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每10顆瓜子中有4顆産自這裡
——全國最大食葵生産基地巴彥淖爾市向日葵産業“開花結籽”
2024-12-10 記者 王靖 來源:經濟參考報

  每年七八月份,黃河“幾字彎”岸邊金黃一片,400多萬畝向日葵整齊怒放,構成一幅醉人的畫卷。作為全國最大的食葵生産基地,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已發展形成集向日葵種子研發、基地種植、精深加工、市場營銷、旅游觀光於一體的全産業鏈條,金燦燦的向日葵成為群眾增收、農業增效的“致富花”。

  小瓜子“嗑”出大産業

  五原縣隆興昌鎮同聯村有505戶常住戶,家家戶戶都種植向日葵,種植面積總計達1萬多畝。“我今年種了100畝葵花。種葵花省水、省肥、省勞力,方便照料,畝産600斤沒問題,年收入能達到20多萬元。”村民衛有元滿意地説。

  同聯村只是一個縮影。自1972年巴彥淖爾市引入向日葵,種植時間已超50年,向日葵種植面積逐年擴大。2023年全産業鏈産值190億元,涵蓋種子銷售、一産種植、二産加工和出口、三産電商物流和花季旅游等領域。巴彥淖爾市,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最大食葵生産基地。

圖為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的一處向日葵美景。 通訊員 劉九維 攝

  國家特色油料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海洋介紹,向日葵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已成為我國主要的特色油料作物,被廣泛種植於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

  巴彥淖爾市農牧局介紹,2023年,巴彥淖爾市向日葵種植面積超420萬畝,總産量達93.85萬噸,佔全國的43.5%。巴彥淖爾市副市長張如紅説:“巴彥淖爾市位於河套平原,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熱同季、土壤肥沃。因此,50多年來,向日葵呈現出驚人的擴張速度。”

  走進三胖蛋(內蒙古)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8條全自動生産線加足馬力有序生産。經過篩選、炒制、降溫、去雜等219道工序,一顆顆飽滿圓潤、色澤鮮亮的瓜子“奔赴”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經過多年發展,這家公司已成為這一領域的龍頭企業,圍繞瓜子打造出“上游種業端—中游加工生産端—品牌終端”的全産業鏈模式,全年産能5.5萬噸,産值達30億元。公司董事長徐建興説:“三胖蛋已擁有343件知識産權,近200個新品種培育,獲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服務型示範企業等榮譽稱號。”

  類似的向日葵加工産業化龍頭企業,巴彥淖爾市已有120家。巴彥淖爾市農牧局局長孫立新介紹,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自治區級35家。全市還擁有“河套向日葵”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1個、“五原向日葵”“巴彥淖爾向日葵”農産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個。其中,“五原向日葵”獲批籌建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入選國家百個農産品品牌名錄,成為中國百強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瓜子“香飄”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臨河區幹召廟鎮巴彥淖爾市容大商貿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所有設備滿負荷運轉,工人們加班加點全力完成發往中東的葵花籽出口訂單。2023年,該公司葵花籽出口量4萬噸,創匯約5000多萬美元,産品主要出口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公司總經理趙磊介紹説,為進一步拓展海外業務,公司還在土耳其、德國、迪拜等地設立了海外倉。

  從2011年成立至今,五原縣民泰農貿有限責任公司已發展成為巴彥淖爾市的外貿大企,公司總經理王飛也被當地群眾冠以“瓜子大王”的稱號。2023年,公司貿易總額超6億元,其中出口占4億元,主要貿易貨品為葵花籽、葵花籽仁,遠銷德國、韓國、埃及、土耳其等國。

  目前,巴彥淖爾市有葵花籽精選、籽仁加工外貿企業190多家,年出口額42億元,佔全市農産品出口額約64%。葵花籽、籽仁産品遠銷中東、東南亞、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五原縣還被評為全國首個出口葵花籽(仁)質量安全示範區。

  亮眼的出口成績單背後,是巴彥淖爾市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保駕護航。為進一步帶動企業擴大出口,近兩年,當地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建設海外倉,推廣跨境電商B2B出口業務,改革檢驗檢疫證書“雲簽發”模式,申建全國首個籽仁類産品技貿措施研究評議基地等舉措,創新外貿業態,提高通關效率,防範化解市場風險,助力了農産品出口。

  同時,巴彥淖爾市多年來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創新向日葵優質品種,創新套種栽培技術等方式,不斷提升向日葵的質量和畝産量。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段如文介紹,巴彥淖爾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食葵品種SH361和SH363,讓每斤葵花籽多賣1元錢,平均每畝可增收500元至800元。2018年推出耐列當品種三瑞3號,解決了葵花減産的世界性難題,讓葵農平均每畝毛收入達1500元以上。

  之後,耐菌核病品種等陸續推出,以及多項綠色高效種植模式使向日葵的生産水平和生産能力不斷提高,實現了産業由“初”到“精”的轉變,帶來了可觀的收益,創造了過硬的品牌,進一步夯實了巴彥淖爾市向日葵的堅實基礎。

  下好農文旅融合“先手棋”

  從種子研發到基地種植、精深加工、觀光旅游,巴彥淖爾市打造出集“産、學、研、用、旅”五位一體的向日葵産業“航母”,形成了向日葵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全面提升了向日葵産業標準化、優質化、高效化發展水平。今年,世界向日葵大會也成功在五原縣舉辦,引起全行業關注。

  夏秋之交,走進五原縣葵花主題公園,20余種特色向日葵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金色、橙紅的花盤高低錯落,仿佛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該公園引進“卡巴萊”“醉長雲”等多個觀賞型向日葵新品種,與園內其他園藝景觀有機結合、統籌布局,極大地提升了游客的觀賞體驗。

  “在葵花主題公園種植向日葵,不僅可以打造花海景觀,為游人提供親近大自然、欣賞葵花美景的場所,還可以對國內外的向日葵新品種及向日葵栽培技術等進行試驗示範,打造出一個集花海觀光、休閒娛樂、主題公園、試驗示範、攝影基地、親子娛樂為一體的體驗式休閒娛樂度假區。”五原縣農牧和科技局局長呂忠平説。

  在特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巴彥淖爾市以“農旅融合”為思路,做足“花海”文章,突出“人文”特色,走好“農旅”路徑,着力打造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葵花主題廣場”、超2000畝的全國葵花主題公園、“母親河畔萬畝葵海”等旅游觀光基地,這些獨具特色的景點景觀,成為了五原縣等地的旅游“金招牌”,帶動了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

  葵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走進巴彥淖爾市,農牧民們也在因葵增收。在五原縣同聯村的大片葵花地旁,多個蜂箱整齊排開,每年夏天這裡會有無數只蜜蜂圍着蜂箱嗡嗡鳴唱。養蜂人游傳剛説:“咱們五原這個地方環境好,葵花種植面積大,跟企業老闆也達成了合作關係,我們把蜜採了,葵花也授粉了,蜂蜜質量好,收入因此增加。”

  對於向日葵産業未來的發展,張如紅説,接下來,巴彥淖爾市將堅持“做優一産,做強二産,做精三産”總思路,深度聚焦向日葵抗性育種和品質育種,促進向日葵籽仁加工向創新化、精深化、高端化方向發展,提升向日葵産業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實施品牌戰略,拓展銷售渠道,進一步激發農文旅融合新活力,把産業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

  當地計劃到2030年,全市自主知識産權向日葵品種全國市場佔有率由目前的37%提高到50%,全市種子生産經營市場佔有率由60%提高到70%,向日葵産業全産業鏈産值達到248億元以上,進一步擦亮向日葵産業這張現代農業“金色名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