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8.5億元雲南通海投資項目蹊蹺生變  聚光科技實控人股權凍結引發市場關注
2024-11-29 記者 柴剛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網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聚光科技(300203.SZ)實控人之一王健可能不會遠赴雲南省通海縣投資。8.5億元資金按計劃投入到兩個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後,卻被單方面蹊蹺叫停,作為項目融資擔保方的聚光科技第一大股東——浙江睿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睿洋科技”)及王健身陷其中,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被法院輪候凍結。

聚光科技近日發布公告稱,若後續被司法凍結的股份被司法強制處置,將影響睿洋科技的控股股東及王健的實際控制人地位,公司屆時可能面臨控制權不穩定或變更的風險。

兩個項目為何突然叫停?聚光科技大股東為何遭遇如此境況?《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就此進行了追蹤。

導火索:8.5億元投資項目突然被叫停

聚光科技當下遭遇的困境要追溯到2017年。當時,通海縣以招商引資方式引進睿洋科技為投資主體,與其陸續簽署了《通海農産品冷鏈物流園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通海楊廣智慧農業小鎮項目投資合作協議》、《通海楊廣智慧農業小鎮PPP項目戰略框架協議》等框架協議。

項目規劃第一部分為冷鏈物流園項目,由睿洋科技出資成立通海育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通海育農科技”),規劃建設農産品交易區、冷鏈倉儲區、農産品加工區、配套服務區等;第二部分為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項目,包括通海國際會展中心、小鎮路網及配套工程等子項目,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方合作(PPP)模式建設,即“楊廣智慧農業小鎮PPP項目”(簡稱“通海智慧小鎮PPP項目”)。

2018年、2019年,通海縣住建局與通海睿聯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簡稱“睿聯農業公司”)陸續簽訂《通海楊廣智慧農業小鎮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PPP項目合同》、《PPP項目合同—補充合同》等協議合同。

上述項目合同明確,通海縣政府授權通海住建局為PPP項目實施機構,睿洋科技為社會資本方牽頭單位,與政府&&公司成立睿聯農業公司。工商登記信息顯示,睿洋科技持有睿聯農業公司90%股份。

多份合同資料顯示,通海智慧小鎮PPP項目總投資估算為8.9億元,後調整為約6億元;項目合作期20年,其中建設期2年,運營期18年。該項目包含三個子項:通海國際會展中心與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小鎮路網及配套設施、濱湖景觀區。

圖:通海智慧小鎮PPP項目結構圖 資料來源:記者製圖

通海縣隸屬於玉溪市,位於雲南省境中部偏南。11月23日,睿洋科技一位內部人士在電話中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公司之所以投資通海,是因為該縣蔬菜、花卉産業在雲南乃至全國享有較高聲譽,産品銷往全國及南亞、東南亞地區。而這些蔬菜、花卉運往省外需要先通過冷庫快速降溫,然後再通過冷藏車發往外地,但當地的冷庫設施較為陳舊,需要擴容升級。

資料描述,通海智慧小鎮PPP項目於2018年10月開工建設(計劃總投資約5.99億元),冷鏈物流園(計劃總投資約15億元)於2017年9月開工建設。

然而,2021年6月3日,通海縣人民政府、通海住建局聯合致函睿洋科技稱,項目前期建設進展較為順利,但近兩年多來,工程推進十分緩慢,嚴重滯後於計劃進度。根據該函件內容,為妥善解決項目建設問題,為加快智慧農業小鎮及冷鏈物流園區建設,通海縣擬對冷鏈物流園區一期冷庫外的規劃建設項目(含公司自投及PPP在建、未建項目)進行清算,並終止與浙江睿洋科技的合作協議。

2024年10月,知情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智慧農業小鎮規劃範圍內冷鏈物流園目前處於正常運轉狀態,是睿洋科技自投項目,截至當時已建成117門冷庫,還有50多門冷庫未完工。而原規劃的二期、三期冷庫,農批市場等已被當地政府叫停,與其配套的PPP項目等也同時被叫停。

通海縣叫停的理由是項目進度緩慢,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項目滯後於計劃?通海育農科技相關負責人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土地未按約到位、拆(搬)遷遲緩、公共衞生事件等造成了通海楊廣智慧小鎮項目進度緩慢。

雲南五興工程造價諮詢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雲南安信通力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於2024年5月出具《通海楊廣智慧農業小鎮PPP項目階段性決算審核報告》(簡稱“《審核報告》”)稱,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項目建設未能按原計劃完成。內容顯示,至審計截止日(2024年3月5日),國際會展中心、衞生院等未開工建設,項目總完成率僅為34.15%,已基本處於停工狀態。

蹊蹺的是,2021年8月,玉溪市家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玉溪家園建投”)與通海縣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雙方在“通海楊廣智慧農業小鎮”等項目建立合作,並被解讀為項目的接盤方。玉溪家園建投官方網站介紹,公司是玉溪市政府於2015年10月批准成立的國有企業。

叫停項目的同時,通海政府引入玉溪家園建設,這似乎是要更換通海智慧小鎮PPP項目投資方。“楊廣智慧農業小鎮”進展緩慢及停工,具體原因是什麼?玉溪家園建投接盤後,目前項目進展情況如何?

