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光智科技(300489.SZ)實控人朱世會在A股市場再度出手。近日,萬業企業(600641.SH)發布公告,公司間接控股股東上海宏天元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宏天元合夥”)全部份額轉讓需辦理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完成,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朱世會。此次份額轉讓交易總價款高達24.97億元。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今年10月,朱世會將旗下電子材料資産注入光智科技。在拿下萬業企業控制權的同時,朱世會還通過旗下企業一舉取得另一家上市公司上工申貝(600843.SH)第一大股東之位。朱世會資本運作頻頻,引發外界對其名下半導體資産整合的遐想。
豪擲25億元“一舉兩得”
12月4日,萬業企業披露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由朱旭東、李勇軍、王晴華三人變更為朱世會,這也代表朱世會成功入主萬業企業。
此前,萬業企業曾發布公告,上海宏天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天元管理”)與廣州先導獵宇科技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先導獵宇”)、先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先導科技”),上海申宏元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申宏元管理”)與先導獵宇分別簽署了財産份額轉讓協議,宏天元管理及申宏元管理等11名有限合夥人分別向先導科技、先導獵宇轉讓其持有的宏天元合夥全部份額,轉讓交易價款合計為24.9732億元。
潘悅 製圖
此次轉讓之前,上海浦東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浦科”)為萬業企業控股股東,宏天元合夥持有上海浦科51%的股份,為上海浦科控股股東。宏天元管理持有宏天元合夥16.4474%的份額,擔任執行事務合夥人;申宏元管理則持有宏天元合夥11.0691%的份額,擔任有限合夥人。宏天元管理和申宏元管理通過上海浦科間接持有萬業企業2.2587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4.27%,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朱旭東、李勇軍、王晴華三人為宏天元管理和申宏元管理的實際控制人,即為萬業企業實際控制人。
此次交易達成後,宏天元管理和申宏元管理不再持有萬業企業股份,上海浦科仍為公司控股股東,宏天元合夥持有上海浦科51%的股份,仍為上海浦科控股股東,先導科技、先導獵宇將持有宏天元合夥100%份額,並間接持有上海浦科51%股權,因此間接控制萬業企業24.27%的股份表決權。而先導科技、先導獵宇均是朱世會實際控制的企業,因此萬業企業的實際控制人也變更為朱世會。
先導科技成立於2011年1月,由朱世會直接全資持有;先導獵宇於今年10月成立,股權穿透後同樣由朱世會實際控制。
萬業企業在公告中&&,本次權益變動後,股東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公司業務發展賦能,提高公司資産質量,促進公司健康穩定發展,進而提升上市公司價值及對股東的投資回報。同時還將充分發揮自身資金優勢、産業優勢,支持公司現有主營業務持續發展,對公司産業結構的優化、新業務新産業的培育和嘗試提供支持與賦能。
在拿下萬業企業控制權的同時,朱世會還通過上海浦科間接控制了上海浦科飛人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浦科飛人”),而浦科飛人正是上工申貝的第一大股東,目前持有上工申貝6000萬股A股股票,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為8.41%。加上上海浦科直接持有上工申貝78.95萬股A股股票,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為0.11%,這也意味着,朱世會通過先導科技、先導獵宇持有宏天元合夥100%份額,然後通過浦科飛人及上海浦科間接持有上工申貝6078.95萬股A股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的8.52%。
上工申貝在公告中稱,本次權益變動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浦科飛人的間接股東發生變化,未導致浦科飛人及其上層股東上海浦科、宏天元合夥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和數量發生變化,不涉及要約收購,公司仍然為無實際控制人、無控股股東的上市公司。
旗下資産欲“曲線上市”
根據萬業企業公告,朱世會出生於1967年3月,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畢業於廣州外國語學院,研究生學歷,1995年創立廣東先導稀材股份有限公司,現任先導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先導電科”)董事長,並擔任國際STDA協會理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理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銦鉍鍺協會副會長、中國有色金屬標準化委員會委員、中國稀有金屬冶金學術委員會稀散金屬專業委員會會員、廣東省材料研究學會理事。
