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根 涵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2024-12-18 作者:栗彥 來源:經濟參考網

引言: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現代金融起步相對較晚,但發展迅速,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金融大國。如何從“大”到“強”,除硬實力外,更要根植於中華民族豐沃的文化土壤,運用優秀傳統文化來提升軟實力,涵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為推動“金融強國”建設提供強勁精神動力。

一、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建設近年來的探索

(一)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意義

當前,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交織交融,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具有重要新時代意義。

1、奠定堅實文化根基。確保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正確方向,在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開放的過程中保持定力,堅守初心。2、加快金融強國建設。推動金融業守正創新發展,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3、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穩健審慎思維是預防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保障。

(二)證券業積極推進行業文化建設情況

近年來,證券行業堅持黨建引領,緊緊圍繞“合規、誠信、專業、穩健”行業文化理念以及行業文化建設“十要素”,初步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業文化。在此背景下,很多券商也非常注重公司文化建設與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行業和券商文化建設都取得長足進步,但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還存在“不均衡、不普遍、不系統”等特點。近年來,部分金融從業者存在奢靡享樂、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風氣。這背後就有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建設滯後的原因,亟待正本清源。

二、用優秀傳統文化涵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就要突出“中國特色”這個關鍵,要做到: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這“五要五不”是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要義。

(一)以中華優秀文化為根基,涵育行業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品牌

1、從行業文化建設角度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因素

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既要能反映行業的核心價值,又要能對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形成獨特的行業精神標識和行為準則。一是價值觀融合。將儒家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等倫理觀念融入金融行業價值觀,強調同業間互助互信、公平交易、誠實守信。二是汲取治理智慧。如法家的法治思想,強調規章制度的嚴謹性和執行力度,結合現代法制框架,制定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帶有中國特色的行業規章制度。三是人才培養與發展。融入孔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培養人才隊伍。在證券行業培訓中,如: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提煉金融行業職業使命、職業精神和操守規範,明晰金融專業崗位價值、成長路徑;組織金融從業者職業宣言,增加職業自豪感。

2、倡導金融機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一司一品牌”建設

一是深挖企業文化內涵:提煉自身發展中積累的獨特文化基因,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代表企業精神的文化品牌。二是創新文化載體與形式:以活動將傳統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品牌宣傳和客戶服務。三是強化員工文化認同:開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員工培訓和活動,形成“共建、共享、共傳”良好局面。四是文化與業務深度融合:將傳統文化嵌入業務各環節,使客戶在享受優質金融服務的同時,感知文化價值。五是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投身社會公益,將傳統文化中的公益慈善精神付諸實踐,塑造良好的社會品牌形象。

3、搭建金融行業弘揚傳統文化品牌建設交流&&

依託行業協會,組建金融文化委員會,統籌規劃文化建設。加強優秀文化資源整合,推動高校、研究機構、金融單位等多方合作,研究傳統文化與金融的深度融合路徑,共同開展課題研究和項目孵化。

4、暢通媒體渠道,增強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典範宣導

選擇具有傳統文化特色和成功實踐經驗的金融機構作為行業典範,重點宣傳和推廣,帶動行業互鑒互學。利用媒體渠道,加大金融行業優秀傳統文化品牌建設宣傳力度,提升社會公眾認知度。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證券公司文化建設中的實踐路徑

1、黨建引領,增強金融文化自信,不忘初心

首先,黨建引領文化建設。樹立“金融為國、金融為民”服務的初心,強化金融職工崗位價值認知,引導金融職工將“職業夢想”融入“金融強國”夢想,增強金融文化自信,獲得動力源泉。其次,將企業文化與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汲取信仰的力量、開拓的精神、道德的情操等養分。第三,推動黨建與公司治理、文化建設、社會發展等有機結合,提升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

近年來,東方財富證券作為科技金融券商,不斷創新黨建方式,黨建引領、文化聚力、科技賦能,取得良好效果。黨建有效構建了“1+4”五位一體模式:黨建帶工建、青婦、企業文化、社會責任。高度注重黨內教育,在立體宣教中強化金融文化,感悟信仰力量。

2、文化建設,增加優秀傳統文化活動,明志潤心

借鑒傳統文化,創新企業文化建設。可通過國學講座、經典閱讀、傳統節日慶典等,讓員工深入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例如:東方財富證券打造“東財享悅讀”讀書品牌;組織父親節、母親節關愛活動;春節發放“雙親費”,弘揚孝親文化等,都有效提升了員工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

3、群團建設,全面關愛職工,家企聯動暖人心

群團組織注重引導員工“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強化價值導向,將“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理念融入活動載體,鼓勵金融人的家國情懷。東方財富證券組織系列群團文化活動:插花花道、心理關愛、中醫健康講座,太極拳社團;普及《愛國主義教育法》《家庭教育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滋養員工身心健康。

4、社會責任,推進系列公益踐行,播撒愛心

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慈善精神,積極踐行社會公益事業。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指導下,證券公司社會公益項目百花齊放,彰顯了中華民族優秀品德。

例如:東方財富證券十六年如一日,對彭州市龍門山學校持續助學。在全國捐助11所“夢想中心”,支持多支“去遠方”隊伍,在西藏亞東縣捐助“1+4”“愛在邊疆 點亮國門”項目,啟動“東方財富雛鷹展翅電影美育”公益項目,持續賦能西藏邊疆素養教育。發起“東方財富慈善光明行”項目,幫助2000多名西藏白內障患者重獲光明。認領拉薩南北山2000多畝綠化荒地,助力國土綠化。專業和公益結合,設立“樂善”系列資管計劃,助力山西隰縣鄉村振興。

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全社會、全行業的共同努力,長期培育和積澱,才能走上良性循環軌道。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金融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推動金融強國建設,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建設任重道遠。作為金融人,要立足崗位、國情和社情,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應用,融入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建設,助力金融強國建設。(作者:栗彥,東方財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