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智造觀察|2025國家製造強國建設論壇:以集群突破塑造製造強國新優勢
2025-09-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日,2025國家製造強國建設論壇在浙江台州溫嶺舉行。此次論壇除發布了寧波綠色石化、浙東工業母機、環杭州灣現代紡織服裝、金&丘陵山區農機裝備4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行動方案外,同期還推出了《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戰略研究報告》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2025國家製造強國建設論壇釋放的關鍵信號清晰明確:先進製造業集群已成為破解我國製造業結構性矛盾、邁向世界領先製造強國的核心引擎。寧波綠色石化等4個集群行動方案與《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戰略研究報告》的推出,不僅為區域産業升級畫好了“施工圖”,更標誌着我國製造業正從“單點突破”邁向“集群躍升”的新階段。

  當前,我國製造業的核心痛點在於中低端産能過剩與高端有效供給不足並存。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已達80個、基本實現製造業重點産業鏈全覆蓋,這成為打破困局的前提和基礎——通過産業鏈上下游協同、跨區域資源整合,既能推動製造業向中高端升級,又能集中力量攻克高端領域關鍵技術。從細分市場突破到全球創新策源地建設,浙江4個集群行動方案的發布正是這一思路的實踐落地,為高端製造集群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路徑。

  集群的真正價值體現在協同效應的釋放上。論壇簽署的跨區域合作協議,將浙東工業母機與長沙工程機械、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緊密聯動,實現了“強鏈補鏈”的跨領域突破;數控機床多模態工業大模型的應用,則為集群智能化轉型注入了新動能。正如專家所言,只有抓住人工智能與綠色能源的賦能機遇,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才能搶佔全球産業制高點。

  清晰的規劃背後,是“創新驅動、集群突破”的堅定邏輯。唯有持續強化集群的創新策源能力,破解核心技術瓶頸,才能真正以集群優勢塑造製造強國的全球競爭力。

  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周濟:推進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

  “新時代新征程,我國向世界領先製造強國進軍,關鍵支撐在於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在2025國家製造強國建設論壇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周濟&&,産業集群是地理上相對集中、價值鏈上相互&&的企業及相關機構構成的經濟網絡,是具備極強成本與創新優勢的區域性經濟系統。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群既是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關鍵戰略任務,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更是製造強國建設的重要載體。

  周濟認為,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是製造強國的重要標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緊扣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大核心方向。

  在高端化層面,首要任務是推動製造業整體邁向世界産業鏈中高端,破解結構性矛盾。對此,要在三方面發力:一是鞏固低檔型(經濟型)經濟型製造業優勢,依靠技術進步“以高打低”,提升質量與競爭力,拓展國內外中高端市場;二是抓住中高端(主戰型)製造業的發展機遇,以創新為動力、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打造世界領先的産業集群,進軍國內外市場;三是集中力量在高端製造業實現重點突破,依託科技創新解決技術問題,佔領制高點。同時,加快突破一批標誌性重大技術,構建世界領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製造業産業鏈。

  周濟&&,質量是製造業高端化的根基,需實施製造業質量卓越工程,按行業和産品類別提升質量,培育“中國製造精品”;推進品牌創建行動,分行業分層次打造名品方陣,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製造”高端品牌。

  “企業是産業發展的主體,應以企業為本,建設強大的裝備製造企業與産業集群。”周濟強調,要培育以“産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為目標的世界一流製造企業,如華為、比亞迪等;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構建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根據産業規模、技術水平、資源稟賦,分類分層建設産業集群,重點省份打造數百個國家級集群,國家培育數十個世界級集群。

  在智能化層面,周濟認為,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是我國製造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技術路線。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形成 “智能製造技術”,智能技術是賦能技術、為主導,製造技術是本體技術、為主體,智能製造的根本任務是實現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

  “智能製造涵蓋數字化製造、數字化網絡化製造、新一代智能製造三種範式,其中新一代智能製造是即將到來的最高範式。”周濟説,智能製造是貫穿産品、生産、服務等製造全生命周期的大系統,在工業互聯網和智能雲平台支持下,人工智能賦能系統優化,集成融合成為智能集成製造系統。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智能製造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技術路徑,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在綠色化層面,周濟稱,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應以綠色能源為戰略支撐,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經過多年持續攻關和積累,我國綠色能源技術和製造實現了群體性突破。我國的火電、水電、光伏、風電、核電、輸變電、儲能、智能電網等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並由此構建了世界領先的綠色能源系統,這為我國引領新一輪世界能源革命,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和戰略支撐。”