朱世會很早就曾嘗試涉足資本市場。早在2012年,其控制的廣東先導稀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先導稀材”)試圖在創業板上市,但由於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等原因,最終未獲證監會核準。此後,沉寂數年的朱世會在2019年4月通過旗下企業佛山粵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中飛股份原實控人楊志峰達成交易,採取“股權轉讓+表決權委託”的方式拿下中飛股份控制權,而後將其更名為光智科技。
光智科技今年10月14日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向包括先導稀材在內的55名交易對方購買其合計持有的先導電科100%股份,並募集配套資金。
公告顯示,先導電科主營業務為先進PVD(物理氣相沉積)濺射靶材和蒸鍍材料的研發、生産和銷售業務,同時也從事高純稀散金屬及化合物的回收提純、製備和銷售業務,主要産品包括ITO(氧化銦錫)靶材和蒸鍍材料碲化鎘。在ITO靶材領域,先導電科目前市場份額居全球首位。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先導電科分別實現營收21.87億元、28.83億元和15.86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4.66億元、4.11億元和2.61億元。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先導電科就在江蘇證監局進行IPO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但此後便再無進一步消息。
長城戰略諮詢今年6月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4》顯示,先導電科2023年估值高達20.8億美元。另據胡潤研究院今年4月發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先導電科的估值為210億元。而光智科技在籌劃此次重大資産重組停牌前,市值僅30億元左右,因此也有市場人士將這場重組稱為“蛇吞象”。
引發半導體業務整合遐想
一邊是光智科技重大資産重組,一邊又拿下萬業企業控制權,朱世會連番資本運作引發市場遐想。
先導科技集團官網稱,經過30年的積累,集團旗下布局了半導體、薄膜技術、科學儀器、紅外與激光、醫療以及功能材料六大事業部,其中半導體事業部專注於發展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以及新一代半導體的襯底、外延片、芯片和模塊。
截至2024年9月末,先導科技總資産為422.74億元,凈資産為209.54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先導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83.72億元、凈利潤5.41億元。
而萬業企業主要經營兩大核心業務:一方面是專注於集成電路核心裝備的研發、生産、銷售與技術服務,另一方面是存量房地産業務的銷售與去化。近年來,萬業企業通過“外延並購+産業整合”,戰略性布局了半導體設備和零部件領域。在收購離子注入機公司凱世通和半導體零部件公司Compart Systems後,公司在集成電路産業鏈的關鍵設備和核心零部件環節實現了突破,為未來的轉型和升級打下堅實基礎。
從業務布局來看,萬業企業與先導科技集團在半導體方面有可協同發展之處,而先導科技集團也明確&&,將為萬業企業的業務發展賦能,支持公司現有主營業務持續發展。不過,從朱世會入主光智科技以後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來看,萬業企業後續的發展仍需觀察。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光智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24億元、9.36億元、10.1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22.55萬元、-1.14億元、-2.41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55億元,同比增長32.4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530.4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光智科技近幾年多次被證券監管部門或交易所採取監管措施。比如,因公司實際控制人朱世會控制的關聯企業自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存在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情形,累計佔用上市公司資金8.31億元,資金佔用日最高餘額7.70億元,光智科技先後於2021年12月被深交所通報批評、2021年1月被黑龍江證監局責令改正。
2022年12月20日,因公司對2021年度財務報表進行追溯調整,調減公司2021年度凈利潤643.63萬元,變動幅度達60.38%,違反了《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12月修訂)》相關規定,被深交所出具監管函。
2023年3月21日,光智科技披露的公告顯示,因SAP軟體系統與紅外光學材料業務經營情況不融合,導致2021年年報中凈利潤等科目存在錯報。2022年12月12日,光智科技才披露《關於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議案》,就前述會計差錯進行更正。因為該違規行為,光智科技及相關責任人收到黑龍江證監局的警示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