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AI智能體:從概念到企業級“價值交付”的躍遷
2025-09-22 記者 張漫子 吳蔚 來源:經濟參考報

  過去半年,零一萬物CEO、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帶領團隊往返於20多個城市,與50多位CEO完成了上百輪需求溝通。這場“需求考古”,推動AI智能體(AI Agent)從概念走向可核算的“價值交付”,印證了2025年是“推理智能體之年”的行業判斷,AI正從“技術驅動”邁向“價值交付”的深水區。

  從“生成”到“交付” 智能體是物種革命

  “AI智能體不是工具的進化,而是物種的革命。”李開復的這一論斷,精準概括了生成式AI浪潮中智能體的核心定位。回溯30多年前,他在蘋果工作時就有一個“Knowledge Navigator”概念視頻,勾勒出智能體的雛形——以委託式用戶體驗實現任務自主拆解與工具調用,這一構想在深度學習的不斷發展中逐步落地。

  如今的AI智能體已形成清晰的演進路徑:2024年,主要聚焦工作流智能體,雖能處理特定任務卻缺乏自主推理與泛化能力;2025年則邁入推理智能體之年,依託基座推理大模型的進化,具備任務規劃、分析與跨場景適配能力;未來,將走向多智能體協作階段。李開復強調,這一“物種革命”的核心標誌,是AI從“回答問題”轉向“交付結果”,成為新的“生産單元”。即便當前智能體存在執行速度較慢、成本較高的問題,但隨着推理成本以每年十倍的速度下降,其邊際成本終將趨近於零,效率則持續提升。

  要實現這種價值交付,智能體需滿足三大核心要求:一是“能幹”,即精準理解意圖、自主規劃任務,打通企業數據庫與知識庫,實現跨部門工具串聯;二是 “可靠”,徹底解決幻覺問題以保障結果可信;三是“進化”,依託模型迭代與強化學習持續更新,更貼合企業需求。

  從“卷基模”到“卷價值” 從“需求考古”得到務實答案

  “基礎模型作為創業方向的時代已經結束,AI-First應用會是這輪浪潮最大的機會。”2024年底,李開復判斷,隨着模型收斂,推理能力增強,AI智能體及應用將迎來井噴。

  隨之而來的,是行業核心命題的轉變——從五年前“AI能力不夠用”升級為“如何讓AI發揮更大作用”,零一萬物也由此轉向企業級智能體賽道。

  為解決“用好”這個問題,2025年起,李開復帶領團隊深入企業,進行了上百輪企業一把手的“需求考古”,以細緻的溝通交流逐步摸清金融、能源、製造等行業的痛點,以及AI智能體在場景中有的放矢的切入點。“有一家超級大型客戶一把手團隊的需求我們就解構了70多輪,最後精選出三個高價值的産品。”

  這種深度調研讓團隊清晰捕捉到企業對AI的“務實”訴求:相較於“能言善辯”,更渴求“智能決策”;相較於降本,更期待增效與增收。

  “就像當年蘋果造鍵盤時,不能只盯着最先進的鍵帽材料,更重要的是要造出能解決用戶打字痛點的完整産品。”李開復説。

  他意識到,當前AI行業的競爭已從“造更強引擎(基礎模型)”轉向“造飛得更高的飛機(AI智能體)”。

  企業需求與AI智能體的功能如何匹配?上百輪的一把手溝通,給李開復帶來了對AI落地的深刻洞察。“如果要為傳統公司創造價值,應該是‘産業+AI’,而不是‘AI+産業’,最終落腳點還是行業的核心場景、核心需求。”

  為此,李開復構建了“萬智企業大模型一站式平台”作為標準化底座,降低邊際成本。兩個月前,萬智企業大模型平台2.0發布,同步推出擁有推理、規劃能力的企業級AI智能體,具備直連手機應用、連接企業系統等端到端能力。迄今已保密簽下多家全球頭部企業,客單價均達“千萬元級”。

  從“賣服務”到“賣結果” 智能體的價值在於重構

  “如果傳統企業的CEO不親自推動,AI智能體永遠只能停留在客服、報銷等邊緣環節,而無法觸及核心業務,因而也就無法充分創造價值。”這是李開復跑遍20多個城市得出的重要結論。AI智能體的價值需要深度嵌入組織流程才能釋放,而這種涉及公司未來組織架構、工作方式、價值創造的革新,唯有“一把手”才能推動落地。

  基於此,零一萬物的打法是“一把手”驅動的AI戰略轉型工程(簡稱“一把手工程”):産研層與業務層深度共建,智能體作為企業組織架構中的重要一環,對結果負責。團隊與CEO共同從底層“重寫”公司戰略,排序業務優先級,重組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助力企業找到新增長曲線。

  零一萬物正在合作的一家超大型國際公司中,AI智能體就對其多式聯運的複雜物流系統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整合港口擁堵、極端天氣等多重變量,實現路徑規劃、資源調度的動態優化,形成“調適-決策-價值”閉環。

  “理想狀態下,一個適應AI的組織應設置一個首席人工智能官的角色,去深度了解公司業務和AI價值,推動AI如何嵌入流程,並對業務指標負責。”李開復建議。

  更深層的變革發生在商業模式上。李開復認為,未來企業付費將從“技術付費”“API付費”轉向“任務付費”“價值交付”,即不為技術本身買單,而為實際成果付費。這一模式已得到驗證:零一萬物“一把手工程”落地半年,收入已超越去年全年。

  在法律領域,零一萬物聯合合作夥伴打造的知識産權智能體已實現垂直場景的規模化落地,實現3倍至5倍的效率提升,完成3000余份專利案件服務,成為值得信賴的“超級員工”,從過去的“交付工具”躍遷至“交付價值”。

  “未來三年至五年,是AI重塑産業價值鏈的黃金窗口期。”李開復判斷,金融、游戲、法律、能源、製造等領域將成為黃金賽道,“我們希望最終打造出一個類似今天的操作系統,能夠鏈結公司所有資源、節點,並在此基礎上盡快開發出開箱即用的AI-First産品,為行業創造價值。”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