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吃羊肉的時令。12月20日,在北京市王府井步行街,身着盛裝的烏蘭牧騎演員在這裡表演,游客和市民們紛紛品嘗當地的美食,並拍照打卡。這是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在京推介地方特色品牌——烏珠穆沁羊。
與一般的羊肉不同,烏珠穆沁羊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就因其繁育品種獨特,肉可滋補養生,在民間有着“肉中人參”的説法,又在多個歷史朝代成為皇家貢品,因而獲得“天下第一羊”的美譽。烏珠穆沁羊有一個重要的特質是長有14對肋骨(一般的羊只有13對),所以體型更長,骨胳健壯,多出的這對肋骨使得它産肉量更高。
東烏珠穆沁草原地處錫林郭勒草原的腹地,草原面積為7100萬畝,植物種類豐富,共有野生植物種類1027種,其中可供飼用牧草372種,平均每12畝草場養育着一隻烏珠穆沁羊。早在1982年國家農業部就正式命名“烏珠穆沁羊”為地方優良品種,1983年國家標準總局制定了《烏珠穆沁羊》國家標準,2014年通過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認證,2021年獲得國家原産地認證,2022年被錄入為全國“十大優異畜禽種質資源名錄”。
東烏珠穆沁旗委副書記、政府旗長常勝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羊業鏈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説,這次推介旨在落實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要錨定打造現代化大産業、建設産業強區目標發力”的相關部署,提升東烏珠穆沁旗羊肉生鮮品牌的市場影響力,進一步讓首都市民了解烏珠穆沁羊肉質好,安全有保證,是真正的綠色生態食品。通過打通上下游産業鏈,連通首都制高點,進而輻射全國,讓烏珠穆沁羊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提振牧民信心,擦亮“天下第一羊”的金字招牌。
為落實國家“草畜平衡”政策,保護草原生態,烏珠穆沁羊存欄常年穩定在300萬隻左右,出欄150萬隻左右。為保障市場供應和羊源品質,此次活動,組織當地龍頭企業與在京合作企業提前簽訂2025年羊源鎖定協議,並通過政府背書的形式,保障銷售的羊肉為正宗的烏珠穆沁羊肉,杜絕出現“貼標羊、串門羊”等假冒烏珠穆沁羊的現象。東烏旗政府副旗長斯欽説,這次活動的最大亮點是政府擔保,保證羊源純正,倡導優質優價,構建良性營銷産業體系,既能保障牧民利益,也能讓首都市民放心吃到正宗的烏珠穆沁羊肉。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原副院長,國家現代肉羊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畜牧協會羊業分會會長金海介紹了自己的團隊對烏珠穆沁羊與烏珠穆沁羊肉的研究成果。
中國社科院大學數字中國研究中心教授、北京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王弢分享了農牧項目申報國家免費資金經驗秘籍。
研討會上,還舉行了2025東烏羊産業合作簽約儀式,北京聚寶源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福口居美食有限公司、北京鴉兒李記霸州食品有限公司等幾十家公司同東烏旗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
烏珠穆沁羊是錫林郭勒羊區域公用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受到北京市民的青睞,在東來順和聚寶源等老字號飯店裏,都可以吃到美味的烏珠穆沁羊肉。北京鴉兒李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廚政總監馮磊説,“我們採用烏珠穆沁羊肉已經十年了,顧客反應口感好。我們的供應商注意産品質量把控、供貨及時,讓我們也因此獲得更多顧客的信任。”
北京市福口居美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焦桂英分享了自己經營羊肉30年的故事,她説自己第一次到東烏旗就被廣袤的草原和成群的羊所吸引,東烏羊有肉香、草香和奶香。當地政府嚴格監管、企業誠信經營,把控羊肉質量,讓北京市民能吃到鮮美的羊肉。
活動儀式上,當地政府與在京合作企業還成立了“京蒙羊業鏈畜産品協作體”,通過延鏈強鏈,打通了從産業提升到品牌落地的完整通道,確保百姓菜籃子供應。
此外,會上還發布了烏珠穆沁羊LOGO及官方認證的産品零售小程序“烏珠穆沁羊”,由東烏旗授權的9家企業提供産品,不僅首次打通了從牧場到餐桌的直達零售通道,並以政府強監管的形式,確保産品質量安全。
在發布會上,著名書法家林中陽向東烏旗政府贈送了書法作品“天下第一羊”,祝福東烏旗的羊肉産業蒸蒸日上,將天下第一羊的美譽傳播得更廣。
活動期間,一眾國家級烹飪大師集體亮相:中國烹飪大師、藥膳大師張寶庭,中國藥膳大師胡賀峰,人民大會堂原西餐廚師長徐龍,釣魚&國宴大師侯仲華,“中華金廚獎”獲得者蘇永勝等以及蒙餐傳承人阿木,聯手打造了“烏珠穆沁烏羊宴”,為大家獻上了一場視覺與味覺的饕餮盛宴。(蒙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