11月29日,《經濟參考報》記者電話&&到通海住建局,相關人士對此&&,“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避一下”,未進一步置評。

連鎖反應:擔保被訴,股權凍結,投資方陷困境

一系列的麻煩接踵而至。

通海智慧小鎮PPP項目中,項目公司、借款方是睿聯農業公司,國家開發銀行雲南省分行(簡稱“國開行雲南省分行”)是該項目的貸款方,睿洋科技是睿聯農業公司融資擔保方。

2022年3月,通海縣政府與國開行雲南省分行召開專題座談會。會議紀要顯示,通海縣政府與社會資本方已開始清算工作,明確睿洋科技全面退出,對於後者自投部分,要求一併作價轉讓給新的投資方,便於新的投資方統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

然而,對於突然中止合同引發了諸多爭議,一是依據合同約定,未經銀行同意且未對未償貸款做出相關安排前,政府方不得以任何事由解除或終止PPP合同;二是項目終止後30日內完成終止後確認項目終止補償金,並在補償金額確認後30日內支付補償金。在睿洋科技看來,通海政府並未按照上述約定行事。

2022年11月,國開行雲南省分行起訴睿聯農業公司、睿洋科技及王健,追索未償貸款2.4億元。前述通海育農科技負責人認為,按照上述補充合同約定,國開行雲南省分行有權起訴通海住建局,但其未行使該權利,而是直接把手伸向作為民營企業的擔保方睿洋科技。

上述負責人稱,自2017年開始,睿洋科技向睿聯農業公司提供1億多元資本金;睿聯農業公司以PPP協議約定的18年運營期內政府應支付的可行性缺口補助費用作為抵押,向國開行雲南省分行貸款4.7億元;睿洋科技和王健為貸款提供了連帶責任擔保。

“截至目前,睿洋科技、王健已被限制高消費等。涉及的上市公司股票被拍賣後,睿洋科技及下屬子公司相繼被有關聯的部分金融機構抽貸斷貸。”該人士介紹稱,各方和解未果後,昆明中院依據“政府已經終止項目”,判決睿聯農業公司、睿洋科技、王健敗訴。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顯示,2023年6月20日,該院判決睿聯農業公司歸還國開行雲南省分行借款本金1.27億元,違約金126.55萬元等。

2023年9月,國開行雲南分行執行睿洋科技及王健名下資産,查封賬戶、申請拍賣睿洋科技持有的聚光科技股票。其間,睿洋科技與國開行雲南省分行協商和解,分期歸還貸款,後者要求政府方一併簽署和解協議,但通海縣政府方面並不願意,事情隨後急轉直下。

2024年7月12日至2024年9月10日,昆明中院在阿里巴巴司法拍賣網絡&&上將睿洋科技名下持有的聚光科技股票357萬股進行公開司法變賣,佔聚光科技總股本的0.80%。

雪上加霜的是,2024年11月13日,國開行雲南省分行通過昆明中院司法凍結睿洋科技持有的4000多萬股聚光科技公司股票(市值7.70億元)、輪候凍結睿洋科技持有的1000多萬股聚光科技股票(市值1.8億余元)。不過,昆明中院對睿洋科技的執行額僅1.2億元,卻凍結近10億元聚光科技股票。

截至2024年11月14日,睿洋科技及一致行動人普渡科技共計持有聚光科技股份約1.15億股,佔聚光科技總股本比例為25.70%;如果司法凍結的股份全部被司法強制處置後,睿洋科技及一致行動人普渡科技共計持有公司股份6312.16萬股,佔聚光科技總股本比例為14.07%。聚光科技稱,目前,睿洋科技持有的聚光科技股份中80%以上被昆明中院凍結、輪候凍結,公司面臨控制權變更的風險。

“PPP項目是基於未來的權利義務而設計的投資模式,由於時間跨度很大,項目在執行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始料未及的問題,因而容易出現糾紛”,上海一位律師告訴記者,下一步問題的關鍵是各方應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協商解決問題。

資料顯示,聚光科技成立於2002年1月,是我國分析儀器龍頭企業,公司能否安然度過此次股權凍結風波?記者將持續關注後續進展。(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