時,政府與社會也應給予支持,政府可&&專項政策,加大對企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社會各界可加強對創新企業的宣傳,營造“鼓勵創新、寬容試錯”的氛圍,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創新熱情。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重建價值坐標係已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成功實踐,為行業提供了寶貴經驗。企業只有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充分激發員工的創新活力,不斷優化價值創造和分配體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力量。對中國而言,無論是在科研領域衝擊諾貝爾獎,還是在産業領域培育世界級企業,都需要這種在創新中重建價值坐標係的勇氣和智慧。唯有如此,才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全球競爭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