  “要堅定不移地以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以綠色能源為戰略支撐,推進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為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周濟呼籲。

  國家産業基礎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屈賢明:大力推進浙東工業母機集群升級

  “建設世界級製造業産業集群,首先應選擇我國具備國際領先優勢的産業作為先導和突破口。”國家産業基礎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屈賢明在2025國家製造強國建設論壇上&&,我國是工業母機最大生産國和消費國,且經多年努力已實現貿易順差,但中低端産能過剩、高端依賴進口的局面尚未發生根本改變。

  “工業母機是制器之器和自強之基,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樞紐和制高點。”屈賢明介紹,去年10月,浙東工業母機集群成為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該集群具有鮮明的優勢和特色:集群規模大、本地整零配套率達80%以上、區域特色鮮明、優質企業數量多、國際化程度高、以富有活力的民營企業為主。

  “浙江,特別是台州地區是我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具有敏銳的市場嗅覺,靈活的市場機制和強烈的開拓意識,孕育了一支具有‘專注主業、勇於創新、製造精品’工匠精神的企業家隊伍。如海天、日發精機、海德曼等,多是近20年發展起來的年輕企業。”屈賢明説。

  以浙東工業母機産業集群建設為例,屈賢明提出了“兩步走”的行動建議:第一步為優化提升階段,目標是到2030年,1家企業進入世界十強,10家企業在細分市場進入世界前三,100種整機及功能部件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建成中試驗證平台和共享製造園區,強化區域協同機制;第二步是向世界級集群衝刺,目標是到2035年,産業規模邁上5000億元,2家企業進入世界十強,10家企業在細分市場進入世界第一,高端産品國際市場份額超20%,實現原始創新突破,成為工業母機原始創新策源地,建成國際知名的工業母機大市場。

  屈賢明還提出了浙東工業母機産業集群建設的重點任務,包括強化區域協同機制;打造高端引領、整零協同的工業母機全産業鏈;打造一流企業隊伍;增強企業主體競爭力;建設高水平創新體系;建設高水平試驗驗證平台;打造工業母機國際交易中心;廣泛吸收人才資源;積極爭取各類基金支持等。

  “中試驗證環節對工業母機和新産品市場化至關重要。”屈賢明説,據統計,經中試的産品産業化成功率達50%至80%,而未經中試的則成功率不到30%。可借鑒北京市建設高水平高速精密機床中試驗證平台的經驗,建設高水平工業母機和功能部件中試驗證平台。

  “還可借鑒義烏五金城的做法,建設國際化的線上線下結合的工業母機全球交易中心。”屈賢明建議,浙東要吸納全球的企業來浙江發展,浙東也要把浙江和全國的工業母機産品賣到全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黃慶學: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引擎

  “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首先要擁有世界領先的産業,圍繞該産業形成一批高創新産出、原創性技術研發的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産業鏈供應鏈高度協同協作,區域鏈結緊密,具有較強的國際影響力,生態體系完善的先進製造業集群,是産業集群和區域一體化的最高級形態。”在2025國家製造強國建設論壇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黃慶學闡釋了世界級先進製造集群的內涵。

  黃慶學認為,先進製造業集群是指一定空間範圍內,圍繞某一先進製造業領域的企業和關聯機構,通過高度集聚、分工協作、鏈結互動、共生發展形成的産業組織形態,其發展遵循不同的作用機制:初創期依靠資源政策帶動集聚,擴張期通過産業鏈供應鏈延伸壯大,穩定期則持續優化網絡組織。

  “我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已達80個,基本實現了製造業重點産業鏈的全覆蓋。”黃慶學介紹説,當前我國先進製造業集群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發展體系初步形成,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創新活力持續增強,治理體系不斷優化。

  “先進製造業集群作為産業集聚發展的高級形態,帶動産業發展從單體式向集群式轉變,産業競爭從‘一企一品’向‘一群一業’轉變。”黃慶學舉例説,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集群擁有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滬東中華、中遠海運重工等綜合實力全球領先的造修船企業,協同發力共同集齊造船工業“皇冠上三顆明珠”(航空母艦、LNG運輸船、郵輪),實現全球唯一。

