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創業板50ETF再擴容  七家公募基金新品集中獲批
2024-11-29 記者 韋夏怡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網

記者獲悉,11月29日,易方達、華夏、嘉實、富國、國泰、工銀瑞信、萬家基金集體上報的創業板50ETF正式獲批。這也是創業板50指數自2014年6月發布以來,跟蹤這一標的ETF産品的又一次擴容。此前華安、景順長城等多家公司有布局創業板50ETF相關産品。在機構人士看來,創業板堅持服務“三創”“四新”,定位於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産業與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長期發展潛力大。而創業板50指數作為典型的科技成長指數,有望在創業板整體受關注度提升之際,更精準地映射投資者的關注焦點。

匯聚優勢領域成長白馬  創業板50指數特色鮮明 

“自主可控、科技創新等帶來的産業發展空間較大,創業板中有較多符合新質生産力方向的標的,市場對創業板的投資需求也有望進一步提高。”嘉實基金方面&&,創業板為主要“三創(創新、創造、創意)四新(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醫藥五大産業成為創業板新上市公司主力軍,優勢産業呈集群化發展態勢。

整體來看,創業板50指數聚焦新質生産力。嘉實基金分析稱,在成分股權重中,創業板50指數相比創業板指剔除主營業務不符合創業板特徵的上市公司(如農林牧漁、食品飲料等行業),聚焦新能源+信息技術+醫藥+金融科技四大賽道,科技成長屬性更為純粹。回溯歷史表現,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28日,過去五年創業板50指數累計上漲57.71%,遠超同期創業板指漲幅29.63%,中長期呈現出更高彈性。據Wind數據,截至11月28日,創業板50指數估值PE-TTM為30.97倍,處於過去十年18.59%分位點,估值處於相對低位,考慮到核心成分股的高成長性和盈利能力,正展現出較好的配置性價比。

工銀瑞信方面也&&,側重於支持已通過初創期並具有一定規模和市場影響力的中小企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創業板目前已經走出來一批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質公司。相對創業板指數,創業板50指數對於頭部的大市值先進製造企業明顯超配。從行業維度看,行業結構上更偏向於高成長性的新興行業,創業板50指數對電力設備及新能源、通信等新質生産力特徵較為明顯的行業有所超配,對農林牧漁等傳統行業則有所低配。創業板50相對滬深300則超配了新能源、醫藥、通信、計算機等,低配了銀行和食品飲料;相對科創50超配了新能源,低配了電子(半導體)行業。 

指數權重行業有望迎來景氣改善

後續來看,國泰基金認為,在美聯儲降息和國內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大背景下,A股流動性得到了持續改善,利率敏感的科技行業有望逐步佔優,而創業板50指數作為典型的科技成長指數有望受益。與此同時,在一攬子政策助力下,經濟有望逐步企穩回升,新能源、醫藥、電子等高景氣賽道有望逐步回暖。特別是伴隨市場對於自主可控、科技創新的預期進一步抬升,創業板50指數聚集了較多符合新質生産力方向的標的,有望得到表現。

在未來展望中,工銀瑞信方面認為,創業板50指數權重行業有望迎來景氣改善。如新能源産業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産能過剩的問題,但目前正在逐漸改善。上市公司頭部企業資本開支逐漸放緩:從電新行業的資本開支、在建工程來看,資本開支於2023年四季度見頂,目前處於快速下滑階段;在建工程從2023年三季度見頂,同比增速迅速下滑,相關問題正逐步緩解。另外,當行業現金流虧損企業的情況開始改善,預示着行業出清正在逐步推進。從上市公司數據來看,鋰電企業現金流虧損的比例2023年年中開始下降,在2024年三季度進一步改善;光伏企業相對壓力更大,但在2024年三季度也有明顯改善。未來,在格局穩定後,龍頭企業有望盈利持續增長。

在富國基金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金澤宇看來,當前經濟呈現出一定的企穩回升趨勢,投資者情緒有所恢復。創業板中有較多符合“新質生産力”方向的標的,市場對創業板的投資需求也有望進一步提高。這其中,創業板50指數通過選擇該板塊中流動性更好的標的,有望在創業板整體受關注度提升之際,更精準地映射投資者的關注焦點。

未來市場規模拓展空間可觀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已有的創業板50ETF産品中,規模最大的約達300億元,而創業板50指數未來在規模容量方面仍具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易方達基金指數研究部總經理龐亞平&&,創業板50指數作為創業板大盤公司的代表,具備較大的規模容量。從編制方案來看,創業板50指數會從創業板指樣本股中選取50隻流動性最好的股票構成指數樣本,成分股均為創業板各行業市值較高、流動性較好的龍頭公司。具體來看,該指數成分股的平均市值達到861億元,其中權重最高的成分股市值超萬億元,指數可承載的投資容量較大。此外,從指數表現看,創業板50全收益指數近一年收益率達到20.9%,自基日以來的年化收益率達到6.5%,長期投資價值值得關注。 

“近年來,投資者對創業板相關指數産品需求不斷增長,跟蹤創業板相關指數的ETF規模近三年增長超過3倍,目前總規模已超過1700億元。”龐亞平介紹道,“我們指數産品的布局會結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指數體系連續性等因素考慮,目前已布局一系列創業板指數産品,覆蓋了創業板指、創業板中盤200、創業板成長等指數,以更好滿足投資者對於創業板的多元化配置需求。未來,公司也將持續加強對産品的前瞻性研究和創新性布局,結合投資者需求,不斷完善創業板等指數産品線,努力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實體經濟發展。”

談及該指數的規模容量,金澤宇分析稱,按單只ETF持有的股票市值不超過股票整體自由流通市值3%和5%的規定來分別計算,根據Wind數據,基於10月末股票的自由流通市值計算,規模上限分別達到653億元和1088億元。即便是按照3%計算,ETF的規模容量超600億元,相較於現有産品規模,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而從建倉、申贖角度看,若以ETF當日買賣股票不能超過股票成交的10%這一要求來計算,近一個月的成交情況數據顯示,該指數能承載的單日申贖規模在40億元以上,即使是在6月至8月成交相對低迷時,也能承載10億元以上的日度申贖。這表明,由流動性更優的創業板股票構成的創業板50指數,具有相當大的容量和市場承載能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