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國網湖北電力:拓展服務業態 釋放發展活力
2024-12-05 記者 王自宸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能源成為全省第一大電源、全省電網工程完成投資142億元、國家電網首筆“電e金服”綠電業務成功落地……來自國家電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下稱“國網湖北電力”)的信息顯示,今年以來,其各項經營指標保持穩健,發展質量穩中有升,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着持續“電能”。

  全力擴投資 穩定保供電

  初冬時節,陽光和煦。在黃石市陽新縣,剛投運的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高塔巍然矗立。隨着華中區域特高壓交流環網工程的建成,湖北“五交五直”特高壓“大動脈”全面暢通,接受區外電力能力達到2000萬千瓦,湖北電網作為三峽外送起點、西電東送通道、南北互供樞紐、全國聯網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近年來,湖北新能源裝機規模增速迅猛,截至今年9月底,湖北風電、光伏裝機容量達到4125.23萬千瓦,佔全省電源總裝機容量的34.39%,超過火電、水電,成為全省第一大電源。

  為了提升新能源對電網的友好性,配合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湖北加快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以科技賦能提升電力保供抗災能力。位於沙洋縣的荊門新港儲能電站今年開展了國內首次百兆瓦時級的“黑啟動”試驗,30秒內,重新點燃了湖北電網的“火種”。

  國網湖北電科院高級工程師游力介紹,過去擔任“黑啟動”火種的通常是抽水蓄能電站或燃機電站,但它們的“點火”速度較慢,而用儲能電站來“點火”,不僅恢復供電速度快,供電功率大、時間長,而且轉換效率超過85%,優於其他“黑啟動”方式。“這意味着,湖北電網今後應對極端災害情況又多了一張牌”。

  今年1月至9月,全省電網工程完成投資142億元,同比增長27.8%。同時,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加強“低挖高補”、外購電力、供電挖潛等舉措,成功應對最大負荷突破5500萬千瓦的嚴峻挑戰,有效守住大電網安全生命線和民生用電底線。

  用能可託管 節支又增效

  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光谷中心城腹地的光谷科技大廈綜合能源站,由國網湖北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統一運維管理,它將傳統物業管理和能源使用進行深度融合,實現集約高效的能效管理,滿足清潔低碳、節能降本的發展需求。

  據了解,綜合能源站採用的是高效水冷變頻螺桿機組,主機製冷量和耗電量的能耗比達到5.8,保證了運行效率和節能效果。開始運行後,大廈內夏季供回水溫差6℃,冬季供回水溫差15℃,能夠在靈活匹配用戶負荷狀況的情況下,有效降低水系統輸配能耗,節省運行費用,真正做到了智慧高效。

  “完全可以滿足光谷科技大廈3萬平方米的用熱、用冷需求,而且與光谷中心城分佈式能源站形成多種能源協同互補、互聯互通的格局,實現電力、燃氣等清潔能源的安全供應。”國網武漢綜合能源分公司項目負責人鄒磊介紹。

  這座綜合能源站自建成投運至今,經過節能改造和運維託管,企業有效降低用能14.76%,折合節約標煤27.1噸,相當於減少用能成本支出6.2萬元。截至目前,湖北省共為企業及機構改造節能增效項目52個,年可節約標煤1984.4噸,減少成本支出416.7萬元。

  綠電能交易 助力碳減排

  不久前,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以碳信貸方式,通過國家電網“電e金服”&&獲得了472.02萬元的綠色低息貸款,並用於繳納綠電購買費用,這標誌着國家電網首筆“電e金服”綠電業務成功落地。

  今年以來,國網武漢供電公司依託省級電網&&,成立“電—碳—金融”市級服務中心,與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湖北省電力交易中心、售電公司以及金融機構聯合推動“電—碳—金融”業務模式落地,為經營主體出具綠色低碳轉型實施方案,提供綠電綠證交易、綠色金融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務。

  本次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同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招商銀行等單位共同簽署了協議,通過質押碳配額權,依託國家電網“電e金服”&&,順利獲得招商銀行提供的綠色低息貸款,並進一步購買綠電、降低企業碳排放,形成一個“碳變錢,錢買電,電抵碳”的完整閉環,助力企業消納綠電、降低成本。

  為進一步整合電網、發電、用戶等方面的數據和資源,武漢市綠電綠證服務中心於11月18日正式掛牌。該中心設有服務專員對接企業,方便企業及時了解政策和價格,同時還提供綠電賬單解讀、能源託管、融資貸款等服務,幫助企業高效參與綠電綠證交易。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湖北省累計完成綠電交易13.84億千瓦時,完成綠證交易5萬張。綠電綠證消費逐漸成為外向型企業生産用電的“標配”。

  (參與采寫:凌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