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堅守定位嚴把入口關 北交所持續賦能新質生産力發展
2025-01-08 記者 李靜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北交所對於優質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吸引力正在不斷增強。數據顯示,2024年,北交所堅守市場定位,嚴把入口關,公開發行上市共受理66家企業申請,公司質量顯著提升,專精特新企業加速集聚。業內專家&&,北交所專精特新含金量足,正朝着新質生産力方向發展。北交所在賦能新質生産力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助力創新型中小企業加速發展。

  吸引力不斷提升 專精特新企業加速集聚

  又有一家創新企業登陸北交所。1月2日,星圖測控在北交所成功上市,這也是2025年A股市場第一家新上市企業。招股書顯示,星圖測控是圍繞航天器在軌管理與服務,專業從事航天測控管理、航天數字倣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依託航天器高精度軌道、姿態、控制計算,測控資源智能籌劃與調度,衛星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測控裝備一體化設計與智能管控等核心技術,研發了具有完全知識産權、國産自主可控的洞察者系列産品。

  目前正在有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向北交所集聚。數據顯示,2024年北交所公開發行上市共受理66家企業申請,66家企業2023年營業收入中位數5.17億元、平均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08%,凈利潤中位數6307.97萬元、平均凈利潤同比增長33.81%,研發投入中位數1966.71萬元,平均研發強度3.88%,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達62.12%。整體看,相關企業“小而美”特點明顯,創新屬性突出,符合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

  已上市企業方面,開源證券研報顯示,從專精特新“小巨人”在北交所上市節奏來看,2020年至2024年分別上市17家、19家、52家、49家、16家,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企業已達263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154家,佔比達到58.6%。2023年北交所企業平均研發支出為3445萬元,佔總營收比例5%,研發人員數量佔比14%。

  為進一步提升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服務質效,北交所積極加強合作,擦亮“專精特新”金字招牌。2024年10月20日,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三方將加強協同聯動,從制度對接、企業培育、工作銜接三個方面開展合作,形成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同日,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制定了《北京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綜合服務行動計劃》。

  “我們認為,北交所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在壯大産業實體,培育高水平企業梯隊的過程中將不斷起到積極作用。”銀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

  堅守市場定位 嚴把入口關

  北交所自設立以來已經歷多輪改革,相關交易與融資規則不斷改革創新,逐步完善市場功能。尤其是自2023年“深改十九條”推出後,北交所多項制度細則接連&&,主要以“深改十九條”以及新“國九條”框架下的詳細規則和指引為主,覆蓋上市企業監管、上市公司業務細則等眾多領域。其中,2024年8月30日,北交所還發布實施了《北京證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業務規則適用指引第1號》等三件發行上市審核業務指引,分別規範法律類、財務類和程序類問題。

  上市審核方面,據北交所官網信息,2024年北交所共召開了26次上市委審議會議。記者注意到,申報北交所的多數企業都要經過幾輪問詢才進入上會審議階段,問詢的內容多集中於公司成長性及募投項目披露充分性、經營業績情況及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境外業務、關聯交易、公司的創新性、研發投入和核心技術的合法性等方面。

  據悉,在上市審核方面,按照新“國九條”及證監會“1+N”政策文件要求,北交所進一步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嚴守板塊定位,定位於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其中,受理階段主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對申報文件齊備性、發行人及中介機構相關主體適格性進行核查。二是設置負面清單。對存在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關鍵少數口碑聲譽重大負面情形等負面清單情形的,將在受理階段“一票否決”。對企業審核的重點主要集中於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股權架構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例如在防範財務造假方面,北交所明確相關要求,在銷售模式、境外核查等方面做好重點核查,對於前期在市場負面案例裏面有不良記錄的,在後續企業申報時也會嚴格把關,不排除增加審核程序。在股權架構方面,則重點關注股權代持,嚴格遵循穿透核查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為進一步明確北交所市場定位把握標準,引導和規範上市申報行為,北交所對擬IPO企業“創新性”指標做出要求,制定了創新性評價相關標準。2024年,北交所向保薦機構定向發送了《審核動態-北交所創新性評價業務專刊》,明確了創新性量化指標方面的基本要求、創新特徵相關信息披露要求、申報企業論證自身創新特徵時的注意事項、部分特定行業領域的關注事項、發行人及保薦機構專項説明和專項意見的要求等,進一步引導中介機構明確北交所創新性把關要求。其中在創新性量化指標方面,發行人申報在北交所發行上市的,原則上應當滿足創新投入方面、知識産權方面和參與標準制定方面這三項基本要求之一。同時,圍繞業績增長主要依靠非創新因素驅動、主營業務地域集中、下游應用領域需求持續萎縮、特定行業領域企業等4個主題選取了6個案例,供發行人、保薦機構參考。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交所這套創新性量化指標在實際執行層面反饋良好,後續方面,北交所將會結合具體案例進一步歸類、提煉,引導擬上市企業做好創新性相關披露,同時形成一些可操作的負面清單指引和要求。

  “相關細則的陸續落地,優化了上市企業的發行流程,進一步嚴格監管制度,使北交所服務於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特色定位更加凸顯,顯著提升了北交所的品牌吸引力與市場影響力。”銀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

  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 持續賦能新質生産力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北交所將更大力度支持創新,進一步賦能新質生産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

  北交所董事長周貴華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平行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北交所致力於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在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方面具有獨特功能。展望未來,北交所有基礎、有潛力、有責任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

  2024年年底,北交所副總經理張梅公開&&,立足新起點,面對新形勢,下一步北交所將一體推進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增強對新質生産力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落實創新性評價標準,進一步完善共建共享的市場生態。

  “北交所專精特新含金量足,正朝着新質生産力方向發展。”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北交所作為專精特新“主陣地”和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1+N+X”政策框架的重要構成,專注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聚集了一批具備新質生産力和高稀缺性的專精特新“小巨人”的新公司。“展望中長期,我們看好北交所部分公司在配置上的潛力,特別是那些業績穩健、估值合理且處於較低水平、具備新質生産力以及符合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創新特點的稀缺性標的。”諸海濱説道。

  西南證券則認為,北交所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搖籃,蘊含眾多新質生産力標的。在北交所持續高質量擴容的大背景下,隨着各項政策落地,市場生態不斷優化,長期持續看好北交所發展前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