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大益茶葉集團股東糾紛升級
核心資産動海茶廠面臨解散風險
2025-09-25 記者 李超 來源:經濟參考報

  雲南大益茶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益集團”)實際控制人去世三年多後,繼承人與股東之間的矛盾近日浮出水面。2025年8月下旬,大益集團登記股東李明芝委託雲南新洋務律師事務所發表聲明,否認張亞峰擔任雲南大益集團董事長或總裁的身份。

  記者調查獲悉,大益集團股東矛盾近日激化,並逐步蔓延至其核心資産動海茶廠(普通合夥)。動海茶廠面臨被起訴解散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隸屬於動海茶廠的中華老字號“大益牌”商標等核心資産,或將隨公司解散而面臨所有權變更。

  高管身份遭質疑

  2021年12月20日晚間,大益集團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集團董事長、總裁吳遠之在旅居加拿大期間突發腦出血,經搶救無效於2021年12月19日去世。

  吳遠之去世後,其妻子張亞峰接管大益集團,此後一直以集團董事長、總裁身份出席各類活動,表面上實現了平穩過渡。

  然而,平靜的表面下暗流涌動。2025年8月下旬,大益集團登記股東李明芝(持股10%)委託律師事務所發表聲明,稱未參與選舉張亞峰為董事或總裁的表決,也未在董事會文件中看到相關聘任記錄,因此不認可張亞峰的董事長或總裁身份。目前,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登記備案信息中,張亞峰既非大益集團董事長,也非總裁。

  “張亞峰上&後,自2022年起未按公司章程通知我召開股東會,也不向小股東提供公司章程、修改章程、董事會、股東會決議及財務報表等信息。根據公司章程,董事長和總裁需經股東會、董事會選舉産生,而非前任董事長指定。”李明芝&&。

  針對其身份是否經過合法程序,張亞峰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網上相關文章已刪除,但未正面回應身份問題,隨後挂斷電話。記者再次撥通,其&&“正在開會,不便接聽”。

  記者通過“企查查”查看公司資料顯示,目前大益集團股東仍為吳遠之(持股90%)和李明芝(持股10%)。

  大益集團曾發布文件稱,吳遠之於2021年12月19日簽署《關於成立集團特別委員會的決定》,成立由張亞峰、李佔文、王萬春、鐘曉賓、曾新生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張亞峰任主任委員。另一份文件顯示,當天8時30分,張亞峰即組織召開特委會第一次會議。

  2022年1月初,大益集團特委會下發1號文件,決定由張亞峰擔任集團董事長、總裁,並接任吳遠之原任職務。

  “我們根本沒參加過這個會,文件內容不合規,已向政府部門舉報。”李明芝一方&&:“根據章程,董事會由股東大會選舉産生,董事長由董事會選舉産生,經理由董事會聘任。自2022年起,股東會、董事會再未召開。特委會豈能凌駕於法律之上?我們不認可張亞峰的身份。”

  動海茶廠面臨解散風險

  大益集團官網介紹,其核心企業動海茶廠是中國茶葉産業領跑者,已發展為以普洱茶為核心,貫穿科研、種植、生産、營銷與文化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動海茶廠成立於1940年,前身為“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實驗茶廠”,是中國首個現代化機械制茶廠。2004年,經批准,吳遠之旗下的雲南博聞投資有限公司以承債方式整體兼併動海茶廠及動海茶業公司,後更名為雲南大益茶業集團有限公司。

  2023年5月21日,由Asiabrand主辦的“2023品牌強國(昆明)國際高峰論壇暨中國茶葉品牌100強發布會”發布,大益茶品牌價值達201.06億元。

  在吳遠之領導下,大益集團曾開創“金融茶”模式,將茶葉賦予金融屬性,雖提升了知名度,但也導致價格虛高、期貨爆雷頻發,該模式近年飽受詬病。吳遠之去世後,集團內部權力結構、股權分配等問題逐漸暴露,股東糾紛更令企業發展雪上加霜,其股份後續安排尚不明確,這為企業發展埋下隱患。

  2025年8月,李明芝在多次要求查閱公司財務資料無果後,委託律師發表聲明,否認張亞峰身份,並指出市場監管總局登記信息中並無其職務記錄。

  2025年9月10日,李明芝向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解散動海茶廠,股東矛盾再度升級。

  對於為何要起訴解散動海茶廠,李明芝接受記者採訪時&&:“權利得不到保障,那就需要解散公司。動海茶廠屬於普通合夥,目前合夥人數達不到法律規定的最低2人標準,且目前很難與吳遠之的繼承人有效溝通,合夥目的無法實現。合夥的財産包括‘大益牌’商標等資産,應依照法律程序清算處理商標的去留,通過拍賣或協商等途徑解決相關問題。”

  動海茶廠作為大益集團核心生産基地,2004年由吳遠之團隊收購改制,現擁有土地、廠房、巴達山茶場、布朗山茶場等主要資産,並持有“大益牌”商標使用權。

  與此同時,小股東向動海茶業公司、大益集團索要公司章程、股東名冊、會議記錄、財務報告等資料均遭拒絕,已陸續向西雙版納中院提起訴訟。

(經參調查線索徵集郵箱:13810799287@163.com)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