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供應商為青年學子提供深入行業的經驗與實踐,幫助學生們通過跨學科學習和進入企業實地調研來提高創新和領導技能,12月5日,由蘋果(Apple)支持的清華大學碳中和能力提升項目迎來新一屆學生的頒獎典禮。今年,有13支優秀實踐團隊以及多名優秀學生和指導老師被授予獎項。
從無廢供應鏈的創新實踐到能源效率的優化項目,今年清華大學碳中和能力提升項目的學生們去到供應商工廠調研實習,將所學轉化為實際行動,“碳中和能力提升項目中的學生實踐活動開創了一個非常好的模式,讓同學們可以走出去,接觸到最一線的企業。”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助理、環境學院教授魯璽&&,“他們的調研項目也讓企業受益,有的甚至能在項目之後繼續推進下去,這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實踐。”據悉,蘋果今年聯合三家供應商——立鎧精密、山東創新和藍思科技,為清華學生們提供深入接觸製造業的機會。
此次獲獎項目中,在企業導師以及清華大學指導老師們的共同指導下,有三組學生今年夏天進行了為期6周至8周的實地考察,他們的調研項目分別獲得了本年度的一等獎和二等獎優秀實踐項目。何奕栩、汪慧靜和湯羽婧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環境學院和建築學院,其暑期調研報告獲得了今年的優秀實踐報告一等獎。分享環節,何奕栩介紹,其所在小組今年暑假分別去了江蘇和山東,對立鎧精密及其上游企業山東創新進行實地調研。通過對鋁屑回收的實地考察,該項目構建了一套無廢供應鏈的體系,探索實現無廢工廠的可能性。“這個項目本身的過程給我的鼓舞非常大,在最初目標有些模糊以及沒有可借鑒案例的情況下,我們最後能完成項目,這種突破精神對我們做研究非常有意義。”環境學院博士研究生汪慧靜也&&。
“參與碳中和能力提升項目增強了我的跨學科協作能力,拓展了綠色供應鏈領域的視野 ”,來自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的何奕栩分享道:“在實地調研中,我也感受到了供應鏈企業的一絲不茍。這些經歷對我未來的科研學習無論是在專業上、還是心態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
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深圳研究院和工程管理專業的彭晨瑋、陳來帆和李小龍三位同學則在今年獲得了優秀實踐報告二等獎。據介紹,該小組暑假期間前往藍思科技開展調研項目,研究的課題是基於數字化的能效提升。在企業導致的支持下,他們調研了藍思科技廠房這樣工業性質的建築的能源特性,分析能夠推進節能降碳的空間。調研過程中,該小組還受邀參與到企業對自身供應商的篩選中,將提升工廠能效這一任務納入到更大的減碳計劃中。“在轉向綠色生産這個大趨勢上,企業之間都有異曲同工之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項目中學到的東西,我相信也可以運用到其他的公司,促成更多公司和行業擁抱低碳節能。”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學生陳來帆&&。
另一組由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化工係、工程管理和公關管理專業五位同學組建的項目組也獲得了優秀實踐報告二等獎。這一小組在今年夏天前往山東創新,對可再生鋁的碳足跡開展了豐富調研。經過近兩個月的工作,他們總結了再生鋁的碳足跡,並提出進一步優化的建議,並且根據不同場景設置下的排放量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在山東創新集團戰略發展經理李詩琪看來,作為蘋果的供應鏈企業,參與到碳中和能力提升項目的實踐環節,也為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校企合作&&。“實踐小組的同學在研究過程中克服了許多困難,做了很多細緻的研究工作,他們提出的可落地的節能和減排措施,具備很高的實踐意義。我們希望明年能夠繼續參加這個項目,更好地推動我們的碳中和工作。”李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