  在重點發展方向上,國家級集群主要聚焦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消費品、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汽車等領域。區域布局呈現鮮明特徵:東部地區在集群數量上佔據優勢,西部和中部地區數量相當,集群對重大區域戰略支撐力度較強,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地區牽頭國家級集群共計46家,佔集群總數的57.5%。

  “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集群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引擎,更是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關鍵載體。”黃慶學認為,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不是區域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組織、技術、制度、要素的重構建立現代化産業體系。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是集成電路、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等産業創新發展的承載地,是國際影響力高、技術領先的大中小企業的承載地。

  在推進路徑上,黃慶學認為,需推動重點領域成為世界領先産業,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完善産業生態、拓展國際市場;推動跨區域産業協同,優化布局、推動科技創新協同、加強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立跨區域協調機制;推動跨産業鏈集群協同,加強共性技術突破、推動信息共享、建立跨鏈協同協調機制;推動集群內産業鏈上中下游協同互融,強化産業鏈供應鏈分工協作、完善利益分配和風險共擔機制、強化共享共建;打造國際領先龍頭企業,聚焦高附加值領域、推動垂直整合與並購重組、拓展國際化;建設高水平促進機構,支持其開展各類活動、建設服務平台與創新網絡。

  黃慶學還建議,分類分批分層分級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組建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專家委員會,建立動態評估調整機制,創新資金支持方式培育高水平促進機構。“以80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為主體,系統化推進先進製造業集群梯次建設,按照産業成熟度統籌推進,到2030年培育10個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到2035年培育20個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浙江理工大學校長陳文興:立足世界領先紡織産業 培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我國紡織産業實現了全門類、全鏈條、規模化、自主化,建成了全球唯一的現代紡織製造體系。”在2025國家製造強國建設論壇上, 浙江理工大學校長陳文興&&, 我國紡織産業具有規模大、體系全、技術強的特點,“我國化纖年産量超7000萬噸,佔全球75%以上;纖維加工量超6000萬噸,佔全球50%以上;紡織品服裝出口連續30年居世界首位。”

  面對新時期新挑戰,陳文興提出了基於國際領先紡織産業,培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的構想:

  ——以區域一體化為優勢推進全國協同發展格局。對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以環杭州灣現代紡織服裝、蘇錫通高端紡織、泉州現代體育産品3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為基礎,鏈結全國其他紡織活躍地區,協同培育具有全球領先創新能力、製造能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世界級紡織産業集群。

  ——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發展紡織新質生産力。加強産業關鍵基礎技術研發,瞄準全球産業重點發展方向,整合跨學科、跨領域資源,系統布局綠色紡織纖維材料、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紡織智能裝備、數碼紡織印染、人工智能+等底層技術攻關;搭建國際領先科技創新體系,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有序構建多層次、多角色協同的産業科技創新平台體系,優化超大規模産業鏈的創新要素流動效率。形成多團隊協同、全鏈條覆蓋的全球領先科技攻關與成果轉化範式;提升全球技術話語權,積極參與ISO等技術型國際組織的全球治理。聚焦關鍵賽道,構建覆蓋材料、製造、檢測、循環等全鏈條的先進標準體系。圍繞領先技術培育高價值專利群,推動標準與專利協同輸出。

  ——以消費需求為導向構建高價值時尚體系,加強供給品質保障,深化“數字+”融合創新,提升全球時尚引領力。

  ——以強鏈固鏈為途徑穩固産業基本盤,發揮産業服務平台、共性技術、知名品牌等公共要素的紐帶作用,持續織密、培強産業區塊協同網,逐步提升産業韌性與根植性。

  ——以國內體系為核心打造全球分工網絡,構建安全可靠的産業格局,加強內外雙循環體系建設,樹立全球供應鏈主動地位。

  此外,陳文興還提出了建立世界級集群建設推進機制、加強跨區域産業信息聯通、完善政策支持與激勵機制、加強集群宣傳推廣等建議。

  陳文興提出的系列構想與建議,既立足我國紡織産業全鏈條、規模化的獨特優勢,又精準對接全球産業變革與製造強國建設需求,為産業向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躍升指明了清晰路徑。我國紡織業有望通過區域協同、科技賦能、時尚引領與鏈群穩固的深度實踐,進一步鞏固全球競爭優勢,強化技術標準話語權。

(稿件均由記者吳蔚采寫)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