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制度創新,聚焦産業創新,聚焦市場業態創新,記者近日深入廣西、廣東跨省合作試驗區過程中發現,廣西廣東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通過制度建設推動産業升級、通過産業升級穩定收入增長,通過收入增長激活高質量消費,走出了一條“多重創新”實現“多方共贏”的道路。
聚焦制度創新深度激活粵桂合作“內驅力”
梧州綜合保稅區位於粵桂合作試驗區內,廣西、廣東兩省區積極推動當地做好“保稅+”文章,推動招商引資、服務企業和項目建設等工作提質增效,以實現粵桂合作試驗區創新制度迅速落地,推動實體産業的健康發展。
2月8日,在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粵桂協作直播帶崗專場,工作人員通過直播&&介紹崗位需求信息。
連日來,融水苗族自治縣和對口幫扶的廣東省廉江市依託粵桂勞務協作機制,通過“點對點”勞務輸出服務、專場招聘會、直播帶崗等多種舉措,加大就業幫扶力度,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幫助務工人員陸續赴粵返崗工作。記者 黃孝邦 攝
近日,記者來到梧州綜合保稅區的廣西江霖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內,正在維修的液晶顯示屏來自全球各地的企業和機構,以保稅方式運到梧州綜保區,維修後再打包裝箱出口到香港等地。廣西江霖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鈞健介紹,保稅區相應的稅收政策優勢,相比在海外設立維修點開展維修業務,保稅維修在企業成本、産品技術保密性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粵桂特別合作試驗區還給予企業廠房租賃優惠,聯合海關等部門,全方位服務企業通關,2024年就突破1億元人民幣的出口額。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陳龍介紹,保稅維修是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的企業,將境外存在部件損壞、功能失效、質量缺陷等問題的貨物,以保稅方式進口,在綜保區內進行檢測與維修、再復運出境的一種貿易新業態。粵桂特別合作試驗區立足於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依託西江黃金水道的物流優勢,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及服務本地産業發展力度,在寶石進口加工、設備裝備維修及金屬原材料大宗進口、跨境電商等業務發力,加快推進汽車零部件保稅再製造試點及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申報工作,全力建設加工貿易製造中心和保稅物流中心,全力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高水平對外開放&&。
稅收制度創新落實的同時,粵桂合作通過制度建設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2024年通過8支服務隊對挂點&&企業(項目)實施“一企一策”精準服務,並搭建各類&&,協調解決園區企業供水不足、企業用工緊缺、發展融資難等問題。全年走訪服務企業432次,收集企業反映問題106個,已辦結101個,辦結率95.3%,共協助60多家重點用工企業,招聘入職7800人。
試驗區還推動成立園區商會,努力爭創“粵桂服務”品牌,目前已有70家企業表達了加入意願,有力加強企業合作交流,實現信息共享。試驗區通過優質完善的服務、精準有效的措施,持續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截至2024年11月,試驗區70多家重點企業獲得自治區、市級獎補累計7600多萬元;喜薈天成、國光科技等18家企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有力培育各類科技創新主體。
聚焦産業創新構建粵桂合作新&&
從人才引進到建好服務&&,從優化創新環境到推動科技創新……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貫徹落實廣西科技東融戰略,堅持以科技創新工作為重要抓手,持續優化創新環境,構建跨省創新與産業深度融合新&&建設,大力激發試驗區創新發展活力。
廣西碧清源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在試驗區投資建設納米陶瓷膜産業化生産基地,混料、成型、燒結、覆膜等工藝流程完整的納米陶瓷膜市場供不應求。陶瓷膜片可根據需求經過堆疊組裝成膜組件,用於處理污水和凈化空氣,試驗區的污水處理廠就是使用了該公司的納米陶瓷膜水處理技術。
碧清源公司長期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一流高校院所合作,開展前沿水處理工藝和新材料研發應用,近年來更是把新技術帶到東盟國家,已為越南企業完成每日1000噸高難度含油廢水處理工程,目前正籌備規模每日2000噸的二期工程。
