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我國西南地區首個特高壓交流工程——國家電網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建成投運,這也是我國首個高海拔特高壓交流工程,總投資286.31億元,新建1000千伏線路1316公里,新建甘孜、天府南、成都東、銅梁4座1000千伏變電站,變電總容量2400萬千伏安。
據介紹,“十四五”以來,隨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推進,川渝兩地用電需求高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四川、重慶最大用電負荷將達到約7500萬千瓦、3100萬千瓦,分別比2020年增長48%和38%。
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投運後,我國西南電網的主網架電壓等級從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每年最大可從川西等地向四川、重慶負荷中心輸送清潔電能350億千瓦時,相當於近1000萬戶家庭一年的生活用電量。
作為我國首個高海拔特高壓交流工程,川渝特高壓建設面臨了技術“創新區”、施工“無人區”和地域“空白區”的全新挑戰。與已建同類工程相比,我國1000千伏變電站最高海拔從1300米躍升至3450米(甘孜1000千伏變電站),線路海拔從2300米提升至4750米,海拔升高,空氣間隙加大,設備和桿塔尺寸增大,同時甘孜站地震烈度8度(9度設防),高海拔與高抗震難度疊加,進一步加大設備的研製難度。線路最大覆冰量60毫米,超出現有特高壓工程設計規程和設備研發邊界。
設計科研團隊針對高海拔、重覆冰特點,先後開展145類科研和工程驗證試驗,世界上首次攻克了空氣間隙、外絕緣、電磁環境等高海拔特高壓關鍵技術,首次研製出全套高海拔特高壓交流設備,特高壓變壓器等4類設備入選能源領域首&(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次研發採用10分裂導線、金具和新型放線設備工藝,首次採用“八腿式”門型輸電鐵塔,為後續高海拔和重冰區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累計建成“22交16直”38項特高壓工程,電網大容量、遠距離輸電能力顯著提升,“西電東送”“北電南供”規模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