在廣西融水縣粵桂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上,人們在了解崗位需求信息(2月8日攝)。記者 黃孝邦 攝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推動跨省科技合作力度。粵桂兩省共同為園區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服務&&,引入華南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等國家級技術轉移和科技服務機構到試驗區設立分支機構,通過“科研眾包+懸賞”的管理方式,有效解決創新資源難聚集、技術需求方成本高等難題。園區積極實施人才東融戰略,推行“人才+項目”雙招雙引模式,搭建“周末人才”對接通道,從粵港澳大灣區引進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通過引進人才、培育本土龍頭企業、搭建&&等一系列舉措,試驗區科技創新實現新飛躍。
截至2025年初,粵桂特別合作試驗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6家,廣西瞪羚企業8家,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企業15家,廣西高價值專利培育示範中心1家,2024年試驗區獲批成為廣西首批專利轉化示範園區。
深圳與南寧市是粵桂跨省區協作的簽約城市。近年來,深圳福田與馬山共建的“馬山現代種業和農産品深加工産業園”,着眼馬山特色聚力發展現代農業。聯合華南農大、廣東農科院等6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引進15家農業企業入駐,聯合打造馬山縣現代種業品牌。相關專家及其團隊為馬山雜交玉米、黑山羊等産業開展馬山優勢種質資源保護、研究和利用,指導培育馬山縣種業各基地的建設和農業大數據&&建設,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馬山縣制種産業及産業鏈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聚焦市場創新鍛造粵桂合作“共贏端”
2023年9月,深圳、南寧兩市正式簽署戰略框架協議,共建南寧(深圳)東盟産業合作區,標誌着深邕産業合作進入新階段。2023年11月,南寧(深圳)東盟産業合作創新中心、招商諮詢中心成功揭牌,優化了兩地産業鏈的分工協作,激發區域經濟合作的動力和活力;打造展銷窗口,深圳精品展銷中心(南寧)落戶南寧萬象城並試運營,目前中心已入駐深圳企業65家,展銷面積超7000平方米,試運營至今,銷售額超3億元。
歲末年初,“桂品入鵬城、粵桂共潮生2024年廣西消費幫扶對接活動”在深圳舉行。此次活動聚焦深化粵桂消費幫扶合作,為廣西特色産品拓展大灣區市場搭建關鍵&&,促進兩地交流融合與鄉村振興。
三鶴六堡茶傳承百年工藝、三冠陳皮助力鄉村經濟、東蘭墨米茶等東蘭特色産品品質天然、修平禾水牛奶口感醇厚、凱霞農場布倪牛肉帶動農戶增收。簽約儀式將活動推向高潮,廣西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軍等企業代表成功簽約,採購總金額達3280萬元。
共同開拓市場是粵桂特別合作試驗區的重要目標。早在2024年初,粵桂兩省區就舉行了“百家龍頭灣企入梧”投資促進活動。深圳市産業園區發展促進會會長何景成&&,梧州礦産資源豐富、交通運輸方便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産業優勢,有利於雙方的産業協調互補,如火山岩深入開發深圳能夠通過技術優勢與梧州共同推動産業發展和市場開拓。
位於南寧市隆安縣的粵桂協作項農産品加工示範園,一期項目引進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華隆乳業有限公司,建立了百果園水牛奶系列産品生産基地,達産後可日處理生乳120噸、年産水牛奶系列産品2100萬箱,可提供就業崗位150多個。2021年以來,南寧市上林縣投入粵桂協作資金共建粵桂協作工業産業園5個,成功引進來自廣東深圳、佛山、韶關等多家企業,建成精品蘭花智能溫室大棚約2.5萬平方米及配套生産設備,實現年産200萬苗蘭花,培育精品蝴蝶蘭25萬株,産品年産值2億元。大量花卉銷往粵港澳大灣區。
近年來,粵桂特別合作試驗區的梧州市充分發揮毗鄰大灣區的區位交通、資源稟賦、疊加政策等優勢,依託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國家級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和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等國字號&&,積極參與大灣區産業分工,大力承接東部産業轉移,主動融入大灣區産業鏈、資金鏈、供應鏈和創新鏈。
香港電子業商會總裁衛邵邦在深刻了解整個梧州電子信息生態圈的同時,認為需要加快粵桂兩省區的供應鏈合作推動産業持續發展。廣州恒運熱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經革認為,推動與廣西欽州攜手推進金窩工業園智慧賦能鏈項目,2025年將全面投産,可有效助力當地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
如今,粵桂特別合作試驗區的梧州市,通過供應鏈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的創新,已經成功打造産值超500億元的再生資源産業、超400億元的金屬新材料産業、超300億元的不銹鋼産業,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先行區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上取得新突破、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